1979年4月16日,是邓颖超访日最高潮的一天,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在京都的岚山揭幕。
1919年仲春,周恩来雨中游览岚山,写下留迹中日关系史上的名篇——《雨中岚山》: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
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
绕石照人。
潇潇雨,
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
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
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觉姣妍。
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怀着一颗“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赤子之心,东渡扶桑。1919年4月1日回国前夕,他来到京都,在京都逗留10天,写下《雨中岚山》《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和《四次游圆山公园》四首诗。

邓颖超为诗碑揭幕剪彩
1976年,周恩来去世,日本友人提议在岚山修建《雨中岚山》诗碑,纪念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鞠躬尽瘁的伟人。1979年1月,日本建立周恩来总理诗碑委员会正式成立,95岁的吉村孙三郎任委员长(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京都总局会长)。石材选用京都鞍马山的名石鞍马石,碑高2.4米,碑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京都择吉石雕店获得建造殊荣,78岁的高成芳三郎和62岁的植村正二郎两位老匠人担纲雕刻。
石碑设立在岚山大堰川渡月桥斜对面的龟山公园山顶,这里可以西望岚山,东眺京都。山坡上还有几株大山樱,山脚下有日本著名的餐厅岚亭。一年前,廖承志陪邓小平访问岚山,应日方邀请,在岚亭的留言簿上留下诗句:
天高江户正秋风,
烟雨京都叶正红。
大堰河边人越艳,
岚山楼阁看新枫。
揭幕前夜,京都细雨缠绵。揭幕时刻,雨住云歇,恰似周总理在《雨中岚山》所写: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娇妍。这一天,与邓颖超情同家人的新制作座剧团团长真山美保女士,把女团员们集中在邓颖超周围,高声歌唱“周总理和我们亲又亲”;少林寺拳法掌门人宗道臣,则亲自率领弟子为邓颖超担任义务警卫。诗碑周围绽放的樱花,把人们的脸都映红了。

邓颖超在诗碑揭幕式上与日本新制作座剧团成员合影
邓大姐在致辞中说:“我虽然是第一次来岚山,但并不陌生,感到亲切。这不仅是因为岚山、圆山是闻名世界的观光胜地,以及我在樱花盛开季节来访,而是因为此情此景把我的思绪引到60年前。60年前的4月5日,我的伴侣周恩来到京都岚山、圆山游览,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尤其是看到绚丽的樱花,竞时开放,竞时凋落,受到启发,感悟到人世间变化的法则真理。《雨中岚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邓大姐还说,“周总理生前经常同日本朋友讲,他的愿望就是尽早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使中日友好世代相传。诗碑的建立,说明中日友好在前进,我感到欣慰。”
仪式中的一项,是栽种纪念树——樱花。邓大姐和日本朋友们一起填土浇水,祝愿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像栽下的樱花树,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
代表团成员袁雪芬当天写下一首诗:
如梦非梦岚山梦,
英雄花下忆英雄。
花魂诗魂共千古,
隔海东西驾海虹。
赵朴初先生也写了一首诗:
濛濛时雨三生石,
蔼蔼停云万古情。
从此岚山留胜迹,
弟兄相见更相亲。
4月17日清晨,赵朴初又把另一首词送到我房间:
见诗碑,阳光透层雾。
山川与草木,尽是会心处。
主人多美辞,字字出肺腑。
宾指中天日,光明今无阻。
群贤皆大悦,少长咸鼓舞。
共读碑上诗,石亦能言语:
逢花千载盛,足慰平生苦。
永铭兄弟情,长留友邦土。
忽听歌声发,唐音杂俳句,
抚今怀往昔,感激抑难住。
悲欣集一时,泪作岚山雨。
代表成员、陈毅副总理的长子陈昊苏也给我一首他的《少年游》:
一行喜雨到扶桑,
夜尽见朝阳。
樱花树树,
彩云片片,
真个好春光。
前驱开拓功难计,
世代结邻芳。
一水横陈,
两都相望,
友谊永繁昌。
第二天,我连夜赶写的《从此岚山留胜迹》通讯见报。中央国际广播电台驻日记者苏克彬也写了一篇通讯,却因版面缘故,没有刊出。一同采访的老前辈丁拓(新华社东京分社社长,延安时代的老记者)和吴学文调侃地对我说:“从此岚山留胜迹,从此小苏的文章无踪迹(指文章用电报发出,没被采用)。”
邓大姐4月8日到达日本,4月19日回国。10余天的访问中,我和人民日报随团记者梁丽娟在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樱花时节践约来》《一见如故 处处春风》《世代结芳邻》和《从此岚山留胜迹》《情深意长话当年》五篇通讯。

邓颖超与代表团在琵琶湖饭店的合影(第三排左一为笔者)
至今,我卧室的书架上,还珍藏着纪念邓大姐访日的几件物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京都总局制作的,皮套上印有“祝周恩来先生诗碑建立纪念”的一次性打火机,关西地区欢迎邓大姐宴会的菜单以及日本特别发行的邓大姐访日纪念邮票,都承载着我今生永恒的记忆。
邓颖超回国前,不忘日本人民的深情厚谊,特地让人从北京自己的住处——中南海西花厅,采拮几束海棠花,作为伴手礼,分送给了日本的老朋友。

张云方
1943年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历任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编辑、记者,人民日报社驻日本特派记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外事局负责人,国务院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秘书长,中国徐福会会长,中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徐福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日陕西协力会顾问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