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务院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

牛奶文化 2025-03-12 22:28:45

曾侯乙编钟 战国 湖北博物馆藏

它是国家一级文物,它是湖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古乐器,它就是——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该套编钟长784厘米,高265厘米,由大小不同的65件编钟组成。

编钟是汉民族古代大型的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时期,最初由大小三枚组合而成,之后编钟数量逐渐增多,主要用在宫廷演奏,或是祭祀、朝见和征伐等活动中。

编钟不仅是演奏的乐器,同时也是古代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周礼·春官·小胥》中就有,“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其中,县通悬。西周对乐器的使用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例如,天子用“宫县”,即东西南北四面排列;诸侯用“轩县”,即三面悬挂;大夫用“判县”,即两面悬挂;士用“特县”,只能单面悬挂。

曾侯乙墓中的钟、磬等主要乐器出土于中室,编钟靠南壁、西壁立架陈放,编磬靠北壁立架陈放,正好符合所谓的轩县之制。

另外,曾侯乙墓出土的这套编钟共有65枚,其中又分为甬钟45件、钮钟19件,以及楚王酓章赠送的一件镈钟。

那甬钟、钮钟和镈钟该如何区分呢?

在外形上:甬钟和钮钟都形似合瓦,钟口弯弧,一般甬钟带柄侧悬,常用于成编演奏;而钮钟顶部环钮可直悬;至于镈钟则为平底,常单独悬挂。

在声音上:甬钟音色清脆,适合演奏快速、活泼的旋律;钮钟声音浑厚,适合演奏深沉、幽雅的旋律;镈钟音量较大,适合演奏庄重、宏大的旋律‌。

在重要的祭祀和庆典活动中,甬钟和镈钟相互配合演奏,象征着权威和庄重。钮钟演奏则更多的出现在贵族日常宴饮中。

曾侯乙墓出土的这套编钟,不仅展现了古代音乐文化的辉煌,反映了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而且填补了先秦音乐史的空白,为研究古代礼乐制度、音乐理论提供了宝贵资料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0 阅读:7

牛奶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