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判断变了

企鹅慢慢靠过来 2025-03-05 15:55:08

在微信搜索框+九宫格双入口导流,加各种外部投流轰炸半月后,腾讯元宝成功以“满血DeepSeek”的流量密码,超越DeepSeek本体登顶App Store下载总榜,一改元宝自去年5月上线后,几乎整年都克制买量、内部同事都表示“看着着急”的“不卡位”策略。

倒是DeepSeek本身在持续大热一个半月后,官方服务在常规工作时间仍常处于回复一次就“服务器繁忙”状态。而从DeepSeek最新开源的信息看,DeepSeek似乎只用了约两千张H800同等算力来服务数千万日活,且这些卡同时还用来做研发。

DeepSeek官方“对账”

这似乎确实印证业内关于梁文锋本人并不看重这数千万日活用户的传闻,也符合其此前关于坚持做基础大模型、将TO C、TO B都让出去的阐述。大量服务C端用户,在DeepSeek看来目前并不在其业务主轴中。

腾讯的判断则显然是完全不同的。就在元宝启动大规模投流几乎同时,腾讯对AI相关业务宣布启动新一轮架构调整,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由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转入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加上此前由TEG(技术工程)转入CSIG的元宝团队,事实上形成一条吴(Lori)、何(Jonathan)带队共同向事业群总裁Dowson汇报的业务线,并颇有点赛马的感觉。

如移动互联网行至终局时刻前,搜索+浏览器+AI Chatbot,社交+短视频、电商+O2O+OTA等都在产品形态合一类似,输入法、ima、元宝等目前虽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但区别不过是未来AGI的不同服务出口,哪种产品形态能够跑到最后,很可能就会平台化通吃。

因此有盆友就认为这次调整,非常像腾讯当年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时,组建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的打法,即面对未来前进方向的高度不确定性,先将移动互联网(现在是AI TO C)最相关业务集中到一起寻求创新突破,再将打法经验传导至整个腾讯。

这一打法如今复盘显然是取得巨大成功的,组建MIG帮助腾讯在移动端立住一系列亿级用户产品,并完成对360、百度等公司的反超,带动腾讯整体完成移动互联网化;

而从时间点看,如将2010年看作移动互联网元年,MIG是在2012年组建;而如果将ChatGPT在2023年初的横空出世看作AI TO C元年,那么腾讯将AI TO C产品集中管理,也同样是在两年后。

促使腾讯变化的直接诱因显然还是DeepSeek,除开让AI TO C服务快速占领国人心智外,DeepSeek带来的真正变化是让巨头们看到AI TO C大规模服务的可能性。

从体验上看,DeepSeek完成了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从成本上看,如[企鹅生态]在此前的《微信等待DeepSeek太久了》一文所述,以数十万张卡服务微信的十亿级日活,搭建一个AI助手分发微信生态的庞大服务已成为可能。微信AI化的业务成本,对腾讯来说已经是可以接受的,并将直接体现在腾讯财报的相关投入上。

就在上月底,字节也实际完成基础大模型和AI TO C业务的切分,据多家媒体报道称是前谷歌DeepMind副总裁吴永辉担任大模型团队Seed基础研究负责人,而朱文佳负责模型应用。从投放市场数据看,豆包虽被DeepSeek凭借产品体验超越,但大规模投放策略在节后并未改变。

数据自dataeye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局,AI时代也正由布局转向中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显然腾讯和字节都做出了判断:AI TO C应用已到爆发时刻。

0 阅读:124

企鹅慢慢靠过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