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等待DeepSeek太久了

企鹅慢慢靠过来 2025-02-18 15:36:30

“基础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对腾讯非常有利,因为我们核心的社交和游戏业务是用户导向并流通着非常优质的内容,这些服务和内容很难被人工智能颠覆,并将从AI技术发展中收益。

另一方面,基础模型将助推我们的数字助理和搜索等用户到机器(user to machine)服务,这些服务可能成为我们的新增长领域。”

23年3月份,在ChatGPT横空出世后不久,腾讯管理团队在2022年报会议上做出上述阐述。当时[企鹅生态]和很多更懂行盆友就在期待一个足够强大的Chatbot与微信生态结合会诞生什么,以及当时就不难判断,数字助手类产品在微信的最适合入口当然就是搜索框,毕竟用户拉起搜索和AI助手服务的背后逻辑,都是主动寻求服务,也就是“用户到机器”(user to machine)的服务。

但这一等,就是两年,直到这两天微信开始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的新AI搜索,微信生态与Chatbot、AI助手类产品融合的巨大前景才终于被重视。

其实早在去年中,微信搜索就已经能调用混元大模型回答问题,但就[企鹅生态]长期个人体验看,其效果很难说特别好,大模型的反馈速度偏慢、质量一般还影响信息检索速度,业界对此也没有特别重视。直到具备高度大众关注度的DeepSeek接入微信搜索,坊间才开始惊呼“炸裂”,但究竟炸在哪,想说清楚则并不容易。

在[企鹅生态]看来,首要一点就是微信接入DeepSeek当然是个重大决策。相较腾讯此前接入DeepSeek的元宝、ima等产品,微信是有十数亿日活的中文互联网第一应用,向全部用户开放DeepSeek意味着巨大的算力需求,即便DeepSeek以成本优化著称,很多技术分析都测算认为对应10万卡起步的算力投入。

而这依然是非常值得的,毕竟微信已经等待DeepSeek太久了。

长久以来,每天五亿个吐槽微信、一亿个教微信负责人做产品的声音中,无非是两种看似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微信太克制,就应该多开入口、多导流,将十数亿用户导向视频号和直播电商后,一夕之间就能干翻淘宝抖音;另一种声音则指责微信越来越臃肿,用户只想与朋友聊天社交,结果附带一大堆不想用的功能。

两种看似不同的真实用户想法,其实指向同一个问题,就是作为社交通讯产品的微信,如何去承载公众号、小程序、搜索、游戏音乐、线上线下交易营销、短视频直播、金融支付等等每个都有数亿级用户的高价值需求。

是每个需求都开个中心化的一级流量入口,就能实现内容与服务的精准分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从微信最早尝试延伸交易生态时,给京东开通的一级入口只能转化部分用户而无法转化大量订单时,就知道的教训。多年看下来,微信想成功构建一个生态,在产品层面有两大挑战:

一个是如何让用户形成认知和习惯,主动去微信生态中寻找内容与服务;另一个则是,如何充分理解用户的意图,并将内容与服务精准快捷地给到用户,用完即走。

微信能开多少中心化入口,分发多少流量?

再算上服务生态和内容生态的积累,微信构建生态的速度往往以年计,包括目前腾讯高度重视的微信交易生态,经历最开始的频繁调整后,如今也决定用四、五年时间逐步推进。

但这一切问题,将有可能因为一个足够强大的AI助手得到解决。当微信各生态的服务与内容,能借助AI助手精准分发给用户时,微信产品将重新变得轻量级,且每个微信生态还能运行地更加高效,微信产品界面和需求逻辑都可能因此发生改变。

这是一次对所有人的利好,也是腾讯在2023年初判断,大模型的跨越式发展对腾讯不是颠覆,而是倍增器(growth multiplier)的逻辑性所在。

因此,微信搜索与DeepSeek的结合,现阶段实际上并没有多“炸裂”。DeepSeek对微信生态中服务与内容的分发效果远称不上理想,且腾讯最后大概率还是要将打造微信内容与服务“分发神器”的重任,交给自家的混元。

但无论如何,微信生态距离自己的ChatGPT时刻,确实已不远了。

0 阅读:0

企鹅慢慢靠过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