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新闻热度已无须赘述,虽然大多数舆论仍聚焦在“赢了”和哪只股是真DS概念,但业内讨论方向则正从DeepSeek技术为什么这么牛,转向DeepSeek的出现会如何改变科技产业格局,尤其是拥有更多资源和人才储备的国内科技巨头如何调整AI业务发展策略。
毫无疑问,DeepSeek确实给大厂们上了一课,这不仅来自产品和技术层面,也来自理念和方法论层面。
一个很直接的改变是DeepSeek的成功证明现阶段在AI应用,尤其是Chatbot类产品方向进行卡位确实没啥意义。当一次技术创新带来的暂时体验领先,就足以带来大规模用户迁移和增长的情况下,先发卡位、建立用户壁垒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典打法都失效了。
用户对AIGC类产品的体验感知,比对传统互联网产品更直接和更敏感,且迁移成本很低,因此当DeepSeek体验足够好时,就轻松击穿了过去一年国内AIGC类产品通过投流大战建立起来的用户规模优势。
有统计称,DeepSeek用时7天就完成亿级用户积累,超越ChatGPT此前的两个月记录。SensorTower和QuestMobile等也分别给出DeepSeek已达到一千万、三千万日活的报告,并指出DeepSeek日活已超越此前一直雄踞国内AIGC类APP用户榜首的豆包。
DeepSeek是从春节前1月27日至今持续登顶国内AppStore下载总榜,一直有大量投流的字节系豆包、月之暗面Kimi等AI助手类产品则落在后面,DeepSeek在美国市场也力压ChatGPT十天登顶榜首。同时按[企鹅生态]听到的说法,DeepSeek横空出世后,也已冲击到国内其他AIGC APP的用户活跃情况。
有趣的是就在节前,作为用免费模式极速扩张用户规模打法的信奉者,字节系豆包、红果短剧等产品凭借红包营销活动,实现对下载总榜持续“屠榜”,汽水音乐、西瓜视频、豆包等轮番占据榜首,这与后来DeepSeek凭借纯粹的产品体验破圈登顶明显不是一个玩法。
在此前DeepSeek掌舵人梁文锋接受36kr旗下媒体采访的内容中,除表示将坚持做开源、做基础模型外,也能看到梁文锋本人对移动互联网大厂方法论,尤其是烧钱补贴打法评价并不高,其使用的语言也不是所谓的互联网“行话”。
这更与百度的Robin同学在2023年初就急切宣布“类ChatGPT应用将成为新的互联网流量入口进而扩大搜索引擎的市场规模”等表述,基本不在一个频道。但在[企鹅生态]看来:
DeepSeek坚持做基础,与腾讯坚持做开放,仍是可兼容的
关于AI产品卡位打法的问题,[企鹅生态]去年中就问过腾讯混元的相关一线负责人,其看法就是现阶段卡位完全不重要。这与此前马化腾关于“在AI这样几百年不遇的工业革命中,早一个月把电灯泡拿出来不那么重要”的论述是一致的。
这可能是此前腾讯混元大模型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元宝”,未进行大规模投流买量的原因之一。
但这并非意味着对基础大模型或元宝的不重视,混元作为腾讯管理者定位的“两弹一星”,是腾讯面向未来的核心重器。此前流出的年会讲话中,腾讯就表示会持续投入资源进行算力的储备,希望各个事业群都能拥抱大模型的产品化落地场景。
就[企鹅生态]个人的接触和使用经验看,混元在很多Chatbot场景下确实与DeepSeek有差距,但在多模态等层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同时据称端对端语音交互也在开发中。而对于MoE架构等技术路线、打造开源生态的判断,混元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产品体验追上DeepSeek应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春节前,腾讯还完成了对元宝产品担纲团队的调整。元宝产品团队由此前混元所在的TEG(技术工程事业群),调整至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由打造腾讯会议的吴祖榕直接负责。
腾讯会议作为鹅厂新一代的明星产品之一,在疫情期间极速崛起和持续迭代表现出来的机会捕捉能力,和同时面向C端和B端的服务能力,都是AIGC类产品需要的,其团队战斗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就在最近,有信息显示元宝已经接入DeepSeek,按照[企鹅生态]看到的信息,元宝将同时支持混元大模型(默认,标注为适合大部分任务)和DeepSeek R1(标注为适合深度思考推理)。
而腾讯另外一款被寄予较高期望的AI类产品“ima”也在2月12日宣布接入DeepSeek-R1,并向用户提示DeepSeek更擅长深度思考。
腾讯云、小程序开发也都在最近宣布接入DeepSeek。从这个角度看,腾讯确实表现出很高的开放性,对DeepSeek的善意和技术能力的认可。
DeepSeek需要腾讯吗?
从第一桶金的积累方式看,打造了千亿级私募幻方量化的梁文锋并非互联网行业圈内人,DeepSeek的成功,对科技大厂们其实是一次跨行业的集体打击。梁文锋接受采访时,也表现出对大厂组织结构模式、旧时代打法的不以为然。
至于认为DeepSeek需要站队一家大厂,才能获得所谓流量资源的看法,本质还是延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
事实上,从ChatGPT服务的PC端访问量已接近Facebook,和DeepSeek在用户和品牌方面快速积累看,真按经典互联网方法论,DeepSeek其实已经掌握了流量入口。
(Altman转发的这个统计应该多少有些问题)
但DeepSeek对天量资金和战略合作伙伴的需求显然是存在的,一方面DeepSeek想与OpenAI一桌吃饭,比一比谁先实现AGI,天量的资金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根据此前外媒报道称,OpenAI的新一轮融资规模将达到400亿美金,估值达到3400亿美元。
量化私募所能提供的资金支持有限又不稳定,且面临不可测风险。DeepSeek不会一直领先,将现阶段技术路线和品牌的领先,同时转化为资金层面的领先,是符合逻辑的。
同时DeepSeek表示希望专注做基础大模型,将toB、toC都交出去,那试想国内还有谁比腾讯有更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并愿意开放出来呢?
腾讯投资近年在全球范围内都建立起良好口碑,对项目创始人的高度支持、对项目自由发展的不干预和极为开放的态度,已成为腾讯投资的标志。在元宝和ima向DeepSeek开放外,小程序这一中文互联网最大、最多样化的服务生态也已向DeepSeek开放。
那腾讯是否需要DeepSeek呢?一方面,即便能实现较高比例的股权投资,腾讯也当然不会将自家的“两弹一星”希望寄托在DeepSeek,对于混元的支持只会越来越多,而从腾讯公司发展史看,引入适度的赛马是刺激内部业务战斗力的有效方式。
而除了财务收益考量和所谓的战略布局外,投资DeepSeek能为腾讯带来最重要的变化,也许是基因和思想层面的改变。
作为一名老互联网从业者,[企鹅生态]今年尤其感觉“旧世界分崩离析,新时代正在光速到来“判断的正确性,在通向未来的路上,曾被奉为圭臬的“互联网思维”正在成为陈旧方法论,互联网行业正在成为随时被新科技改造的传统行业。
对于最高管理团队中还没有AI时代技术高管的腾讯来说,DeepSeek作为凭借新范式成功的翘楚,对腾讯生态的最大意义,也许正是一种进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