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主食也越来越精细,基本上都是精白米、精白面等, 但精白米面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许多营养成分, 故长期吃精白米面, 又不重视从其他来源增加营养素,可能会引起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缺乏。“讲营养 吃粗粮”是很多营养学家提出的口号,粗粮一般指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食物, 如小米、玉米、荞麦、燕麦、高粱、绿豆、蚕豆、白薯、芋头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吃全谷物及杂豆类食物50~150g,相当于一天谷物的1/4~1/3,薯类每日50~100g,从数量看足以凸显粗粮的重要性。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肠蠕动和排便,促进胆汁的排泄, 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同时富含的植物化学成分有抗氧化、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作用。故多吃粗粮对许多老人来讲,大有裨益。

老年人有其生理特点,粗粮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一天三顿都吃粗粮, 是不科学的。老年人消化器官生理功能减弱,咀嚼功能和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減少, 吃粗粮过多不但影响口感,还会增加胃肠负担,不易消化吸收,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吃粗粮的正确的观点是“粗细搭配, 粗粮细作”。
1. 粗细搭配。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的老年人,可将荞麦、燕麦、杂豆等粗粮与大米放在一起煮饭或煮粥,注意粗粮应该提前浸泡,保证成熟度统一;也可在精面中加入玉米粉、荞麦粉、高粱面等做成各色面条、馒头、发糕、饺子皮等,在改善口感的同时,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营养价值。
2. 粗粮细作。对于老年人来说,整粒的粗杂粮较坚硬、难以嚼碎,直接食用不易消化吸收,可加工粉碎成为颗粒或粉末状,做成多种花色品种如杂粮面包、杂粮饼干、杂粮糕点等。但注意在加工过程中,不宜高温,否则会损失营养素,得不偿失。
3. 荤素搭配。老年人常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此类人群平素多以半流食粥、馄饨、面片汤为主。在吃杂粮过程中,还应注意增加蛋白质类食物,如肉、蛋、奶、大豆类食物的摄入。日常烹调可以蔬菜、豆沙、肉类、菌菇等为馅,做成粗粮的包子、饺子、馍馍等,食物品种尽量多样化,增加老年人优质蛋白摄入。
4. 干稀合理。有些老年人不爱喝水,导致全日饮水不足;也有些老年人由于饮食以半流食为主,摄入水分略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老年人每天饮水适宜摄入量为1500~1700ml。在高温或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发病期的老年人饮水量还应遵医嘱。健康或疾病平稳期的老年人按照《指南》定量饮水,同时可将粗粮及其制品与牛奶、豆浆、稀饭等一起吃,如麦片加入牛奶中,全麦面包与牛奶或豆浆一起吃、杂粮馒头配稀饭等;也可把玉米、薏仁米、黑米等多种粗粮与白果、百合、莲子、桂圆等搭配做成八宝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格控制液体摄入的老年人,需将饮食中的水也计入全日摄水量,不可忽略不计。
建议老年人在耐受情况下,建议适当进食粗粮,补充人体所需。但当出现腹泻、胃脘不适等症状时,还应慎重,遵从医嘱,减少粗粮用量,调整粗粮烹调方式,甚或暂时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