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何—说客的代名词

老畅 2024-05-17 09:35:56

图片来自网络

西汉初年,有三个著名的说客:郦食其、陆贾、随何。郦食其说降了齐王,但不符合汉王利益,所以汉王没有阻止韩信攻打齐国,他被烹了;陆贾说降了南越王赵佗,后来他还协助陈平、周勃灭了吕氏;随何说降了英布,英布的投诚,改变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战争形势,项羽不得不派兵去攻打英布,这不但削弱了项羽的力量,减轻了刘邦前线的压力,还为刘邦在战败之后,争得了重整军队和组织防线的时间。说英布的投诚是楚汉战争关键节点丝毫都不过分,然而公元前204年的功劳,直到垓下之战结束的公元前202年,两年时间随何的功劳没有得到任何奖赏。直到刘邦战胜项羽以后的一次宴会上,刘邦不但不承认随何的才干,反而骂他是腐儒,认为这样的人没有什么用处。随何本来就因立功未能受赏心存不满,便乘机质问刘邦:“假如你率兵去攻彭城时,项羽没有去齐国,这时你发步兵五万、骑兵五千,能攻取英布吗?”刘邦回答说:“不能。”随何接着说:“你派我带着二十个人去英布那里做使者,到了英布处,我们按照你的意图,劝说英布背叛项羽,与你联合。这说明我的功劳大于步兵五万、骑兵五千的作用。然而你现在仍说我是腐儒,普天下用不着我这样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刘邦听了随何的话,觉得指责他是没有用的腐儒,不符合实际,太过分了,赶忙改口说:“我正要讲你的功劳呢?”于是提拔随何为护军中尉。

为什么刘邦不重用随何?是随何能力不足吗?郦食其生前死后颇的刘邦重用的,陆贾刘邦也没怎么亏待。

刘邦攻打楚国,在彭城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失利后,从梁地撤退来到虞县,对身边亲近的人说:“像你们这些人不配共同谋划天下大事。”负责传达禀报的随何近前说:“我不理解陛下说的是什么意思。”刘邦说:“谁能替我出使淮南说降英布,把项王牵制几个月,我夺取天下就万无一失了。”随何说:“我请求出使淮南。”刘邦给了他二十人一同出使淮南。

图片来自网络

随何见到英布后,对他说:你和项羽同为诸侯王,不存在臣属关系,只是因为项羽的力量强大才依附于他,可是实际上你并不忠于项羽,项羽讨伐齐国时,召你前去相助,你却只派了四千人去敷衍项羽。刘邦攻占了彭城,在项羽未从齐国返回时,你应立即率兵渡过淮河,日夜攻打占领彭城的刘邦,而你却拥万人之兵,在淮河那边坐山观虎斗,看谁是胜利者。所以,你只是口头上忠于项羽,实际上是想借机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可是在现今的形势下,你采取这样的态度,可以吗。随后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包括项羽、刘邦的性格以及两人对待功臣的态度一一对比,得出项羽强,刘邦弱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项羽虽然在彭城打败了刘邦,恃强好胜,但他因违背盟约而杀义帝,在政治上已经担负了个不义的名声。刘邦虽然在彭城战败,但他现在收集各路诸侯的散兵,在荥阳,成皋一带设立了防线,修筑了深沟坚壁,分兵把守,又得到蜀、汉粮食和兵员的支持,开始强大起来。而项羽的军队深入敌人腹地,离自己的后方八、九百里,后方的供应线长,军队的供应会发生困难。他想速战,敌人坚守,找不到战机;他想攻坚,又没有足够的力量。而刘邦却以逸待劳,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不战,项羽进不能攻坚,退又没有出路,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项羽暂时的强大是不能持久下去的。而且各个诸侯王迫于项羽淫威,也会联合起来抵抗项羽,互相救援。现在项羽虽然强大,但他也敌不过所有诸侯的联合力量。得出结论:投靠刘邦才是上策。还许诺:“你只带一把剑,跟我去投靠刘邦,刘邦就会划出一块地盘来封你为王,至于你原来淮南的封地,当然会仍归你所有。”

这时楚国的使者也在淮南,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在英布会见楚使者时,随何径直闯进去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楚国凭什么让他出兵。”直接断绝了英布后路。

图片来自网络

随何身份是“传达禀报”军情,应该是刘邦身边参赞军务的亲近之人,此前并没有显示出过人才能。郦食其这时在刘邦手下正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混的风生水起,为什么不派他去?而随何随便一请缨,随便就派他出使,给人感觉很随意,该是没报什么希望,属于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但意外的是随何成功说降了英布。从随何说降英布记载凸显出随何的担当和才能,很有点毛遂“锥在囊中”的意思;出使过程可谓机智灵活,明达变通,和腐儒半点都不沾边;整个说辞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思路极为清晰;形势分析更是切中要害,于强弱间看透危机,这种目光显现出随何胸有丘壑,目光如炬;最后断掉英布后路,杀伐决断,绝无拖泥带水。随何才华出众,惊才绝艳,可惜终不能得到重用,提拔为护军中尉以后史书再无记载,应是泯然众人了。

从随何说降英布记载中,可以简单的了解随何的性格应是端庄严谨,不知卖乖讨好之人,这一点他不如郦食其;随时去和刘邦讨论一下治国安邦,或者献个书混个脸熟,他不如陆贾;天真的相信立了功即便不吭声,也会得到封赏或重用。从说降英布到刘邦骂他腐儒相隔了两年时间,刘邦说不定一直在等他来表功,给刘邦提供一个表现他有功必酬明君形象的平台,可惜随何不是郦食其。

0 阅读:0

老畅

简介: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