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问:“汉王在哪里?”纪信说:“早已离开这里了!”

老畅 2024-06-05 12:26:13

公元前204年,刘邦、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一线。刘邦被困荥阳城,兵无斗志,粮草不济,人心慌乱,刘邦十分着急。将军纪信见情况十分危急,便对刘邦说:“现在情况紧急,臣有办法,可保汉王你逃走。”刘邦问:“有何办法?”纪信说:“诈降,我愿假扮汉王去降。”张良、陈平俱都赞同,在得到刘邦同意后,陈平写了降书,派人送交项羽,约定今夜便出东门投降。到了半夜,先是城内妇女从东门相拥而出,刘邦趁乱从西门逃走。等天亮时,装成汉王模样的纪信,以衣袖遮脸,乘车出城。楚兵以为汉王出降,欣喜若狂,高呼万岁。项羽出营审视,见车上坐的人不是刘邦,便问:“你是何人,敢冒充汉王?”纪信答道:“我乃大汉将军纪信。”项羽又问:“汉王在哪里?”纪信说:“早已离开这里了!”项羽生气极了,下令将军齐集火炬,烧毁龙车,纪信被活生生地烧死了。

图片来自网络

纪信(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04年),今南充市西充县人。随刘邦起兵抗秦,曾参与著名的“鸿门宴”。在荥阳城被围困时,假扮刘邦出城,向项羽诈降,被俘。项羽见纪信忠心,有意招降,但纪信断然拒绝,被项羽用火刑处决。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建都长安,在庆功会上对满朝文武大臣说:“纪信功高德重,没有他献计献策,怎能有我刘邦的今天?我封他为督城隍,并建庙塑像,永远享受香火。”下令全国各县城建城隍庙,故后人称纪信庙为“城隍庙”,纪信塑像为“城隍老爷”,还追封其为“忠烈侯”。

图片来自网络

纪信一生曾两救刘邦。第一次是在中国最负盛名的饭局——鸿门宴上,范增见项羽转怒为喜,使项庄舞剑,欲杀刘邦。刘邦见势不妙,起身如厕。危急关头,纪信和樊哙、靳强力保刘邦,返回灞上,脱离了险境。

纪信的忠义之举历代赞颂,大约至今还有三十多处仍然奉纪信为城隍的。历代王朝都有追封:隋唐以后官方屡有封敕和祭祀,宋封“忠祐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唐尚书右丞卢藏用曾作过《吊纪信文》。宋代果州南充郡郡守邵博在《纪将军庙碑记》中力赞纪信。宋果州太守杨济有感纪信诳楚成汉,书刻“忠义之邦”4字于南充城西金泉山。

“义之所在,慨然赴死”、“舍生取义”等等,古人崇尚的道德制高点,常给人以高高在上,仿佛专为那些读书人、士大夫准备的,纪信却是用行动在诠释。纪信为什么心甘情愿替刘邦去死,作为后人无法揣度,只是记得看《三国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转身便走。荣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带箭逃命,踅过山坡。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枪齐发,操马中枪而倒。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图片来自网络

其时亦然:“天下不可无汉王刘邦。”楚汉之战处于一个动荡和混乱的时代,汉王刘邦已成为一面反抗暴政,宽厚仁义的旗帜。其个人的命运已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纪信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信仰的坚持,也是对刘邦忠诚的表现,客观上加快了结束动乱,实现和平的步伐。他的牺牲精神和高尚品德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和怀念。

荥阳城头烟未消,

楚兵立马傲又骄。

挺身而出知是谁?

纪信常驻城隍庙。

0 阅读:0

老畅

简介: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