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隐藏危机,比撒哈拉以南非洲还贫穷

东冰谈商业 2025-03-29 08:57:01

如果你一直在关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或者阅读网上的评论区,你很可能看到过无数印度人自豪地吹嘘该国迅速增长的GDP的帖子。看到关于印度经济崛起的庆祝性言论并不罕见,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增长总是进步的标志。然而,今天,我们将退一步,批判性地审视这些说法。它们是否真正反映了普通印度人之下的经济现实?

在政府报告的标题中,一个不同的故事正在展开,这个故事挑战了被描绘出的过于乐观的画面。尽管印度在GDP扩张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真正重要的是这种增长是如何分配的。它是否真正改善了大多数印度人的生活质量?还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让其他国家地区努力跟上?在这次分析中,我们将揭示背后更深层的经济问题,揭穿常见的误解,并揭示印度贫富不均的严峻真相。

印度政府经常宣扬其“新印度”愿景,即一个完全发达且繁荣的印度。这是一个让数以百万计的人产生共鸣的愿景,因为每个印度人,无论背景如何,都希望有一个更强大、更先进的国家。但尽管对进步的渴望是普遍的,这种愿景的营销方式往往掩盖了现实情况。对许多印度人来说,离开国家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并非易事。

与有能力搬迁的富人不同,大多数人别无选择,只能寄希望于印度的经济增长。然而,尽管政府吹嘘的GDP数字令人印象深刻,普通公民的日常挣扎却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有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需要被承认:普通印度人被当权者误导了。政府似乎更专注于操纵经济数据以维持良好形象,而不是实施确保广泛发展的政策。这些数字旨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制造繁荣的假象,但它们未能反映数以百万计的人仍在面临的经济困境。仅凭GDP增长并不意味着广泛的经济福祉。如果没有公平分配,经济收益对普通公民来说毫无意义。但我们如何衡量这种不平衡呢?

一个很好的起点是比较印度与东大的发展轨迹。为了充分了解印度的经济地位,让我们将其与东大进行比较,东大曾经处于类似的经济发展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两国都是GDP水平相似的挣扎中的经济体。但数十年来,东大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印度。如今,东大的GDP增长不仅更高,其人均收入和整体财富分配也远远超过了印度。这些差异并非微不足道,而是相当显著。东大的经济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和战略性投资显著提高了生活水平,而印度的进步则相对缓慢。

当然,这种差距存在有许多原因,治理、经济战略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差异都起了一定作用。然而,印度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不仅仅是增长缓慢,而是这种增长是如何在人口中分配的。这让我们谈到了经济讨论中一个极具误导性的指标:人均GDP。乍一看,印度的人均GDP(通过将国家的总经济产出除以其人口来衡量)似乎是一个有希望的进步指标。但仔细审视这个数字,就会发现严重的经济不平等。印度的GDP并没有在其人民中平等分配,相反,一小部分人口控制了大部分财富,而其他人则努力维持生计。

如果我们要真正了解印度的经济现实,我们必须看看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财富分配情况。印度人口超过14亿,存在着极端的经济差异。最富有的1%人口,大约1410万人,为国家的GDP贡献了高达350亿美元。如果我们把这个范围扩大到包括前10%的人口,大约有1.41亿人,他们的总贡献达到了3550亿美元。现在让我们与其余人口对比一下。剩下的90%,大约12.7亿人,仅占GDP的319.5亿美元。这意味着大多数印度人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微不足道,尽管他们构成了大部分劳动力。

为了真正了解经济不平等的程度,让我们把前10%的人排除在外。如果我们计算剩下90%印度人的人均GDP,这个数字会降至1631美元。乍一看,这似乎并不太令人担忧,但当我们将其与其他地区的数据进行比较时,现实就变得令人震惊了。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为例,该地区通常被视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其人均GDP为1637美元,高于印度底层90%的人。这意味着,除了最富有的印度人之外,印度的平均个人在经济上比世界上最贫困地区的平均居民还要贫困。

但等等,情况还会更糟。GDP数字常常被操纵,以营造经济成功的假象。政府可以通过借贷、承担巨额贷款和积累外债来人为地夸大GDP,让经济看起来更富有。尽管这些数字在纸面上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并不能反映国家的真实财务状况。一个更准确的经济福祉指标是国民总收入(GNI),它衡量的是人口实际获得的收入,包括来自海外、投资和汇款的收入。与可以通过政府支出提升的GDP不同,GNI反映了公民的经济现实。

然而,印度政策制定者很少强调这一数字,尽管它提供了更清晰的经济状况图景。当我们分析印度的人均GNI时,情况看起来更加令人担忧。在排除最富有的10%人口后,印度的人均GNI降至889美元。这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均GNI1642美元形成鲜明对比,这意味着印度的GNI几乎只有世界上最贫困地区的一半。然而,政府仍在宣扬“新印度”的愿景,即一个完全发达的印度。但一个国家如果人均收入落后于面临极端贫困的地区,就无法真正声称自己已经发达。

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印度的经济是如何陷入这种境地的?答案在于一个严重有缺陷的经济体系,它不成比例地惠及了富裕精英,而让大多数公民陷入困境。多年来,政策的制定方式一直鼓励财富在顶层积累,而中低阶层的经济流动性却停滞不前。

在最新的GDP数字中,乍一看,印度的经济仍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显著放缓。有几个关键因素正在导致这种下降,其中最关键的是失业问题。失业率正在上升,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期间最脆弱的低收入群体中。疲软的就业市场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面临更少的机会,这让家庭维持生计变得困难。

通货膨胀加剧了这一问题,因为不断上涨的价格使食品、燃料和住房等基本商品变得越来越难以负担。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印度卢比的贬值。在短短几年内,卢比相对于美元的汇率大幅下跌。不久前,1美元大约值60卢比,如今,同样的1美元却要花费超过84卢比,而且卢比仍在贬值。卢比走弱意味着进口成本上升。印度依赖进口能源、原材料和高科技产品。随着卢比贬值,这些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购买力下降:普通印度公民可以用他们的钱买到的东西更少了,这让日常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外国投资犹豫:投资者对持续走弱的货币失去信心,导致资本外流。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经济信心下降导致消费减少、增长放缓和进一步的失业问题。根本问题是缺乏投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生命线。当企业获得资金时,它们可以扩张、雇佣更多员工并创造新产业。然而,印度的投资已经停滞。由于不确定性增加、官僚主义挑战和政策不稳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外国投资者都犹豫不决。外国直接投资(FDI)也在下降,因为全球公司正在重新考虑在印度的投资计划。如果没有新的投资,经济就无法增长,就业市场仍然停滞不前。

这对年轻专业人士和新毕业生来说尤其困难。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学生满怀热情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准备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但他们面临的不是机会,而是更少的职位空缺和激烈的竞争。在许多情况下,高技能的毕业生要么被低估,要么被迫接受与他们的资格不匹配的低薪工作。由于新兴行业有限,就业创造几乎停滞,普通印度工人的经济前景看起来相当黯淡。

如果没有紧急的改革和对投资与就业的重新关注,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梦想仍然遥不可及。还有一个预测:如果政府在未来两年内不采取紧急行动改革教育部门,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别指望创造新工作了,现有的工作也岌岌可危,尤其是由于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

专家估计,在未来十年内,目前30%到50%的工作可能会被自动化或人工智能取代。那些受过教育且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可能仍然能找到工作,但未受教育和缺乏技能的人将发现自己越来越被排除在劳动力市场之外。如果没有迅速的政府干预,贫困只会继续恶化。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印度的工业化推动。尽管政府雄心勃勃,但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例却在上升而不是下降。一度曾达到45%,但现在已超过50%。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缺乏就业机会迫使人们回归农业,至少他们可以在那里养活家人。然而,这种转变给已经面临高失业率和广泛贫困的农村社区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解决方案是什么?印度必须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商业的环境。政府需要吸引投资,鼓励经济增长,应对通货膨胀,以在多个领域创造就业机会。这种转型会发生吗?还有待观察,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塑造印度未来的权力最终掌握在它的人民手中。他们是要求真正的进步,还是会满足于当权者宣扬的膨胀的统计数据和增长的假象呢?

0 阅读:1

东冰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