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电影对人灵魂的冲击

董栗序课程 2024-03-26 22:24:43

由张艺谋执导,雷佳音、马丽、高叶、赵丽颖等主演的《第二十条》在龙年春节八部电影中脱颖而出。2月18日中国电影票房即时排名第一,猫眼电影榜单购票评分9.6分第一,既叫好又叫座。看完拍案叫绝,这里为张导点赞!

01

格局高度

相比由《百日之恋》翻版的《热辣滚烫》,《第二十条》立意格局很高,前者是从一个废柴减肥成功,找回生活的自信和勇气,获得独立。而《第二十条》则从社会大众层面,人性道德公平正义的高度切入,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且更具有教育意义。作为一部影片立意要高,可通过一个主角微观切入,彰显的价值取向一定要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能够触动观众的灵魂从而发生改变。

能让人捧腹大笑的电影作品很多,但能触动人的灵魂产生共鸣具教育意义的不多。

电影中台词很经典,“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还有“我对自己都不抱期待,你凭什么对我有期待”等,这些台词,在不同的场景中,利用电影的角色之口一次次在撞击观众的心灵,催人深思,产生改变。

02

公平正义

社会之所以有序和谐,人民之所以安居乐业,是因为有法律有规则,百姓才能有法可依,有则可循,如果法律或执法者不公则会动摇稳定社会的根基。人们相信法律,尊重法律,才会遵纪守法,反之,如果人们不相信法律能保护自己,便不会遵守,社会将变得动荡无序。

现在是法治社会,不是人治。法治精神应该灌输到每个公民和执法者的骨髓中,社会才能有秩序,才能稳定,人们才能做到安居乐业。

涉及三方面。一是法律不断完善。随着社会变迁,新兴事物不断涌现,法律条文有时存在滞后性,先出现问题再出法律条款规避不法行为,制定法律要与时俱进,尤其当一些事物刚有苗头时,做到防患未然,非事后救火;二是执法队伍的素养和能力,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不畏权贵和舆论压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视同仁,用法律来保护公民和受害者。执法人员有失公允出现偏颇,会导致人们对执法机关失去信任信心,会让人走向另一个极端,用生命去抗争。三是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法律,哪些是违法行为,如果碰到法律底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而不能作法盲,当人们违法成本太低,或用人情世故抵消违法成本,法律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会不畏法律。反之才能知法守法,做个好公民。

记得上小学、初中时,老师讲到一个问题,“当有人无故打你的脸一巴掌并准备继续打二巴掌时怎么办?”正确答案是不能还手,还手是不对的,应该找老师告状,如果还手则变成“互殴”。“当有人拿刀威胁到你和你家人生命财产安全,又没有时间机会报警时怎么办?”“当电影在王永强的妻子郝秀萍被坏人多次强奸侮辱,坏人有权有势侮辱你时怎么办?”《第二十条》给出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侵犯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是特殊防卫权的规定。

电影《第二十条》通过几个案子向社会宣告:是他人有难时我们有勇气施以援手,是我们有危险时也有底气正当防卫,是为苍生请命,是为弱者鸣冤!维护社会正义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当郝秀萍抛下狱中丈夫和5岁残疾女儿准备跳楼时,问检察官的几个问题触及人的心灵,她选择跳楼是对这个社会的绝望,是对法律未能保护她和家庭的绝望。

03

故事情节与演技

电影故事情节源于几个案件的穿插,校园欺凌、公交司机张贵生正当防卫、王永强杀死侮辱自己妻子的要债人等,跌宕起伏。故事源于现实生活,超越现实生活。演员角色人物刻画生动形象,细致入微,雷佳音、马丽、高叶、赵丽颖、张译、于和伟等演技高超,一会让人捧腹大笑,一会让人潸然泪下,一会让人静心思考,让观众引起共鸣。台词设计经典,高潮一波又一波。

印象深刻的检察官韩明情商高,沟通能力强,确实比性格直率的吕玲玲高很多,善于圆滑处理与领导、同事、家人、当事人等各种复杂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个职场沟通经典案例,值得很多人去学去悟,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不会实现好的业绩。

《第二十条》是部经典的作品,值得人们去看去思去悟去行,学会守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见到不法之事敢于出手干预见义勇为,共同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

0 阅读:0

董栗序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