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公孙述传

晓明阅览过去 2024-11-06 16:04:33
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也。哀帝时,以父任为郎。后父仁为河南都尉,而述补清水长。 译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汉哀帝在位时,公孙述因为其父公孙仁的关系,曾经被保举为郎官。后来公孙述的父亲公孙仁出任河南都尉,公孙述在父亲的帮助下补任为清水县长。 仁以述年少,遣门下掾随之官。月余,掾辞归,白仁曰:“述非待教者也。” 译文:公孙仁认为公孙述年纪小不能胜任,派遣门下掾属跟随其去上任。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公孙仁门下掾吏辞职返回,向公孙仁报告说:“公孙述已不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 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 译文:后来当地太守因为公孙述的工作能力突出,安排公孙述兼任管理五个县的职务,在公孙述的管理下,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盗窃等犯罪行为发生,以至于当地老百姓认为有鬼神在暗中相助。 王莽天凤中,为导江卒正,居临邛,复有能名。 译文:‌王莽天凤年间,公孙述担任导江卒正,治所在临邛,因其工作能力突出再次获得上级的好评。 及更始立,豪杰各起其县以应汉,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入略汉中; 译文:更始帝即位后,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响应,以支持更始政权,南阳人宗成自称为“虎牙将军”,并出兵入寇汉中地区; 又商人王岑亦起兵于雒县,自称“定汉将军”,杀王莽庸部牧以应成,众合数万人。 译文:还有商人出身的王岑聚众起兵于洛县,王岑自称“定汉将军”,王岑率部击杀王莽政权的庸部牧,以此响应宗成等人的起义,聚集了数万人的队伍。 述闻之,遣使迎成等。成等至成都,虏掠暴横。 译文:公孙述听说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入略汉中,于是派遣使者去迎接宗成等人的队伍。宗成等人的队伍在到达成都后,对当地进行了抢掠和暴行。 述意恶之,召县中豪桀谓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刘氏久矣,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 译文:公孙述对宗成等人的做为感到厌恶,因此召集县中的豪强告诉他们说:“天下人都苦于王莽新朝的统治,渴望汉室复兴的想法已经很久了。因此,当听说汉室的将军到来时,人们纷纷奔走相告,热烈欢迎。 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 译文:可是现在拥护汉室的军队到来后使得无辜百姓,妇女儿童被掳掠,房屋被烧毁,这是寇贼的行为,而不是正义之师的行为。 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诸卿欲并力者即留,不欲者便去。” 译文:我有起兵赶走他们自保,等待真正的汉室真主的想法。如果你们愿意支持我,合力赶走这群寇贼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就离开。” 豪桀皆叩头曰:“愿效死。” 译文:来参加集会的豪强们都纷纷表示说:“愿意效死。” 述于是使人诈称汉使者自东方来,假述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绶。 译文:公孙述于是派人假装是汉室使者从东方来,授予自己“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和“益州牧”的印绶。 乃选精兵千余人,西击成等。 译文:公孙述挑选了一千余名精锐士兵,向西进攻宗成等人的队伍。 比至成都,众数千人,遂攻成,大破之。成将垣副杀成,以其众降。 译文:公孙述的部队在到达成都时,兵力增至数千人,随即对宗成等人的队伍发起攻击,并取得了大胜。宗成的下属垣副诛杀了宗成,随后率部向公孙述投降。 二年秋,更始遣柱功侯李宝、益州刺史张忠,将兵万余人徇蜀、汉。 译文: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季,更始帝刘玄派遣柱功侯李宝、益州刺史张忠率数万兵力侵掠蜀地和汉中地区 述恃其地险众附,有自立志,乃使其弟恢于绵竹击宝、忠,大破走之。由是威震益部。 译文:公孙述凭借蜀地地势险要和当地民众的拥护,决心自立为王,就派遣其弟公孙恢率军在绵竹击败了李宝和张忠的军队。 功曹李熊说述曰:“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 译文:功曹李熊劝公孙述说:“当前天下动荡不安,普通人也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将军割据千里,地什汤、武,若奋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业成矣。 译文:将军现在占据的土地辽阔千里,土地面积超过昔日起事前商汤和周武王所控制土地的十倍,如果振奋威德来把握住上天恩赐的机会,那霸业必成。‌‌ 宜改名号,以镇百姓。”述曰:“吾亦虑之,公言起我意。”于是自立为蜀王,都成都。 译文:应该改变名称和称号,以此来安定百姓。”公孙述说:“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你的话提醒了我。”公孙述于是在蜀地自称蜀王,定都成都。 蜀地肥饶,兵力精强,远方士庶多往归之,邛、笮君长皆来贡献。 译文:蜀地土地肥沃,物资丰富,军事力量强大,因此吸引了战乱地区的百姓和豪强贵族纷纷前来归附,甚至连邛、笮等地的少数民族首领也前来进献贡品。 李熊复说述曰:“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 译文:李熊再次劝说公孙述说:“现在山东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百姓因为食物短缺而相互吞食;战争的屠杀使得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 译文:蜀地的土地广阔肥沃,土壤肥沃,自然生长的果实丰富,即使没有种植谷物也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蜀地的纺织品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 名材竹干,器械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 译文:名贵的木材和竹子,以及各种器械的数量非常丰富,多得无法计算和使用,蜀地还拥有丰富的鱼盐资源以及铜银等矿产资源,同时具备通过水路运输物资的便利条件。 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 译文:蜀地北依汉中,凭借褒斜谷的险要地势;在东面只需重点派兵驻守巴郡,守住扞关就可抵御来犯之敌; 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 译文:蜀地的面积广阔,拥有数千里土地,可以动员不少于百万的士兵。当遇到有利时机时,就可出兵攻城略地;如果没有有利的时机,也可坚守阵地并努力发展农业。 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杨。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 译文:利用蜀地的地理优势,向东可以通过汉水进攻关中地区,向南顺着长江流域的河流可以进攻荆州和扬州。这就是所谓的拥有天时,顺应地利等一切成功条件。 今君王之声,闻于天下,而名号未定,志士孤疑,宜即大位,使远人有所依归。” 译文:如今大王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但是还没有确定正式的名号。有志之士在面临疑虑和困境时,应该立即承担重要职位,这样可以让全天下的人有所依靠和寄托。” 述曰:“帝王有命,吾何足以当之?”熊曰:“天命无常,百姓与能。 译文:公孙述说:“能成为帝王的人都是天命所归,我怎么能承当得起呢?”李熊又劝公孙述说:“天命是不断循环变化的,有百姓拥护得民心者。 能者当之,王何疑焉!”述梦有人语之曰:“八厶子系,十二为期。” 译文:有能力者就可掌握天命,大王又有何顾虑呢!”公孙述一次梦到有人跟自己说:“八厶”合起来是一个“公”字,“子系”合起来是一个“孫”字,公孙述应当称帝,但只有当十二年皇帝的命。” 觉,谓其妻曰:“虽贵而祚短,若何?”妻对曰:“朝闻道,夕死尚可,况十二乎!” 译文:公孙述惊醒,对自己妻子说:“虽然贵极但寿命短暂,这该怎么办呢?”妻子对公孙述说:“朝闻道,夕死尚可,更何况有十二年的帝王命呢?”‌ 会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因刻其掌,文曰“公孙帝”。 译文:在夜晚,有一条龙出现在某人的府邸殿堂中,发出耀眼的光芒,公孙述认为这是吉兆,因此在手掌上刻上了“公孙帝”三个字。 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为天子,号成家,色尚白。建元曰龙兴元年。 译文: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四月,公孙述自立为天子,国号为成家,崇尚白色。建元(年号)为“龙兴元年”‌。 以李熊为大司徒,以其弟光为大司马,恢为大司空。改益州为司隶校尉,蜀郡为成都尹。 译文:公孙述任命李熊为大司徒,任命自己的弟弟公孙光为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将益州改名为司隶校尉,蜀郡改为成都尹。 越巂任贵亦杀王莽大尹而据郡降。述遂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北守南郑; 译文:越巂郡的蛮族首领任贵率部攻杀王莽派来的太守,归附于公孙述。‌公孙述派遣将军侯丹率军开通白水关,目的是为了北守南郑。 将军任满从阆中下江州,东据扞关。于是尽有益州之地。 译文:公孙述的部将任满率军从阆中出击拿下江州,任满安排守军驻守扞关。经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公孙述也彻底占据了整个益州。 自更始败后,光武方事山东,未遑西伐。 译文:在更始政权覆灭后,光武帝刘秀主要致力于平定山东地区的战事,无暇顾及西征。 关中豪杰吕鲔等往往拥众以万数,莫知所属,多往归述,皆拜为将军。 译文:关中地区存在像吕鲔这样许多拥有数万兵力的豪强,但他们没有明确的归属或统一的领导,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这些人最后大都归附于公孙述,公孙述责都册封他们为将军。 遂大作营垒,陈车骑,肄习战射,会聚兵甲数十万人,积粮汉中,筑宫南郑。 译文:于是公孙述下令开始大规模修建营垒,陈列战车和骑兵,练习射箭和战斗技能,聚集了数十万军队,积蓄了大量粮草在汉中,并下令在南郑修建宫殿。 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备置公卿百官。 译文:修建了十层高的赤楼帛兰船,同时,他刻制了天下牧守的印章,并设置了公卿百官。 使将军李育、程乌将数万众出陈仓,与吕鲔徇三辅。 译文:公孙述派遣将军李育、程乌率领数万军众出陈仓,与盘踞关中的吕鲔所部进犯三辅地区。 三年,征西将军冯异击鲔、育于陈仓,大败之,鲔、育奔汉中。 译文:建武三年(公元27年),征西将军冯异率军大败吕鲔和李育的军队,迫使两人率残部逃往汉中。 五年,延岑、田戎为汉兵所败,皆亡入蜀。 译文:建武五年(公元29年),延岑和田戎都是在与汉军的战斗中失利后,,逃往蜀地投靠公孙述。 岑字叔牙,南阳人。始起据汉中,又拥兵关西,所在破散,走至南阳,略有数县。 译文:延岑字叔牙,南阳人。天下大乱之初延岑聚众盘踞汉中,并逐渐扩展势力,最终控制了关西地区,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关西地区许多地方都陷入了混乱和破坏,延岑又率部流窜到南阳地区,并在那里逐渐控制了一些县份。 戎,汝南人。初起兵夷陵,转寇郡县,众数万人。 译文:田戎,汝南人。田戎在夷陵起兵,随后攻占其他郡县,拥有数万人的军队。 岑、戎并与秦丰合,丰俱以女妻之。及丰败,故二人皆降于述。 译文:后来延岑和田戎与秦丰结盟,并且秦丰将自己的女儿分别嫁给了他们两人。后来秦丰战败,延岑和田戎都向公孙述投降。 述以岑为大司马,封汝宁王,戎翼江王。 译文:公孙述任命延岑为大司马,封其为汝宁王,封田戎为翼江王。 六年,述遣戎与将军任满出江关,下临沮、夷陵间,招其故众,因欲取荆州诸郡,竟不能克。 译文: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公孙述派遣田戎和任满率军从江关出发,进攻沮、夷陵地区,在这一过程中田戎招募了原来的部下,打算攻取荆州的各个郡县,但最终未能成功。 是时,述废铜钱,置铁官钱,百姓货币不行。 译文:当时,公孙述废除了铜钱,设置了铁官钱,导致百姓手中的货币不能流通。 蜀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译文:‌蜀中童谣流传说:“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好事者窃言王莽称“黄,述自号“白”,五铢钱,汉货也,言天下当并还刘氏。 译文:有好事者说王莽称帝后,改元“新”,而公孙述在蜀地自称“白帝”,试图接替王莽的政权五铢钱是汉代的主要货币,象征着汉朝的统治。天下将再次回到刘氏汉室的统治之下‌ 述亦好为符命鬼神瑞应之事,妄引谶记。 译文:‌公孙述喜欢利用符命、鬼神和瑞应之事,并引用谶记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以为孔子作《春秋》,为赤制而断十二公,明汉至平帝十二代,历数尽也,一姓不得再受命。 译文:孔子编写《春秋》是为了表明周朝的十二代君主已经结束,预示着新的政权更替,汉代自汉高祖刘邦开始,经过十二代皇帝,天命已经终结,一个姓氏(即刘姓)不能再继续承受天命。 又引《录运法》曰:“废昌帝,立公孙。”《括地象》曰:“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 译文:他引用《录运法》:“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引用《括地象》说:“轩辕黄帝受天命成为皇帝,而公孙氏将掌握政权。” 《援神契》曰:“西太守,乙卯金。”谓西方太守而乙绝卯金也。 译文:《援神契》中的谶语则显示是:“西太守,乙卯金。”大意是位于西方的太守公孙述,最终将消灭刘秀。 五德之运,黄承赤而白继黄,金据西方为白德,而代王氏,得其正序。 译文:历代王朝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更替,具体来说,就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顺序循环往复,五行中的金位于西方,象征着白色,白色象征的金终将取代王氏的统治,这是符合五行相生顺序的。 又自言手文有奇,及得龙兴之瑞。数移书中国,冀以感动众心。 译文:公孙述自称他的手相有奇特的纹路,并且他认为这是吉兆,象征着他将会有非凡的命运和成就。公孙述不断向全国发布文书,希望以此来收拢人心。 帝患之,乃与述书曰:“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 译文:光武帝刘秀为此感到忧虑,于是给公孙述写信说:“图谶预言“公孙”实际上是指汉宣帝,而“代汉者当涂高”意味着将取代汉朝的势力或人物其地位崇高。这句话是在讨论图谶预言的解释和含义吗?” 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贼臣乱子,仓卒时人皆欲为君事耳,何足数也。 译文:你反复以自己的掌纹作为吉兆,但王莽的做法不值得效仿。先生并不是朕的敌人或乱臣,但在紧急情况下,人们都想要成为君主,这并不值得重视。 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当早为定计,可以无忧。 译文:先生年纪大了,妻子儿女还小,应当早作决定,这样才能没有忧虑。 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署曰“公孙皇帝”。述不答。 译文:天下是神圣的,不能通过武力强行争夺,应该多加思考和考虑。”光武帝刘秀给公孙述写的信署名为“公孙皇帝”。公孙述没有答复。 明年,隗嚣称臣于述。述骑都尉平陵人荆邯见东方将平,兵且西向,说述曰: 译文:第二年,隗嚣向公孙述称臣。公孙述的下属骑都尉平陵人荆邯看到东部地区已被刘秀平定,汉军即将向西攻城略地,就劝对公孙述说:“‌ 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废也。 译文:军事力量是帝王最重要的工具,自古以来都是不可或缺的。‌ 昔秦失其守,豪桀并起,汉祖无前人之迹,立锥之地,起于行阵之中,躬自奋击,兵破身困者数矣。 译文:当秦朝失去对其统治地区的控制时,各路英雄豪杰纷纷起事,而汉高祖刘邦在没有前人基础的情况下,凭借极小的立足之地,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建立了汉朝。汉高祖刘邦行军打仗中亲自奋勇作战,多次经历战斗失败和自身困境的情况。 然军败复合,创愈复战。何则?前死而成功,逾于却就于灭亡也。 译文:军队虽然失败,但能够重新集合,伤口愈合后再战,这是为什么呢?在面对困境或挑战时,如果能够果断地采取行动,甚至不惜“置之死地”,反而可能获得成功;而如果因为畏惧失败而选择保守,最终可能会导致灭亡。 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强士附,威加山东。 译文:隗嚣遇到了有利的时机,占领了雍州地区,军队强大,士兵归附,威望传播到崤山以东。 遇更始政乱,复失天下,众庶引领,四方瓦解。 译文:在遇到更始政乱的情况下,隗嚣的势力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民众开始纷纷响应更始政权的号召,导致隗嚣的势力四散瓦解。 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译文:隗嚣没有抓住时机,利用危险和胜利的机会来争夺天下之主的地位,隗嚣选择退却,想要做像周文王那样的人,尊重并学习儒家经典。尊重并友好对待隐居的贤人,停止武备,不进行战争,以谦卑的言辞侍奉汉朝,感叹自己如同文王再次出世。 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 译文:使汉室皇帝刘秀解除关陇地区的忧虑,集中精力向东征伐,从而在天下四分的情况下,刘秀能够占有其中的三分。 使西州豪杰咸居心于山东,发间使,招携贰,则五分而有其四; 译文:让西州的英雄豪杰都把心思转向东方,投向刘秀一方,通过派遣间谍和招安叛乱者,可以使天下五分,而刘秀占有其中的四分。 若举兵天水,必至沮溃,天水既定,则九分而有其八。 译文:如果对天水用兵,必然会导致失败和沮丧;但如果能成功占领天水,那么就能拥有天下八成的领土。 陛下以梁州之地,内奉万乘,外给三军,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将有王氏自溃之变。 译文:梁州地区的资源被用来供应皇宫内的车辆和军队,民众因为沉重的负担和痛苦的生活,已经无法承受统治者的命令,王莽的统治将自行崩溃。 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 译文:臣认为应该趁着天下人心尚未完全失望,英雄豪杰还可以招揽之时,紧急调动国内的精锐部队; 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 译文:陛下可以安排田戎出兵占据江陵,面对江南的汇合之地,依靠巫山的坚固来防守,通过在关键地点筑垒坚守,发布檄文告知吴、楚等地,长沙以南的地区必然会迅速归顺。 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服。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 译文:命令延岑从汉中出兵,平定三辅地区,而天水、陇西等地则会主动归顺。如果采取上述策略,全国将会震动不安,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利益。 述以问群臣。博士吴柱曰:“昔武王伐殷,先观兵孟津,八百诸侯不期同辞,然犹还师以待天命。 译文:公孙述将荆邯的建议向群臣征求意见。博士吴柱说:“古时周武王伐殷,先在孟津检阅部队,八百诸侯异口同声拥护,而武王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还是还师以等待天命。 未闻无左右之助,而欲出师千里之外,以广封疆者也。 译文:从古至今也没有听说过没有内外的帮助,却想远征千里之外,以此来扩大疆土的情况。 邯曰:“今东帝无尺土之柄,驱乌合之众,跨马陷敌,所向辄平。 译文:荆邯回怼道:“现在的东边的那个所谓的皇帝没有实际的领土和权力,却能驱使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骑着马攻打敌人,所到之处都能取得胜利。 不亟乘时与之分功,而坐谈武王之说,是效隗嚣欲为西伯也。” 译文:不抓紧时间与敌人争夺地盘,而是空谈武王伐纣的故事,这是仿效隗嚣想为西伯罢了。” 述然邯言,欲悉发北军屯士及山东客兵,使延岑、田戎分出两道,与汉中诸将合兵并势。 译文:公孙述采纳了荆邯的建议,计划全部调动驻屯于北部的兵力以及来自山东各地的客兵,延岑和田戎分别带领部队从两个方向出发,与汉中的各路将领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作战‌。 蜀人及其弟光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固争之,述乃止。 译文:蜀地的豪强以及公孙述的弟弟公孙光认为不应该让整个国家千里迢迢地出兵去争夺天下,决定成败在一举之间,坚决反对这一行动,公孙述最终停止了这一行动。。 延岑、田戎亦数请兵立功,终疑不听。 译文:延岑和田戎多次向公孙述请求出兵立功,但公孙述最终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 述性苛细,察于小事。敢诛杀而不见大体,好改易郡县官名。 译文:公孙述的性格非常苛刻细致,非常注重细节。公孙述果决杀伐,但格局不大,喜欢随意更改郡县和官职的名称。 然少为郎,习汉家制度,出入法驾,鸾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辇出房闼。 译文:公孙述年轻时在汉室朝廷担任过郎官,所以他非常熟悉汉室天子的礼仪制度,公孙述仿照汉室天子出行时的礼仪,在殿阶两侧布置持戟的侍卫,确保安全后,公孙述的辇车才能出房闼。 又立其两子为王,食犍为、广汉各数县。 译文:‌公孙述在称帝后,立其两个儿子为王,并分别封给他们犍为和广汉的数个县作为封地。‌ 群臣多谏,以为成败未可知,戎士暴露,而遽王皇子,示无大志,伤战士心。述不听。 译文:许多大臣多次劝谏公孙述,认为此时称帝的风险很大,天下形势尚未明朗,应该谨慎考虑,将士们在外征战,辛苦奔波,而君主却在这个时候封赏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显示出君主没有远大的志向,会伤害到将士们的士气。 唯公孙氏得任事,由此大臣皆怨。 译文:公孙述在用人上任人唯亲,重要职位都由公孙氏家族成员担任,导致其他大臣心生怨恨。 八年,帝使诸将攻隗嚣,述遣李育将万余人救嚣。 译文: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派诸将率军进攻隗嚣,而公孙述也派遣李育率领万余人前去援救隗嚣。 嚣败,并没其军,蜀地闻之恐动。述惧,欲安众心。 译文:隗嚣的军队被击败,其部队被消耗殆尽,蜀地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恐惧。公孙述也因此恐惧,准备想办法安稳蜀地人心。 成都郭外有秦时旧仓,述改名白帝仓,自王莽以来常空。 译文:‌公孙述将成都郊外的秦朝时的旧仓改名为白帝仓,并且这个仓库自王莽时期以来一直是空置的。 述即诈使人言白帝仓出谷如山陵,百姓空市里往观之。 译文:公孙述通过散布谣言称白帝仓突然生出许多稻谷,堆积如山,以此来欺骗百姓和稳定蜀地的民心。 述乃大会群臣,问曰:“白帝仓竟出谷乎?”皆对言“无”。 译文:‌公孙述大会群臣,询问:“白帝仓是否出谷?”群臣回答:“没有”。 述曰:“讹言不可信,道隗王破者复如此矣。”俄而嚣将王元降,述以为将军。 译文:公孙述说:“虚假的信息是不可信的,就像传言隗嚣战败覆灭的情况一样,最终都是不可信的。”‌隗嚣的部将王元前来投靠公孙述后,公孙述任命王元为将军。 明年,使元与领军环安拒河池,又遣田戎及大司徒任满、南郡太守程汎将兵下江关,破虏将军冯骏等,拔巫及夷陵、夷道,因据荆门。 译文: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公孙述命令王元和下属将领环安率军在河池抵抗汉军。,公孙述还派遣田戎、任满和程汎率领军队前往江关,目的是为了抗拒汉军的进攻,此时‌破虏将军冯骏等率军成功攻占了巫、夷陵、夷道,并占据了荆门和虎牙。 十一年,征南大将军岑彭攻之,满等大败,述将王政斩满首降于彭。 译文: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征南大将军岑彭率军攻打公孙述的部将田戎和任满所率的部队,并取得了胜利。‌在战斗中,公孙述的将领王政斩杀了任满的首级,并率部向岑彭投降‌。 田戎走保江州,城邑皆开门降,彭遂长驱至武阳。帝乃与述书,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 译文:田戎率残部退保江州,公孙述控制区内的各地城邑都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岑彭顺利地率军长驱直入到达武阳。光武帝刘秀写信给公孙述,陈述祸福,以表明君无戏言。 述省书叹息,以示所亲太常常少、光禄勋张隆。隆、少皆劝降。述曰:“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 译文:公孙述看到光武帝的书信后,感到叹息,并将书信展示给亲近的太常常少和光禄勋张隆看。常少和张隆看完光武帝给公孙述写的信后都劝公孙述投降。公孙述回答说:“国家的兴亡是天命的安排,怎么可能有投降的天子呢?” 左右莫敢复言。中郎将来歙急攻王元、环安,安使刺客杀歙;述复令刺杀岑彭。 译文:公孙述的左右亲信也就不敢再提投降一事。来歙与盖延、马成率军在河池、下辨进攻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所率的军队,急攻导致蜀地方面感到极大压力,最终环安派刺客刺杀了来歙‌。岑彭也被公孙述安排的刺客所刺杀。 十二年,述弟恢及子婿史兴并为大司马吴汉、辅威将军臧宫所破,战死。 译文: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和他的女婿史兴所率的军队被大司马吴汉和辅威将军臧宫所破,两人战死。 自是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 译文:自此开始公孙述的将领和士兵感到恐惧,不断叛变,尽管公孙述诛灭了叛变者的家族,仍然无法阻止他们的离叛。 帝必欲降之,乃下诏喻述曰:“往年诏书比下,开示恩信,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 译文:光武帝刘秀一定要让他投降,于是下诏书劝告公孙述投降说:“过去几年朕连续发布诏书,明确向你表示自己的善意和信任,希望你不要因为来歙、岑彭被害一事而怀疑朕。 今以时自诣,则家族完全;若迷惑不喻,委肉虎口,痛哉奈何! 译文:如果现在你主动投降,你的家族将免受灾难,保持完整。如果迷惑不解,就像把肉放在虎口上,后果将不堪设想,非常痛苦。 将帅疲倦,吏士思归,不乐久相屯守,诏书手记,不可数得,朕不食言。”述终无降意。 译文:将领和士兵都感到十分劳累,渴望回家,不愿意长时间驻守在战场上,天子亲自撰写的诏书,不可频繁发布,朕承诺的事情一定不会食言。”但是公孙述一直无意投降。 九月,吴汉又破斩其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汉兵遂守成都。 译文:吴汉在建武十二年九月再次率军取得胜利,击败了公孙述的大司徒谢丰和执金吾袁吉所率的军队,并成功攻占了成都。 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 译文:公孙述问延岑说:"现在应该怎么办。”延岑说:“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财物容易聚集,不应该过于吝啬。” 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以配岑于市桥,伪建旗帜,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译文:公孙述将所有的金银财宝散发出去,招募了五千多名敢死士兵,公孙述派遣延岑带领敢死队,在市桥上树立旗帜,擂鼓向汉军挑战,然后公孙述派遣奇兵从吴汉军队的背后发起袭击,最终击败了吴汉。吴汉落水后,抓住马尾才得以脱险。 十一月,臧宫军至咸门。述视占书,云“虏死城下”,大喜,谓汉等当之。 译文: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一月,臧宫率军到达咸门。公孙述看到占卜的结果显示敌人会在城下战死,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吴汉大军即将战败的预兆。 乃自将数万人攻汉,使延岑拒宫。大战,岑三合三胜。 译文:公孙述亲自率数万大军进攻吴汉的部队,命延岑率军抵御臧宫的军队。两军大战,延岑率军不断取胜。 自旦及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汉因令壮士突之,述兵大乱,被刺洞胸,堕马。 译文:从早上到中午,双方士兵们没有食物,都非常疲惫,吴汉派出突击勇士突然向公孙述大军发动攻击,导致公孙述的军队大乱,公孙述被刺中胸部,从马上掉下来。 左右舆入城。述以兵属延岑,其夜死。明旦,岑降吴汉。 译文:左右将公孙述抬入城中。公孙述把军队交给延岑指挥,当夜公孙述去世。第二天,延岑献城向吴汉投降。 乃夷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延岑。遂放兵大掠,焚述宫室。帝闻之怒,以谴汉。 译文:吴汉下令处决了公孙述的妻子儿女,将公孙氏家族无论大小全都处决,并下令将延岑全族诛灭,然后纵兵劫掠,焚烧公孙述的宫殿。光武帝刘秀收到吴汉的做为后大怒,下诏严厉的批评了吴汉。 又让汉副将刘尚曰:“城降三日,吏人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 译文:刘秀还批评吴汉的副将刘尚说:“城池投降后三天内,官员和百姓服从管理,全城投降的人数众多,包括许多孩子和老人,一旦放任士兵放火抢劫,听到这个消息都会让人心酸流泪。 尚宗室子孙,尝更吏职,何忍行此?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麑(ní)啜羹,二者孰仁?良失斩将吊人之义也!” 译文:你刘尚是宗室子孙,也曾担任过基层官吏,怎么忍心做出这样的事情呢?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比较放生小鹿和吃人肉羹这两种行为,哪一个更仁慈呢?你们这是失去了斩杀将军、抚慰百姓道义了。" 初,常少、张隆劝述降,不从,并以忧死。 译文:常少和张隆劝说公孙述投降,但公孙述不听从他们的建议,最终常少和张隆因为忧虑而去世.‌‌ 帝下诏追赠少为太常,隆为光禄勋,以礼改葬之。 译文:光武帝刘秀下令追赠常少为太常,张隆为光禄勋,并以礼改葬他们。 其忠节志义之士,并蒙旌显。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于是西土咸悦,莫不归心焉。 译文:那些忠诚、有气节、有志向和正义感的人,都被公开表彰和宣扬。公孙述的下属程乌和李育因为具有才干,都被提拔重用。蜀地的人民感到满意和归顺。 论曰:昔赵佗自王番禺,公孙亦窃帝蜀汉,推其无他功能,而至于后亡者,将以地边处远,非王化之所先乎。 译文:史家评论道:昔日赵佗在番禺割据称王,而公孙述则在蜀汉称帝。古时候的人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人,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他们善于推广自己的行为而已,边疆地区地处偏远,不是首先进行教化治理的区域。 述虽为汉吏,无所冯资,徒以文俗自憙,逐能集其志计。 译文:公孙述虽然身为汉朝的官员,但并没有依靠任何外部资助,只是凭借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世俗喜好,逐渐聚集了志同道合的人马‌。 道未足而意有余,不能因隙立功,以会时变,方乃坐饰边幅,以高深自安,昔吴起所以惭魏侯也。 译文: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虽然有足够的意图和意愿,但由于方法或手段不足,无法抓住机会取得成功,到时机变化时,于是修饰自己的外表,以高深莫测的态度来安慰自己,这就和以前魏侯欣喜于河山之固,吴起对他说,国家巩固在德不在险是一样的道理。 及其谢臣属,审废兴之命,与夫泥首衔玉者异日谈也。 译文:公孙述向他的臣属们道歉,承认国家的兴亡是命运的安排,与那些屈辱投降的人不同,将来的事情可以另作他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