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少有不知道林语堂的,但是笔者所熟知的林语堂,却只是因为他的一部小说《京华烟云》和一部传记作品《苏东坡传》。
这两本之中,又以《苏东坡传》最广为流传,早年间笔者还没有读此书的时候,就看到一种说法,这本书与梁启超的《王安石传》(《王荆公》)《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以及吴晗的《朱元璋》一起被称为“中国20世纪五大传记”。
苏东坡传|张振玉译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历史、学术大家,写王安石,李鸿章是驾轻就熟的。
朱东润,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奠基人,《张居正大传》堪称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典范。
吴晗,更不用多说,迄今为止公认的明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如果不是由于某些原因,去世早了,以他的学术成就必然可以从权威专家成为一代大家。
至于林语堂,是一位英文非常好的小说家、散文家,相比于其他几位,他的写作能力并不差,但是他并没有受过完整的史学学术训练,腹中既没有史实,眼里也没有史观,心中更没有史识,只有一团文人与文人之间惺惺相惜倾慕之心。
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价
读《苏东坡传》,充溢其间的不是千古少有的文人苏东坡的卓绝才华,而是近代所谓的国学大师对个人偶像的极力吹捧。
换而言之,在林语堂眼里,苏东坡不是少有的,而是绝无仅有的,他的诗、词、文赋、书、画、褝包括人品和处事态度,样样无可挑剔,样样空前绝后。
除去苏东坡之外的所有人,他的对手王安石等人是污浊不堪,他的家人包括父亲、兄弟和朋友与之相比都是稀奇古怪而又平庸无奇的。
为了突出苏东坡的光荣、伟大和正确,林语堂把列宁眼中的政治家、改革家说成一个不可饶恕的痴想狂、擅自篡改古籍的假学者。
说完了自以为苏东坡的好,又说完了自认为王安石的不好,林语堂毫不掩饰地输出自己的观点:
这里不讨论王安石学问如何,苏东坡觉得实在难以容忍,因为苏东坡的学问胜过他实在太多。
苏东坡
笔者不禁纳闷道,林先生都没有讨论王安石的学问,怎么就知道苏东坡的学问胜过他实在太多呢?结果刚说完不讨论,他又接着写道:
不过现在也可以提一提,王安石的学源学,荒唐可笑,简直跟外行人一样。
攻其一点,而非其全部——
在笔者没有读这本传记之前,一直以为这种简单粗暴的论断只是现在中国部分网民的专属。
可是笔者今天才发现原来在享誉西方的国学大师那里,攻击一点而非其全部的招数同样十分好用。
林语堂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网络上容不得一点不同的意见,听不得一点不同的声音,见不得一点别样的人。
比如艾跃进及其信徒们,在中国的部分网民那里,艾跃进就如林语堂眼中的苏东坡,是千古无二的第一人,他们不仅要夸艾跃进,还要批评甚至否定与艾跃进观点不同的人。
岂不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当然,林语堂这本《苏东坡传》本来就不是写给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的中国人看的,而是写给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通俗读物”,本来就是为了输出文化,输出观点。
但是那些中文互联网上的艾跃进门徒,一声声“艾公千古”和一句句:
就算艾教授说的是错的,我也支持,艾公千古,永远支持艾公!
又是说给什么人听的呢?
——不会是自欺欺人的阿Q吧
关键是艾教授哪其说错了?小编是什么怪异思维?还是哪国势力的代言人?
在哪个国难当头,国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年代,这几个小资作家于国于民没有半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