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恐惧症的大敌,传说中的铁鞭靠山王——赤心杀贼,开国大将

刘涛慢叙历史 2023-09-29 19:35:08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曾经有那么一位大将军,胆魄过人,经常说自己深受国恩,愿意为国战死沙场。

这么说的人很多,而国家又没啥战事,大将军志气难伸,索性将“赤心杀贼”四个字纹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刺青在胳膊,有的人狠一点纹在后背或者脖子,这位大将军与众不同,他逼着别人将那几个字纹在自己脸上!纹一处还不够,还要重复着纹第二次,第三次,时间长了,大将军从头到脚,密密麻麻,都是“赤心杀贼”!

这还不算,大将军认为忠义要传家,便在某一天将自己的四个儿子都叫到面前,手持钢针,很是严肃的让四个儿子仿效自己,也在身上刺青,也是“赤心杀贼”这几个字。

他的儿子们倒是应的很痛快——因为大将军从来思维方式都不太正常,他在儿子们还是幼童的时候,就会在隆冬时节,往儿子们身上泼冰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儿子们拥有和他一样的强健体魄——能在这般折磨中活下来,区区刺字,又算得了啥?

只是刺青在古代是对待犯人的方式,所以大将军的儿子们没有满脸被刺字,只是纹在身上,同时耳朵后面,也纹了“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于是,大将军父子五人,都有了刺青。

这依然没有结束,大将军又叫来家中妻妾和仆役,要他们有样学样。她的夫人哭着说妇道人家脸上刺字,那是不贞洁的表现。大将军才改了念头,仆役们还是要刺字,妻妾们则“只是”在胳膊上刺青即可。

想象一下,膀大腰圆的一群人,走在路上,当头一个满头满脸都是字,后面几个脖子和胳膊上也隐约能看到刺青,若是现代的“密恐患者”们一个不留神看到,怕是当场就能晕倒在地。

这位大将军也是历史上罕见的“狼爸”,对于如何“鸡娃”拥有独特的发言权,除了前面说的,寒冬腊月给儿子泼冰水,他还曾经在儿子生病的时候,抄起利刃,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肉来,命仆役炖汤,让儿子喝肉汤,希望儿子能从肉汤中,获取他本人的钢筋铁骨。

在史书上,对这位大将军的评价是“性复鄙诞不近理”,就是脑子有点问题,不能讲道理,很难打交道。

但是在演义中,这位大将军可了不得,是朝廷的开国元勋,受封为“铁鞭靠山王”,上打昏君,下打谗臣,跟八贤王的待遇一样。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极为勇猛,一起组成了一个比杨家将还要厉害的家族集团,一直传续到皇朝末年。

四大名著中也有一位他的嫡系子孙。

他还有一个曾孙,直接成为一个民间传说的主角,也是评书界的热门人物,甚至超越了杨家将,超越了那些皇帝,成为清代兴起的“小市民文学世界”中的头一号男主角。

这位大将军是谁呢?

他就是呼延赞,《水浒传》中梁山泊五虎上将之一呼延灼的祖宗,“金呼家,银杨家”的“呼家将”家主,评书中征西征南受封为忠孝王的呼延庆的祖宗。

呼延赞是太原人士,将门世家,他父亲曾经在后周年间担任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跟随父亲学习武艺,少年时期就有一身的好本事,尤其是膂力雄健。他自己发明了好几样新兵器:

厚重无比,能砍断敌人重甲的“破阵刀”;

下粗上尖,抡起来风声如嘶嚎的“降魔杵”;

几十张铁片折叠成巾帕状,两边皆有利刃,怎么舞动都能伤人的“铁折上巾”;

等等。

至于他惯用的兵刃,一个是顶级大将都擅长的马上与敌人交战的长兵器马槊,一个近距离厮杀的铁鞭。

上面五种兵器,每一样都是十几二十斤重,普通人能拿起来,但难以挥舞,呼延赞却是能“用如草芥”,好似是拿着轻飘飘的小草,随意的施展招式。

生怕敌人看不到自己,呼延赞每逢上阵,都特意带上极为鲜艳的红色头巾,以及史书上没有明确表述,只是简单的用“服饰诡异”来描写的服装样式,让呼延赞一直都是战场上“最亮”的那个人。

少年时期,呼延赞在骑兵中做一个小军官,数次征战,他都奋勇厮杀,用枣木槊和铁鞭等各样兵器砸翻了许多敌兵。当时他的顶头上司已经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自己也是个擅长冲阵的猛将,对于呼延赞这种猛将苗子很是喜欢,特地将呼延赞叫到皇宫嘉奖,给了他一个骁雄军使的官职。

964年,北宋出兵讨伐后蜀,呼延赞担任前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他的奇装异服和奇形怪状的兵器,以及杀起来就不要命,哪怕受伤也不下前线的拼命作风,让试图凭借蜀中天险死守的后蜀将士为之丧胆,给后方宋军主力打开了通路。

北宋大军仅仅用了两个多月便平定后蜀,呼延赞身受多处创伤,再次得到皇帝的表扬,以战功升任副指挥使。

宋太祖病逝后,弟弟赵光义上位做了皇帝。

宋太宗是个很喜欢插手具体军务的皇帝,他即位后不久,便亲自跑到军中,选拔将领。呼延赞以特异的造型和勇武的表现,入了新皇帝的眼。宋太宗一道诏书,将呼延赞提升为铁骑军指挥使。大概这个任命,就是《水浒传》中呼延灼擅长的“连环马”的出处。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讨北汉,呼延赞随军北上。

北汉的首府太原拥有高耸的城墙和险要的地势,又得到了数十年的经营,兵精粮足,守城器械一样不缺。

昔年纵横天下的柴荣和赵匡胤都曾领大军攻打,也都未能破城,无奈叹息而回。赵光义这次北伐,很快推进到太原城下,跟前两次一样,北伐大军即将面对的,是极为残酷的城池攻防。

呼延赞在这场战争中,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放下枣木槊,拿起铁鞭,顶着泼天的箭矢,依靠自己的武力和幸运,咆哮着第一个登上了城墙!

北汉士兵纷纷向他涌来,呼延赞的铁鞭左挥右打,一会儿功夫就砸翻了好几个北汉士兵。但他跑得太快,后续士兵没有跟上,北汉士兵一窝蜂的往前推搡,将呼延赞推下了城头。

拥有钢筋铁骨的身躯和不屈的斗志,掉落地面的呼延赞一个“鲤鱼打挺”,一下子跳了起来,他没有回头,没有犹豫,抓着身边的攻城梯,“嗖嗖嗖”几步,再一次上了城!

第二次被打落,第三次攀上去!

第三次被打落,第四次攀上去!

数万人的呐喊声中,呼延赞四次登城,四次落地,血染铠甲,威风凛凛!

在他的带动下,北宋将士们一轮轮的猛攻,终于攻克了坚城太原,北汉末代皇帝出城投降。宋太宗获得了柴荣和兄长都没有完成的胜利,心中狂喜难以言表,对于亲眼看到的呼延赞攻城的英勇,更是极为赞叹,当着全军的面,宋太宗亲自赏赐给呼延赞大笔的金帛。

灭了北汉,宋太宗的目光自然继续往北,他想要收复燕云,实现真正的统一。随军的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皇帝的“战略眼光”,宋太宗不禁笑着说:“此时取燕云,如同趁着热,将饼翻个面,轻而易举!”

大臣们马屁声不断的火热氛围中,呼延赞却发出了不合群的声音:“谁说易如翻饼的,那都是胡扯!这饼很难翻啊。”

宋太宗和大臣们瞥了奇装异服的呼延赞一眼,懒得搭理这个脑子不正常的人。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北宋大军北上,然后遭遇惨败,宋太宗化身“高梁河车神”侥幸逃生。

可能是上次泼冷水成真,让宋太宗记了小本本,数年后北宋的“雍熙北伐”,呼延赞没有得到参与的机会。

雍熙北伐失利,北宋对辽国从进攻转为防御,呼延赞上阵的心思越来越强。雍熙四年,987年,被提拔为马步军副都军头的他向朝廷献策,请求到边境领兵任职。宋太宗下诏召见,呼延赞穿上铠甲,骑上战马,舞动铁鞭和枣木槊,在皇宫的广场上来回盘旋,他又叫上四个成年的儿子一起展示武艺。宋太宗表扬了这几位“呼家将”的忠勇,赏赐呼延赞几百两银子,赏赐给他四个儿子衣服和绸带,却丝毫不提让呼延赞北上的事情。

毕竟是开国将领,多年的功勋大将,和平的时期总不能一直在家无权无势的闲居。

989年,呼延赞被封为富州刺史,执掌一方。可惜他一身的本领都在战场上,政务上是一窍不通,干了几个月就被降级为都军头。

992年,朝廷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任命呼延赞为保州刺史,之后调任辽州刺史,再之后调任扶州刺史,每次被调任的原因都差不多——“不能治民”。

宋真宗登基后,提拔军中将领,那些武将们你争我抢,大声宣称自己的功劳。倒是平常大嗓门的呼延赞一声不吭,宋真宗询问他时,呼延赞说:“我每月俸禄大把,所用的仅仅是俸禄的一半,陛下已经很照顾我了。我没有什么报效国家,不求升迁。”

1000年,宋真宗为母亲建造墓地,命呼延赞掌管护送的队伍,当年呼延赞就病逝了。

呼延赞并没有建立多少功勋,在历史上,留下的更多是他各种稍显荒诞的举动,但或许是因为他一腔报国的赤胆忠心,民间传说中的呼延赞成了北宋开国的柱石,是能文能武的靠山王,他和他子孙组成的“呼家将”,也是不亚于“杨家将”的忠勇功勋家族。

人们耳熟能详的评书中,有“呼杨高郑”,“呼家将”名列首位。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