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陇板新村后继续往玉泉方向走,途经一处叫凹旺的小地方,看见有一处废弃的村庄就走进去看一下。远看原本以为是某个大地主遗留下的庄园,走近一看才得知是废弃的村民生活区。说村民生活区有点肤浅,武鸣现在是市辖区,应该是废弃的居民生活区,地方不大也就10来户人家,为何废弃或许是很多人对凹旺这个地方的疑问。

公里往凹旺看,有一栋相对较大的四合院建筑群,确实有点像大地主豪宅,更何况是老建筑,若是旧社会大地主的老宅,想来里面一定有故事。大地主的老宅有故事,可能是对老建筑感兴趣的借口,以本人目前的贫困思维下,想到大地主老宅去寻宝是真,没走进去之前想到的是能否寻找到宝贝。

原本以为是一套四合院的大地主老宅,走进去后才发现是一处居民区。金黄色的墙体,从外表上看这处废弃的大地主老宅非常的奢靡与豪华,走近却有点大失所望,墙体是泥土墙,金黄色也仅是外表的颜色,当时为何将墙体染成金黄色,染上金黄色,想来这些房子修建的时间不早,只不过是本世纪初的事情。

整个建筑群的风格都类似,石灰岩打地基,地基往上50公分左右则是泥巴墙体。凹旺地处山区,岩石采取相对较容易,凹旺此处又是山坳,采取泥巴也不是很难,原住民修建这样的房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可谓是做到极致。

泥巴墙最大的好处就是取材容易,工程量不大而且耗费相对较低,不好的地方就是墙体容易坍塌。武鸣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南北风汇合处,经常引起冷空气与热空气相互碰撞而形成空气对流,说简单点就是经常下雨,经常下雨就意味着泥巴墙在雨水的侵蚀下容易坍塌。尽管经常下雨,但凹旺的特色地形留不住水,又经常干旱。

泥巴墙这么不经雨晒,村民为何不用烧砖?不用烧砖的原因很多种,几十年前不通公路,外面的烧砖拉不进来,就地烧砖缺乏水源,最主要的还是山区不允许烧火。凹旺尽管在公路边,但这条公路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修建的国防通道,凹旺这处地方有村民在先,公路修通在后,村民修房子不用石砖那就说得过去了。

要是全部用岩石修房子,想来也是有道理,若是全用岩石修建房子,凹旺这处地方就是一座石头城。靠山为何修建房子不能全部用岩石,唯一的解释就是工程量巨大,当时没有开场机器,纯靠人工想来屁股冒烟都未必能凿开山体修建房子。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破坏自然环境,修建这些房子的时候可能是分单干初期,村民对自然保护的意识还是有的,修建房子不破坏环境,看来村民的素养还是挺高。

墙体保存完好,唯一不足就是屋顶不翼而飞,残檐断壁没有顶盖,是自然坍塌还是人为破坏不得而知。建材这么紧缺,墙体都是用泥巴,屋顶用泥巴当瓦片也不是不可能,也有可能是青石瓦,人们搬迁走后觉得瓦片还有利用价值,索性就拆下一起搬走。

想法是美满的,眼前看到的却是那么的骨感,眼前看到的这口水缸就是废弃村庄最值钱的东西。若是说值钱,村民搬走的时候早就搬走,不会让值钱的东西落在这里等着人们来捡走。换个角度说这口水缸不值钱,但也是有着三十多年的缸龄,要是50年后再来参观,这口缸还在的话应该算是古董。

本以为这处废弃的村庄是某个大地主的老宅,可以探索到很多的故事,直到有位村民走进来,跟他聊天才得知是整体搬迁。20年前在这片山林里成立自然保护区,为方便管理保护区内的村民,同时解决贫困户问题将凹旺10多户人家整体搬迁。搬迁也不是走多远,而是位于武鸣区与隆安县交界处的坡利屯。本以为可以捡到宝,没想到是贫困生活区有点失望,不过看到这几栋老房子觉得算是不枉此行来安慰自己了。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