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几段微博文字火了;
“去年有阵子难过得要死,特别想哭,给他打电话,他说哭吧,我说一个人在家哭太惨了,要去维多利亚港哭。他说好,于是订了最早的机票。当晚我们就到了香港。维港夜景闪耀又温暖,他从后面抱着我,我从没哭得那么痛快过。那时就发誓,要赚很多很多钱,在他难过时也陪他去巴黎哭,去纽约哭,去伦敦哭。”
“我家那位喜欢特斯拉,今天特斯拉开售龙舌兰酒,我提前几天找美国代购,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准时抢,开售前提醒她,自己也多次翻。酒1700,邮费300多。我又补了200小费让她包严实点。我家那位刚刚说特斯拉的龙舌兰卖光了好可惜,他想收藏那个闪电酒瓶。而我,笑而不语。”
写出这些文字的博主,带火了一个文化群体:凡尔赛文学。
刚适应只限早晚高峰期,又变成限全天,还好家里有三个车,真讨厌给祖国做不了一点贡献,真是羞愧啊。
疫情期间无法出去看电影,只能去自家三楼的放映室看;虽然少了电影院的仪式感,不过还好还能看。
(2)
什么叫凡尔赛文学?
旁人夸奖:你儿子真能干,能在政府机关工作;
父亲:瞧他那傻样,也就是个打杂的!从小学习好,成绩高,其他什么都不行,谁知道这家伙居然还考了个重点大学。
哈,哈,哈;
这个父亲究竟是在谦虚的低调,还是不动声色的褒奖?
凡尔赛文学的文字风格是这样的:
看上去是抱怨,是批评责备,却不经意间流露出风花雪月的宠爱,万贯家财,不可一世的幸福;
看上去在描述我想哭,很想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却不留痕迹的透露自己想到哪里哭就可以到哪里哭,无论是香港,法国巴黎,英国伦敦还是美国纽约。
你想杠这是炫耀,对方能用十个证据证明:人家就是不高兴想哭嘛,不信你自己看;
确实,一段文字里一开头就说自己难过,想哭,结尾还是以哭结尾;
人家就是说的难过,哪里炫富了?
可智商正常的人,不需要绝顶聪明,都能品出隐隐的一丝故作镇静的刻意;
到底是什么样的刻意?
还是直说了吧,就是拐弯抹角,不留痕迹的炫耀;
拐弯抹角的太刻意了,显现出了一丝刻意。
(3)
放眼全球,当今世界;
能够随意不计成本,眼睛不眨的,来场说走就走的全球游的人士,有多少?
他们的身家多少?年龄多大?又从事何种职业?
能达到这水平的,都是有钱有闲,钱多到不用计算家族下三辈的生存保障,有闲时间多到闲得发慌;
而一个来自中国三线城市,无有钱的父母,无厚重的家族资本,人脉资本的网络文字编剧,说好听点是个文化人,说难听点就是草根;
单枪匹马想要在国内混个说走就走的旅行,都要拼命挣扎个十年二十年;
还想全球即刻旅行,人头马,xo应有尽有?
她的财富底气哪里来?时间底气哪里来?
可能这样的草根逆袭神话也是有的,但是一个依靠自己打拼逆袭改换门庭,脱胎换骨的人,她的精神追求一定不是一个层次的;
除此以外,这就是个超级巨婴,臆想着被身边所有人无条件的照顾和满足,做着可以不用费力轻松玩转一生的美梦;
(4)
为什么前有拼多多式名媛群,后有低调的凡尔赛文学?
还是因为稀缺,内心匮乏;
只能通过文字的方式,朝着那些轻而易举的奢侈再靠近一点。
文字虽然矫情做作,但是有众人附和,说明有受众,这种文字味道附和了某些特殊群类的共同偏好;
她们向往甜宠式爱情,财大气粗的消费,追求见世面的眼界,爽到不行的享受当下;
向往不用费力的人生,向往奢华,酒红灯绿的生活格调,不愿意平凡寡淡。
追求本来没有错,马云说过:人还是要有点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追求没有错,关键是如何实现,通过何种方式去实现;
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让男人来买单,自己负责消费,那是奴隶式的生存,自己无法自由;
寄托在文字上面,只做个意念上的满足,这是自恋;
人有多自恋,内心就有多自卑。
回到真实生活中,还不得不一边跟猪头无趣乏味,一边在网上找点文字式浸泡求安慰;
别人就只能呵呵了。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