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产业园区实探,揭开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产业乘势成都 2024-11-23 12:02:33

今年1~9月,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734.2亿元、增长5.2%,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而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日,产爷走访了多个成都的产业园区(其中包括一个全国唯一),试图通过对他们的实地探访,解开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密码,看成都产业园区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实现“特色立园”、“企业满园”。

微波射频产业园:全国唯一的微波射频产业集群

微波射频产业园位于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内,该区是整合武侯科技园和西部鞋都工业园后,经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

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促进微波射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速聚集,逐渐形成了“一个数字科技总部为牵引、一个重点产业集群为特色、一个现代产业地标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它们分别是指京东西南总部、微波射频产业集群和西部智谷。

微波射频产业园正是其中的重点产业集群,它不仅是成都乃至西部地区微波射频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微波射频产业集群。

成都武侯区在这一领域拥有深厚产业基础,其微波射频产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有创新平台37个,集聚企业280余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涌现出成都华日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

目前专利数量突破700件,规上工业总产值超80亿元。

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华西&华为两大链主的强强联手

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由华西与华为强强联合、跨界合作打造。

整个产业园总规模12万平米,首期4万平米,目标是3年内产业规模达12亿元/年。

作为各自领域的链主企业,华西与华为依托各自优势、立足圈链逻辑,建立了“院中平台”,打造数字健康产业发展引擎。包括数字健康与医疗信创产业研究院、双华医疗信创赋能中心和医结合转化应用服务平台等,最终实现为医疗机构提供智能管理、智慧医疗等技术支持。

此外,园区还通过双华医疗信创算力中心,采用国产自主可控的高速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支持医疗机构算力扩容提质和高质量发展。

生态、生活、生产的有机融合更是园区一大特色,园区所在位置过去是武侯区的生活垃圾处理中转站,经过重新规划打造,垃圾处理下地,地面建公园,成功实现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多功能复合型利用,为公园城市建设探索了路径。

据悉,目前园区已入驻国信医控、华西数医、迈迪科为、医枢科技等多家产业链重点企业。截至2023年底,园区主导产业企业总数70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主导产业企业营收110.37亿元、同比增长6.97%。

预计未来5年,园区驻数字健康产业链企业将达到3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25亿元以上。

成都音乐坊:本土优势产业全面焕新

在成都的锦江河畔,坐落着一所全国知名的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它培养了许多在音乐、艺术和影视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校友,包括李宇春、谭维维、刘晓庆等。

依托四川音乐学院,强强联合片区内的四川大学、四川职业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片区自发形成了原创音乐孵化、乐器销售制作、演艺演出、音乐教育培训等产业生态。这正是成都音乐坊打造的基础和雏形。

成都音乐坊是全市音乐产业链的主承载地,一直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音乐+”全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片区已建成成都城市音乐厅、音乐大道、成都X现场、蜀宫琴台等特色音乐文化场景。

MPK【黑胶文化馆】是全球第一大黑胶唱机制造商深圳市佳音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音乐坊深度合作落地的首个项目载体,也是该品牌的西南首店。

蜀宫琴台则是90后姑娘、留法海归葛南君创办的一家国风体验馆,项目围绕“蜀文化”的传承脉络,以美食角度切入,将时代审美和传统非遗相结合,让顾客不仅能品鉴美食,还能观看传统音乐演出,体验非遗项目,购买国风文创产品。

截至去年底,成都音乐坊入驻企业超800家,2023年音乐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了70亿元,其中,成都音乐产业中心的音乐企业年产值约5亿元(来源:成都发布)。

目前,成都音乐坊正在推动成都音乐文创总部基地、四川音乐学院音乐艺术人才大楼、音艺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助力音乐坊打造 “国际音乐生态示范区”和“国际音乐消费产业聚集地”,为成都建设“音乐之都”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对产业园区的走访实探,不仅让我们对成都的产业发展有了更为具象化的认识,通过与这些优秀产业园交流,也希望他们的成功之处能够被更多的产业园区、企业所看到,共同助力成都的产业高质量发展。

0 阅读:0

产业乘势成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