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圈有个炸裂的大瓜。
某四大行之一(据说是农行)的35岁已婚已育的江苏吴江支行行长,为了招待重要客户,迷晕了98年的未婚柜员情人送给客户。因为下药过猛,柜员被送进了ICU。
事后,涉事的这名支行行长跟柜员都在2月被银行开除。
据说,这名支行行长在情人节当天先是跟柜员情人烛光晚餐,然后劝情人陪睡大客户,并许诺升职,但是遭到女方拒绝。于是这个行长直接在饮品中加入过量助兴剂,然后把女方送进入了VIP客户房间。因为剂量没有把握好,女方进入植物人模式,行长跟客户见状慌神赶紧把女方紧急送医。
这个大瓜曝出以后,网络上很多人说行长跟柜员是各取所需,一个贪图青春美色,一个贪图权势利益。
男主人公的人品不端毋庸置疑。但是对于柜员,从女性的角度,有点疑惑女主跟支行行长的关系真的如同网上所说是为了捞钱还是其实只是纯纯的恋爱脑。
如果女主跟支行行长在一起真的只是为了捞钱,那她陪行长跟陪大客户有什么区别?行长的KPI都来自于客户,可能她撇开行长直接跟大客户交易能够得到的利益更多。
只是为了一份分分钟可能因为网点撤销消失、上个厕所都不方便、毫无含金量的柜员工作献身,从利益角度显然不能成立。毕竟前两年的金融圈大瓜,大摩基金的美女销售可是轻轻松松从国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身上狂捞2000多万。就算比不上美女基金销售,如果柜员真的只是为了捞钱,要求转岗客户经理让支行行长分一些客户跟业绩给自己,这种事情也不少见。
所以很大概率柜员跟行长在一起只是因为“爱情”。
只是柜员以为的爱情只是男方发泄欲望、谋取利益的工具跟别人眼里的笑话。一个35岁有老婆孩子、正处于事业冲刺期的男人,大概率不会对婚外情人有女性心目中想象的爱情。
根据2023年因行业协会未公开数据:76%的女性柜员遭遇过性暗示言语,34%的客户经理被迫参与过陪酒,9%的投诉涉及药物迷奸(比2018年上升400%)。
这场悲剧的本质,是金融资本异化下的人性崩塌。当存款指标成为新的赎罪券,当客户资源化身现代免死金牌,权力寻租便找到了最肥沃的土壤。也产生了让这个35岁的行长认为迷奸下属是"合理营销成本"的畸形生态。真正的改革不在于开除几个败类,而需重塑从绩效考核到监管问责的整套价值体系——毕竟,当系统默许鬣狗撕咬羔羊时,讨论哪只羊更洁白已毫无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