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都会写一篇青岛学区房攻略,今年自然不能例外。我敢说,你在青岛找不出比我这篇文章更加系统、全面的学区文章了。
本文1万字,并有大量的图表,请合理安排时间阅读。
01 青岛的学区形势
有一种观点,说以后孩子少了,就不会有学区的定义。
是的,青岛的孩子是一年少于一年:
到2023年,青岛的新出生人口降到了4.4万人,是近20年来的最低点。2024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因为是龙年,出生人数应该会有所回升。
2023年,青岛迎来了入学高峰,一年级入学人数达到了16.8万人:
之后,小学生一年级入学人数连续下降两年,到2025年降到了12万人。
另一方面,青岛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普高率,近几年已经达到了68%左右。
一方面孩子减少,另一方面普高录取率增加,那么青岛的学区、学区房概念是否会消失呢?
我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学校的地方就有优劣之分。几千年之前尚有“孟母三迁”,就是2010年之前青岛新出生孩子少的时候,学区依然吃香。
所以,以后孩子少了,学区会减弱,但不会消失。
另一种观点是,随着指标到校、教师轮岗等政策的实行,学区被严重打击,以后会慢慢消失。
这种观点仍是十分荒谬的,只要中考、高考需要按照成绩入学,只要小学、初中和房子挂钩,学区和学区房就断无消失的理由。
另一点是青岛正在实施的集团化办学对学区的影响。
我曾多次写过,青岛目前有15个市级实验小学、12个市级实验初中、7个市级九年制实验学校,青岛实验初中(老育才)等名校都有N个分校、校区,但每个区市家长认可的学校为什么还是那么一两所,为什么还都是本校好呢?
我有一个观点,受制于师资、生源影响,每个区市最多只能产生两三个优质学区。不会出现那种遍地名校的状况,那是理想状态。
不要迷恋名校的分校、校区,好不好是由成绩、口碑决定的,而不是所谓的名字。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看法,得出的结论就是,优质学区会一直存在,学区房该买还是得买。
如果你不认可学区,认为自己就能搞定孩子的教育,认为学区和学区房马上就要完蛋,请看到这里就结束吧,后面的内容对你来说没有用。
02 青岛优质学区
说青岛学区,就不能不说各区市之间的“拉帮结派”。
市南+市北+李沧是青岛的市内三区,这是一个整体。突出表现为,市内三区的民办初中和局属公立初中(像青岛实验初中、37中),只能招收市内三区的小学毕业生(每个区的民办小学只能招收本区的适龄学生),不能招收市内三区之外的。
然后市内三区+崂山区+高新区又是一个大的整体,表现为市内三区+崂山区+高新区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报考市区的局属高中,城阳、西海岸新区等其他区市则不可以。
所以在学区上,崂山区、高新区具有相同的地位。
因为其他区市的优质学区较少,不是本文的重点,主要是对市内三区+崂山区+高新区这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
近几年青岛已经禁止学校公布升学情况,所以很多数据我们无从得知。
但根据以往的成绩、家长的口碑,我整理出了青岛的优质初中名单(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表仅是我个人的见解,非官方,非官方,非官方。如果我没有提到哪个小学,大家就不要找我了,我还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
之所以以初中来作为评判优质学区的标准,是因为初中是划片招生的最后一步(依靠买学区房就可以免试录取),也是仅依靠成绩升入高中(和学区房脱钩)的第一步,所以在学生的生涯中最重要。
小学主要靠家长,初中主要靠学校,能否考入优质高中,主要取决于初中。因此,所谓学区房,更多的是指初中学区房。
一个学区没有优质初中,注定会没落,像青岛曾经NB冲天的十大名小学,因为没有优质初中,已经有好几个没落了,没落到靠去别的学区招生划区域学生,这是历史的教训。
目前,上述大部分优质学区的公立小学,都实行了学位预警:
如果你打算让孩子去上述公立小学,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这里多说一句,虽然说是租住同权,但优质学区是例外的,租房的肯定能上学,但会被调剂到其他普通小学。
按照青岛新出生人口的变化,看似孩子少了,为什么2025年还要预警呢?这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每所学校的招生规模都是有限的,主要是教室数量有定数,像去年有入学冲突的合肥路小学,1-4年级招了63个班,超过了48班的招生规模,后面就没有教室了。合肥路小学可以去浮山学校借读,可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这种借读的条件。
像前两年,浮山后的富源路小学、同安路小学等都一年招收20个班左右。前几年招的多,占用的教室就多,后面几年再招生就只能减少班数。所以以后几年,即使孩子减少,这些热点学校大概率也会继续预警。
没办法,教室不够了。这是明年青岛诸多小学继续预警的最大原因。
在青岛3月31日发布2025年中小学及幼儿园招生政策时曾说,“全市小学入学高峰已经平稳度过,初中入学人数和在校生规模将逐渐增加”,“2025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相比2024年有所下降,但在校生规模将达到最高峰;初中一年级入学人数比2024年略有增加”。
出现这种在校生规模达到顶峰的原因,就是虽然增量减少了,但前几年高峰期导致的存量最大化了。
第二,虽然二孩高峰期过去了,但青岛的一年级入学孩子数量仍然居于高位。
2025年12万,这仍是青岛历史上的第五名。
第三,即使青岛的新出生孩子数量减少了,但青岛内部的人口迁徙反而越演越烈。
我前几年曾经统计过市北各学区之间小学在校生的数量变化,7年时间,浮山后学区小学在校生数量翻番,而其他学区不少都是负增长。
我没有统计到之后最新的数据,如果有的话,相信浮山后的增长数量会更加吓人,毕竟这几年增加了同安路东校区、富源路东校区、同德路小学等新学校。
也就是说,即使孩子少了,可这种内部迁徙并没有少,背后是家长们越来越重视教育。
而且,几千年前就有“孟母三迁”,美国这种国家也有学区的概念,你有啥理由消灭学区呢?
第四,青岛新出生孩子减少了,但市外人口的迁入可以弥补这个缺口。
发现没有,前面青岛的历年新出生人口数量和一年级入学人数对比的话,你会发现对不起来,一年级入学人数明显比相应年份的新出生人数大很多。
这多出来的就是市外迁入孩子,毕竟青岛平均每年可以增加1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青岛自己的户籍人口是负增长的,也就是死亡人口大于新出生人口,这个负增长人口没有数据,但当在几万人级别。因此,即使青岛新增加常住人口比较少的2023年(2.94万人),考虑户籍人口负增长的影响,实际从外市迁过来的人口也在6万人以上。
下面,我对青岛的几个优质学区进行一一分析。由于局属初中(像青岛实验初中本校、37中)面向市内三区招生,二中院士港分校面向整个李沧区招生,没有绝对的学区房,能不能摇上全靠运气,所以没有分析的必要。
对于部分名气很响的新建学校,因为尚没有升学率验证,本文也不做讨论。
03 市南中片
下图是传统的市南学区划分地图:
市南学区分为西、中、东三大片区,其中东片区又分为东一、东二、东三、东四4个小片区。
市南中片是青岛学区的制高点,这一点没人质疑。
市南中片的公立小学有青岛市实验小学(江苏路小学)、太平路小学、大学路小学、文登路小学、德县路小学、莱芜一路小学,民办小学是榉园学校。
德县路小学、莱芜一路小学稍微弱点,另4所小学都是青岛名校。
市南中片对口初中是7中、26中、39中(2025年青岛实验初中面向市南中片招生2个班),在青岛初中里都属于上流水平。
市南中片小学、初中质量俱佳,是青岛学区房里的最优质选择,没有之一。
目前上市南中片初中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买学区房;二是在市南区有房子,通过上民办榉园学校的方式;三是不买房,借学位上学(有风险,不建议)。
这里主要分析买学区房的方式。
市南中片的学区房又老又贵,青岛市实验小学、太平路小学、大学路小学、文登路小学4所小学的学区房最低买入价是150万左右,德县路小学、莱芜一路小学2所小学的学区房最低买入价是100万左右,而且这种最低价的房子面积一二十平,房龄六七十年,不能贷款,不能自住。
因为德县路小学、莱芜一路小学学区房较为便宜,导致大量家长涌入,所以才有了预警到2026年的严苛措施。
从上面的预警名单也能知道,如果想要2025年买房入学,太平路小学是唯一的公立小学选择,这是唯一没有预警的学校。
不过由于浮山后、崂山等优质学区的崛起,市南中片近年来受到的影响不小,其学区房价格自2018年之后一直在阴跌。学区房价格下降,就会影响到生源,进而影响学区质量。
因为学区房单价太高,这就对买市南中片的家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手里有闲钱,家里有住房,买了只为了学位。这样的人,非富即贵,最低也是小康家庭。
因为这个特点,普通家庭硬要负债吃力的把孩子送进市南中片,一定要考虑你的孩子能否适应周边家庭优越的同学圈子。有时候花钱替孩子拼命挤进的“富贵”朋友圈,在为孩子挣得一批优质发小的同时,也带来了心理从小卑微的桎梏。
因此,我建议买市南中片区的学区房一定要量力而为,最低的要求是先有一套大点的房子,给孩子舒适的居住环境,然后才能在市南中片考虑学区房。
你用于自住的房子一定要在市南或者市北区,一是因为市南中片的小学校车多只经过市南市北区,上下学方便,二是你在别的区住的话孩子在学校里容易受歧视。
在市南中片买学区房面积越小越好,总价越低越好,一套一二十平的房子你不会长期持有,上了学肯定要卖了,总价越低越容易出手。
因此,有的家长会采取学区房+附近次新房的方式,就是在市南中片买个总价最低的学区房,然后在金茂湾、晓港名城等周边次新小区买个自住的房子。
04 市南东一片
市南东一片区有嘉峪关学校、市南区实验小学、镇江路小学3所公立小学,学校质量排名也是这个顺序。
初中是59中。市南东一片区的初中、小学质量都比较优秀,尤其是嘉峪关学校+59中的王霸组合。
嘉峪关学校的学区房单价基本都在4万以上,市南区实验小学次之,镇江路小学学区房价格便宜点,尤其是靠北的几个小区也不乏两万以下多的房子。
也因为此,市南区实验小学、镇江路小学采取了预警到2026年的政策。
我个人认为,嘉峪关学校+59中的组合,不如青岛市实验小学、太平路小学、大学路小学、文登路小学+7中、26中、39中的组合,市南区实验小学、镇江路小学与德县路小学、莱芜一路小学在伯仲之间。主要原因还在于,市南中片优质小学更多、名气更大,会吸引到源源不断的优质生源,具有规模效应。
如果追求顶级学区房,应优先考虑市南中片的青岛市实验小学、太平路小学、大学路小学、文登路小学,其次嘉峪关学校。退而求其次,可以考虑德县路小学、莱芜一路小学、市南区实验小学、镇江路小学。
买青岛市实验小学、太平路小学、大学路小学、文登路小学、嘉峪关学校的学区房,面积越小越好,总价越低越好。
买德县路小学、莱芜一路小学、市南区实验小学、镇江路小学的学区房,要买那种能自住又总价低的房子。接盘这4所小学学区房的家长,手里钱都不多,有自住+学区的双需求。
05 浮山后大学区
市北的浮山后,和崂山的浮山后,无论是在地理上(都位于浮山北面),还是在学区交叉上,都有着太多的渊源和纠扯,所以我一直建议把市北和崂山的浮山后学区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浮山后大学区来讨论。
上图中的那条橙色粗线是劲松五路,东边属于崂山区,西边属于市北区。在青岛,这也是唯一一个横跨两个行政区的学区。
这其中,市北的浮山后有4所公立初中7所公立小学,此外还有一所在建的公立的劲松三路小学,规划中的杨家群小学,和一个民办的格兰德小学。
崂山的浮山后有2所公立初中,3所公立小学。其中,浮山学校是九年一贯制,有初中和小学;国信体育场旁有一所在建的初中,也就是“青岛市崂山区第一中学”,去年已经开始建设了。
目前这些初中、小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我试着用文字阐述,不知道大家能否看得懂。
市北浮山后:比较简单,富源路小学、同安路小学、宁安路小学、桦川路小学、福州路小学、市北二实验小学、同德路小学、格兰德小学,对口同属于市北区的二实验、二实验分校、四实验、65中,当然格兰德小学也可以上自己的民办初中。
崂山浮山后:比较复杂。
崂山二实验小学可以选择上市北区的二实验、二实验分校、四实验、65中,也可以选择上华东师大附中。这是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学区范围都在埠东片区的崂山二实验小学可以上市北的初中。
浮山学校去年已经作为华东师范附中浮山校区进行集团化一体管理,其初中部的招生范围为:辽阳东路以南、劲松七路以西、银川东路以北、市北区与崂山区区界以东区域,也就是浮山学校小学部的绝对学区+浮山学校小学部与崂山二实验小学交叉学区。
华东师范附中与合肥路小学是九年一贯制,是一对一关系。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埠东片区户口的小学毕业生可以选择二实验、四实验、65中、二实验分校,或者华东师大附中、浮山学校初中部;但非埠东片区的只能选择华东师大附中或浮山学校初中部。
所谓埠东片区,是指劲松五路以东、海尔路以西、辽阳东路以南、银川东路以北合围的区域:
再来说小学的划片。
市北浮山后:富源路小学、同安路小学、宁安路小学、桦川路小学、福州路小学、市北二实验小学、同德路小学,基本都是一个小学对应一片地方,只有桦川路小学、福州路小学、同德路小学等有少数的双学区房子。
崂山浮山后:学区划分比较复杂:
上图中的绝对学区,只能上对应的小学;交叉学区,则可以选择两个小学中的一个。我在上图中已经把具体的分界路名写出来了,基本上一目了然,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浮山后学区够大,也足够复杂,现在就有11所小学+6所初中,后面还有在建的劲松三路小学、崂山区第一中学,规划中的杨家群小学。
目前,浮山后已经成为青岛最大的学区,也是热点最高的学区。
这几年,因为家长们热衷浮山后,纷纷到浮山后买房落户,造成学生“人满为患”,学校不得不实行了提前一年落户的预警政策。
但,浮山后的小学仍有两所没有预警。
一是民办格兰德小学,因为民办小学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后,会实行摇号的方式,所以没有预警的必要。
二是公立浮山学校小学部。因为历史原因和一些其他的原因,不如其他浮山后小学受欢迎。
未来,浮山后最大的变局来自于崂山片区。
浮山学校去年已经投用,崂山区第一中学正在建设。
以后崂山区第一中学投用后,崂山浮山后的小学、初中格局将被打乱。浮山学校小学部、崂山二实验小学能不能上市北区初中、华东师大附中都是未知数。
现在国信长春花园已经被划为浮山学校初中部的范围,未来能否上崂山二实验小学、市北区初中也是未知数。
今年浮山后还有一个新变化:户口在市北浮山后和崂山埠东片区,但小学六年级毕业时不在这里上学,2025年不能跨学区升入市北浮山后的4所初中。
考虑到浮山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中间转学十分困难,基本没有空余学位供选择,那么你想要去浮山后学区,就只有从一年级上起才稳妥。
最后是一些浮山后学区的购房建议。
浮山后学区房单价从1万到4万都有,总价从100万以下到上千万都有,开放式小区和高品质小区也都有,可选空间较大。如果你想找到一个价格不高、能自住、学校又好的地方,那么非浮山后莫属。
对在浮山后买学区房,我有五个建议:
一是,浮山后的几所公立小学质量差不多;崂山区的三所小学中,崂山二实验小学是公认的好学校,华东师大附中这几年的好成绩主要就来自于崂山二实验小学;合肥路小学目前还没有初中生,无法判断优劣;浮山学校底子差点。这是几所公立小学的基本情况,家长可以参考。
二是,浮山后的二实验、二实验分校、四实验、65中都位于市北区,二实验初中虽然紧邻崂山区的鲁信长春花园小区,但依然是市北的。现在崂山区的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浮山学校小学部(部分)可以上浮山后的初中,不代表以后也能上,毕竟不是一个行政区。所以,如果你考虑上浮山后市北片区的初中,建议你在市北浮山后买学区房。
三是,浮山后的房子,尤其是老房子已经凸显出性价比。现在100万出头可以在数字小区买到套二,有产权、可上学的阁楼甚至跌到40万以内。买这种阁楼,假设上学后卖掉,持有时间是一年,算上交易税费、减去租金收益,成本是1万多,而上私立学校9年的学费大约是40万左右,很明显是买房上学更划算。
四是,浮山后新房和二手房严重分化。二手房房龄一批是在2000年左右(多层),像浮山后数字小区,如前面所说价格降到了1万出头;另一批是2010年前后(高层),少数几个2015年后的,如保利叶公馆、大国璟,以及刚交付没两年的金地华章、金茂悦府等,价格则在3万左右。浮山后基本没有新房,原来的F4新盘都属于尾盘状态,后续又没有新项目补充,可选空间不大。
五是格兰德小学。只要你在市北区有房子和户口,就可以通过格兰德小学上浮山后的公立初中。但格兰德的小学学费比较贵,一年6.8万,反而初中部每年3.8万,应是考虑到大家“曲线救国”的方式来定价的。
06 崂山育才
崂山育才是九年一贯制,不存在多初中摇号,这是一个优势。
崂山育才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在于学区房。
崂山育才周围的小区已经渐渐步入中年,建成年代多在2010年左右,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高层。
目前单价在2-5万之间,算是比较贵的学区房。
买学区房后,一般最少要住到初中毕业,连上预警1年就最少是10年的持有时间。
10年后,20多年房龄的高层确实不好处理。另一方面,崂山育才学区范围内没有新建楼盘,也就是以后没有新鲜血液来补充学区房。
随着学区房房龄的老化,居住舒适度下降。兼之,崂山区又有华东师大附中、麦岛中学、青岛实验初中崂山分校、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等新建学校,未来恐对崂山育才造成一定冲击。
07 启元学区
启元学校也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下图中的学区范围还是我在2021年做的图,现在可能已经有所改变,大家勉强一看吧:
启元学校的质量要稍微弱于上述学校,但依然是热点学区。
启元学校最大的短板还在于周边环境,本身位于老四方,周边较为嘈杂,小区品质参差不齐。在这样的地方能够诞生新的学区,可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努力。
启元学校的学区房价格在1.5-2.5万之间,建议优选品质小区,如保利百合花园。启元学校基本就是保利百合花园一个小区顶起来的。
其他小区多是回迁、经适房、限价房等,品质不高。
在青岛买学区房一定要谨记一点,市南中片、东一片的青岛市实验小学、太平路小学、大学路小学、文登路小学、嘉峪关学校学区房,以及浮山后的低总价阁楼,可以只考虑学区不考虑自住,别的片区需要同时考虑学区和自住。
也就是说,别的学校质量已经不足于为了学区而放弃居住舒适性。
08 李沧学区选择
以往很多年里,市南、市北、李沧这三个区都是一个学区体系,直到现在都是。
同一个体系里,学生的流动就比较大,所以以前缺少优质学区的李沧区经常扮演着生源流出地的角色。
但未来几年,甚至现在已经在变化的是,李沧区正在出现自己的优质学区。
像民办的志远、海诺的中考成绩就非常不错,当然也已经好几年报鼓了。
二中院士港分校已经崭露头角,虽然因为面向整个李沧区招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区范围,但有助于改善李沧区的整体学区质量。
中片的61/62/63中组合,曾经是李沧义务教育阶段的扛把子,但62中不招生后,由61、63、枣山中学(58中附属初中)、君峰路中学瓜分李沧中片,并采用了小升初对口直升的方式(这种对口直升更容易产生优质学区)。
这其中,有李沧实验小学加持的61中和有58中支持的枣山中学或将率先出现成绩。
当然,最有前途的应该还是东李,这主要是生源决定的。
东李和曾经的浮山后比较像,环境好,基本全是新房,家长也以外地来青的大学生为主,这是比较容易形成学区的因素。
未来,李沧区应该能形成两个左右的优质公办学区和两个左右的优质民办学校。但这还需要时间,家长要有等待的耐心。
这么说是有李沧庞大的学生数量做基础的,如前面所说,李沧部分学校已经预警到2026年。
在李沧上学,目前我有四个优选建议:区实验小学+61中、二中院士港分校、志远、海诺。
后续有其他优质学区产生,再谈其他的。
09 高新区
高新区目前实行积分上学,所以没有绝对的学区房,主要看买房和落户时间,买房落户越早积分越高:
在这两年青岛实验学校的一年级入学录取中,因为报名人数太多,已经精确到户籍迁移具体的月份,可见竞争之激烈。
另一方面,高新区的公立小学录取采取两个批次,第一批次是双证齐全和集体户籍,第二批次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高新区的民办小学面向青岛市招生,涵盖七区三市,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录取。
由此可见,高新区在小学方面的报名录取方法和市区以及其他区市完全不同。
由于高新区初中学校尚没有升学率,所以我们只能来对小学评比,这个评比方式主要是报录情况。
从报录比来看,青岛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高新区实验小学(北京二实验小学分校)是高新区学校的杠把子,其次是文典路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
由于高新区实验小学(北京二实验小学分校)只有小学,需要和其他小学一起考入高新区第一实验初中(39中高新区校区),充满了不确定影响。因此,作为九年一贯制的青岛实验学校,当为高新区家长最优选择。
下表是高新区目前的学校分布图:
目前,高新区有青岛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文典路学校(九年一贯制)、高新区第一实验初中、青岛中学、银海学校共5所初中,其中青岛实验学校、文典路学校、高新区第一实验初中是公办,青岛中学、银海学校是民办。
清华附中还没有建设,这是一所公办学校。
前面说过,受制于优质师资和生源,每个区市最多只能诞生一两个优质学校。高新区名头大的学校太多,若是把优质师资和生源平均分配到每个学校,那么优质师资和生源过度分散,高新区反而不会产生任何一个好学校。
如今没有向我以前担心的那种方向发展,高新区学校之间分化了,有了层级,虽然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坏事,但从学区角度来说这又是一个好事。
以后,高新区有可能会走就近划片的路子,因为学校太多了,不好管理。而且,若分到距离居住小区远的学校,通勤距离就太长了。
划片就会产生学区,好学校的学区房一定是大家热衷的。
根据这些学校的位置,参考既有主干道的隔离,大体可以分为下图3个区域:
①区域其实就是高新区东片,因为开发时间早,小区比较多,所以学校也多,有高新区实验小学、高新区第一实验初中、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泰祥路)、高新区第三实验小学(华贯路),以及民办银海学校。其中比较优质的是高新区实验小学、高新区第一实验初中。
②区域是高新区的CBD,商业办公多一些,住宅少一些,目前只有文典路学校这一所九年一贯制。其实倒不用担心文典路学校这一所学校能不能承担起一个片区,从上面2022年、2023年招生计划来看,文典路学校在高新区是规模最大的。
③区域有青岛实验学校、清华附中、高新区实验小学新业路校区以及民办青岛中学,无论公立还是民办,这一区域的优势都是最大的。
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了,以后高新区若实行就近划片入学的话,③区域肯定是高新区最好的选择。
10 郊区如何选学区房
我认为,城阳、黄岛、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的家长没有必要为孩子专门买市区的学区房,买一个本区市排名靠前的初中、小学学区房即可。
因为,青岛郊区的高中也非常不错。
我认识不少青岛市区的家长,在孩子中考时找关系去平度、莱西的高中上学、高考。所以说,市区人费力挤进去的学区,郊区人还真不一定看得上。
11 民办学校
青岛现在实行公民同招。
公民同招是指民办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公办、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额的实行摇号。
青岛2020年开始实行公民同招,在这之前,民办学校招生时间早于公办学校,家长们对好的民办学校趋之若鹜,反正不被民办学校录取,还可以在稍晚的公办学校招生中进入户口对应的学校。
民办学校也对报名学生进行挑选,不仅考学生还要“考”家长,掐尖录取好的生源,把差点的生源退回公办学校。
公民同招可谓打了民办学校的七寸,超过报名人数要采取摇号方式,断绝了民办学校掐尖的行为;和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断了家长们民办录取不了还有公办兜底的念想。
青岛实行公民同招,让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将可以形成更好的教育生态,使学校重点在于如何“教好学生”,而非“抢好学生”。
因此,青岛的民办学校这几年是江河日下。尤其是教育部等八部门2021年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虽然没有明说,但之后各省市的政策是:将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义务教育的比重调减至5%以下;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因此,我们看到西海岸新区的北京21世纪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市北区金沙路超银小学、国开实验学校小学部近几年也有不招生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情况。
所以,不买学区房,上优质民办学校的可能越来越低。未来,说不定哪一所民办学校就转公了。
但只要是优质学校,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都会很热,像2024年青岛部分优质民办小学很是爆满:
优质民办初中更甚:
所以,无论你是选择民办小学+民办初中,还是公立小学+民办初中的方式,能不能被优质民办学校摇上都要看命。
而中国家长恰恰非常重视孩子教育,很少愿意做有风险的选择。这也是我建议大家在时间上来得及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优质公立学校的原因。
12 青岛4种上优质学校的方法
通过上面的分析,会发现有4种上优质初中的方法,即民办小学+公立初中、公立小学+民办初中、民办小学+民办初中、公立小学+公立初中,
民办小学+公立初中,主要就是榉园学校、格兰德小学这种位于优质公立学区内的民办小学,可以就近报优质公立初中。
公立小学+民办初中,只能报同行政区的民办初中,适合于公立小学一般的学生。这个方式的摇号是在小升初。
民办小学+民办初中,一般都是选择同一系统的中小学,像超银小学+超银初中,新世纪小学+青大附中等。这个方式的摇号是在幼升小,小升初是直升。
公立小学+公立初中,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买学区房,上划片的小学和对口初中。
我对上述四种方式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
上述排名顺序,也是我建议的选择顺序,其中买学区房还是最稳定靠谱的方式,毕竟孩子的事不容冒险。
“民办小学+公立初中”和“民办小学+民办初中”这两种方式总体差不多,只是“民办小学+民办初中”费用较高,不过“民办小学+公立初中”里的格兰德小学费用也不低。
“公立小学+民办初中”的风险最大,可以一试,尤其是已经上小学、对应公立初中又很一般的情况下。毕竟,民办初中不能录取的话,再调剂又能差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