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集商人、官僚、流氓、恶棍、淫棍于一体的“渣男”形象,这样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画廊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这一个”,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西门庆在小说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只不过是继承祖业,在清河县前开着一个生药铺,还“算不得十分富贵”的普通小商人而已。
但是到了小说的第七十九回,西门庆纵欲而亡的时候,他在临终前交代后事,这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西门庆的生意版图就在这短短的几年之间,已经不知不觉扩大了许多,积攒的财富用白银作为计量单位,已经是数以万计,甚至是几十万计了。
我死后,缎子铺里五万银子本钱,有你乔亲家爹那边,多少本利都找与他。叫傅伙计把贷卖一宗交一宗,休要开了。贲四绒线铺,本银六千五百两,吴二舅绸绒铺是五千两,都卖尽了货物,收了来家。又李三讨了批来,也不消做了,叫你应二叔拿了别人家做去罢。李三、黄四身上还欠五百两本钱,一百五十两利钱未算,讨来发送我。你只和傅伙计守着家门这两个铺子罢。印子铺占用银二万两,生药铺五千两,韩伙计、来保松江船上四千两。开了河,你早起身,往下边接船去。接了来家,卖了银子并进来,你娘儿们盘缠。前边刘学官还少我二百两,华主簿少我五十两,门外徐四铺内,还欠我本利三百四十两,都有合同见在,上紧使人摧去。到日后,对门并狮子街两处房子都卖了罢,只怕你娘儿们顾揽不过来。
西门庆作为商人的精明能干,在他临死之际这一刻的如数家珍的交代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让我们读者看得目瞪口呆之余,也不由得对西门庆心生佩服之情。
西门庆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建立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首先和他的两桩婚姻有关。
西门庆除了把勾搭成奸的潘金莲娶回家之外,在这期间他还先后迎娶了清河县的两位孀居的富婆——孟玉楼和李瓶儿,作为自己家中的第三房和第六房小妾。这两位富婆都是带资入股西门庆家,尤其是李瓶儿,为“西门庆实业有限公司”注入了巨大的现金流。
按照作者兰陵笑笑生在书中的交代,“西门庆自娶李瓶儿过门,又兼得了两三场横财,家道营盛,外庄内宅,焕然一新。米麦陈仓,骡马成群,奴仆成行。”
至于兼得了两三场横财,虽然书中没有具体指的是什么,但看过《金瓶梅》的读者都应该知道,西门庆的女儿西门大姐和女婿陈经济,因为家中遭难,从东京投奔娘家的时候,光是带来的现金就有五百两银子,此外还有好几箱装着金银细软的箱笼。
而这些东西后来一直被西门庆扣下,没有归还给陈经济。以致日后西门庆死后,这些箱笼成为陈经济和吴月娘反目成仇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门庆笃信钱生钱,他对金钱的态度,在他有一次和他的狐朋狗友应伯爵聊天的时候,曾有所提及:“兀那东西(指钱),是好动不喜静的,怎肯埋没在一处!也是天生应人用的,一个人堆积,就有一个人缺少了。因此积下财宝,极有罪的。”
这是作为封建商人的西门庆非常重要的一句经典名言。从中可以看出,西门庆超前的金钱观,和那个时代常见的、传统的“守财奴”式的观念迥然不同。
所以有了资金之后的西门庆就一刻也没让钱闲着,先是利用李瓶儿位于繁华地段的狮子街的旧宅开起了绒线铺,很快又开起了缎子铺、绸缎铺、典当铺等,这些生意都非常兴隆,每天的营业额都高达几十辆。
而且,令我们诧异的事,西门庆在商业上非常具有我们现代商业的所谓“契约精神”,绒线铺开张新找了一个伙计韩道国,西门庆和他还专门签订了合同。
后来又和亲家乔大户合伙开缎子铺,在合同上明确约定:得利十分为率:西门庆五分,乔大户三分,其余韩道国、甘出身与崔本三分均分。
西门庆和之所以要跟乔大户合伙开缎子铺,既是因为乔大户有钱,又是他的亲家,拉他入伙可以充实资本金,没有现金流的担心,但又何尝没有分担风险的考虑呢?
西门庆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营业赚来的利润的分成比率,相当于给了员工干股,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商人西门庆投资买田和投资房地产。
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包括大名鼎鼎的徽商,赚钱之后大多回乡购置田产,而西门庆唯一买的一块地,也是当官之后在祖坟附近购买了旁边赵寡妇的一个庄园,为的是便于自己风风光光地祭祖,显示排场。
西门庆唯一投资的房地产,也不过是把隔壁花子虚的房产买下来,而且还是用的花子虚的老婆李瓶儿寄存在他那里的银子买的,并没有花他自己的一文钱。
我们都知道,资本都是逐利的。而西门庆之所以没有投资房地产,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那时的房地产的升值空间有限,远没有开店铺的资金回报率高。
书中有一个细节,可以为我们的这个分析提供一个注脚。那就是西门庆的同僚夏提刑转任京官,想把他在清河县购置的豪宅出手,西门庆帮他找到了买家,对方答应看在西门庆的面子上,就以原价一千五百两的银子全款买下。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