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养到内驱力全无,才醒悟:养废孩子的自律只用从小到大严管

百合读书 2025-04-19 06:36:48

孩子像一个权威的考官,又像是弱小无助的考生。

这句话用来形容青春期的孩子,再合适不过。

面对父母的高要求与高期待,面对父母日复一日的苦口婆心和说教,孩子会很烦,本能的想要抗拒,也会故意摆烂给父母看。

他们可能会日夜颠倒,也会沉迷游戏中,对学习不思进取,他们总说:

明天我就好好学习,认真读书;

下次我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你就相信我一次,我肯定能做到。

但话说得漂亮的孩子,行动力却超级弱。一次次试探父母的底线,一次次敷衍父母,一次次说话不算数。

有些孩子会提出各种物质要求,比如买卡片,周边或游戏充值等,父母不答应就会要挟父母不上学了,不学习了,不写作业了,埋怨父母不爱自己。

家长没有办法,迫于压力怕孩子摆烂,也怕孩子难过,就只能被迫答应和满足孩子。

可是家长即便同意了孩子的要求,家长内心也是很气愤的,觉得孩子不懂事,做事情太得寸进尺,总是拿捏父母的软肋。

可是生气归生气,却拗不过孩子,也怕伤了孩子的心,父母太心疼孩子,只能顺着孩子。

被顺着次数太多的孩子,慢慢就能精准拿捏着父母,一次次满足自己的要求,慢慢的也将父母不放在眼里了。

因为父母一句话说不对,就会把孩子惹毛,孩子动不动发脾气,情绪失控,闹个天翻地覆。

这样的感觉太让父母心累了,只能忍着火气,小心翼翼的看孩子脸色,生怕一句话说不对,让孩子再大闹一场。

父母被孩子逼得想管不敢管,想问学习不敢问,一问就会发生冲突和矛盾。

可是父母的忍气吞声,并不能换来孩子的省心和自律。相反孩子觉察到父母的软肋之后,反而一不顺心就对父母大吼小叫,父母卑微和气愤到心塞。

但孩子却还说着刺耳的话:

我就是故意气你的,你打死我呀!

整天给谁甩脸色呢,不想看到我就直说;

你别那么虚伪,你不就是后悔生了我,你不想看到我,我还不想看到你呢!

真如一句歌词所言:

你还要我怎样?要怎样?

家长每一次期待都落空,每一次相信都被孩子粉碎,每一次等待都变成了失望。

孩子说得再好,保证得再彻底,最终还是完全不行动。

别怪孩子说话不算话,怪只怪父母之前对孩子溺爱太深,包办太多,管得太严,让孩子获得的独立机会太少,根本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与能力。

家长失望,孩子内疚。父母生气孩子,孩子怨怼父母。

但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原本就没有自律,也没有想要学习之心,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顺嘴答应了。

更多只是不想听到父母唠叨,不想看到父母一脸的失望,不得不给父母先给个定心丸高兴一下,先来个缓兵之计。

而答应的那一刻,孩子只不过是随便说说,而父母是真的相信了。

长此以往,父母不敢相信,孩子也不敢再承诺。亲子关系之间的信任几乎被消耗得所剩无几。

各自悲伤,各自不理解,各自怨怼。

其实不能全怪孩子摆烂和说话不算话,也怪父母之前对孩子保护太好,照顾太多,呵护得太全面了,以至于让孩子养成了遇事就甩锅,遇到问题就躲避的习惯。

再加上在父母的高要求与高标准的投射之下,孩子对自我的要求也很高。

又懒又心气高又吃不了苦的孩子,是无法承担责任,也没能力解决问题的。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机会去试错,遇事遇坎都被父母提前扫雷了。

父母眼里孩子的不懂事和不学习,都是长期的包办与过度关注导致的。

在孩子长达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中,父母因为害怕孩子跌跟头,事无巨细的包办,大事小事都参与,层层叠叠的干预。

而离开了父母包办的温床后,孩子的自生长能力并没有长出来,面对困难,面对问题,孩子只能逃跑,只会躲避。

这是父母包办和溺爱的反噬,也是太爱孩子和过度干预孩子的负向呈现。

父母学会放手之时,就是孩子的自立之日,越早放手,课题分离,孩子越能及早回头,早日上岸。

0 阅读:42

百合读书

简介: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