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和厌学、自我否认,父母可以从4个方面来帮助孩子赋能

百合读书 2025-04-18 15:48:51

孩子玻璃心、厌学和自我否认,往往是发生在屡战屡败之后。

也就是努力了,却看不到效果,没有比平时不努力时表现更差,强烈的挫败感会让孩子深层打击。

孩子会在挫败感中懵掉,也会一蹶不振,防御之心也会越来越强烈。

直到出现越努力,加倍忙起来,直到自己筋疲力尽而撑不住,直接到躺平。

父母可能觉得挫败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要越挫越勇才行。

这样对孩子“赋能”不仅让孩子无法安静,也会让孩子更强迫自己努力,也人更焦虑,但实际的进步却毫无变化。

而孩子自我否认的负循环就开始了,越焦虑,越努力,越努力,越没结果,于是就加倍焦虑,加倍努力,直到把自己逼崩溃。

我家孩子初三下学期,就出现几个月这样的学习状态,比之前更努力后,成绩不仅不进步反而下滑,孩子往常的自信都被粉碎到彻底,进而让孩子怀疑自己的实际水平。

为了防御而进行的努力,注定会崩溃。因为没有人能保证努力就一定有好成绩,牵涉着运气、心理问题以及心理素质以及临场发挥等。

这时父母要给孩子积极的赋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帮助孩子:

第一个对孩子的帮助:教会孩子找到自己精准的对标与目标

父母焦虑时,是帮不了孩子的,也会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

对于孩子的积极赋能是父母对孩子抱积极期待,而不是过高期待。

哪怕是孩子自己想提成绩,也不要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不要想着面面俱到,一分都不丢。

与其较真和严格要求,不如找到孩子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和放大。

这样把精力放在重要和可实现的事情上,自然就更容易出成绩,也会让孩子更加有胜任感和价值感。

第二个对孩子的帮助:引导孩子切勿急于求成

成功当然是父母和孩子都渴望的,它能收获自信,看到自身的能力,也能够缓解焦虑。

但是家长要明白一件事:

如果只是缓解焦虑和急于求成,就恨不得今天种下种子,明天就摘果子。

父母的急切心理也会传导给孩子,孩子在学习上也以这样的思维面对,就会常常处于三分钟热度,最终啥也干不好。

太想得到结果,反而不容易有好结果。

第三个对孩子的帮助:帮孩子平复情绪,做到回归理智

孩子有负情绪和心理卡点时,别指望孩子能好好学习。

那些被压抑和隔离以及觉察不到的问题,反而会坑孩子很惨。

我常常看到有一些父母遇到孩子情绪问题,就说带着吃点好吃的,玩几天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去看什么心理医生,都是误导,都是瞎胡弄,反而忽略和延误了帮助孩子的最佳时机。

焦虑和出现情绪问题的孩子,往往都是经历很久了,而且因为孩子个体差异,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

想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先要解决情绪的问题,而家长想帮助孩子的前提,是先解决自己的焦虑和情绪问题。

第四个对孩子的帮助:教会孩子直面问题和处理情绪

无论是家长焦虑也好,还是孩子焦虑,最重要的是觉察、面对和接纳情绪,才能直面和消化情绪。

假装不存在,或者看到情绪问题也找各种理由自圆其说,只是愚昧和自以为是,只能骗过自己一时,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焦虑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强迫自己继续,而是停下来休息或求助。

给无能为力一点时间和空间,也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是学会松弛和放空自己,后退一步先去解决焦虑的问题。

这不仅适用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也适合孩子解决自己面临的学习问题以及情绪内耗,玻璃心和自我否认。

很多时候情绪的产生,只是恐惧之下的灾难化反应,并不是事情有多棘手,而是内心假想出来的“老虎”太可怕。

没有能量的父母,没有办法为孩子赋能,只有父母先为自己赋能,才能用自己的能量来影响孩子。

0 阅读:13

百合读书

简介: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