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大家好奇的脑洞知识,整理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供一直奔波在学习路上的友友们参考借鉴
早几年微商盛行,发现朋友圈里都是微商大咖发的各种晒生活,晒产品,晒收钱的图片,然而这几年很多人似乎都成了隐形人,朋友圈没有了生活的痕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然而一项研究表明,常发朋友圈死亡风险会直降12%!
一部分人认为不想把自己目前的生活现状晒给亲戚朋友看,好了有人嫉妒,坏了有人吐槽,不如直接关闭。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是不科学的。
数据求证
早在100多年前,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吐尔干就在《自杀》一书里研究了欧洲的自杀率,发现缺乏社会联系是自杀率高的主要原因。
书中总结了1994年到2021年这整整27年间,针对1.458亿人进行了共计1187项研究,得出结论:有着充分社交生活和社会支持的人群,比缺乏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死亡风险率要低11%-53%,患病的风险性也低23%,其中女性群体的产后抑郁症与是否有社会支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同时在2016年发表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对1,2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在线社交活动得出了以下结论。
1,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整体死亡风险会降低12%,尤其对于那些经常能够收到好友邀请的人,死亡风险也是最低的。
有趣的发现被社会认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极高的。
2,相对而言经常发表文字,但是不发照片的人,与经常发照片,但不经常发表文字的人相比,死亡风险要低于30%。
这主要是由于经常发布照片,而不仅仅发表纯文字,往往能体现出丰富社交生活,但是仅仅码文字的人只表达了内心的感受,却没有体现出参与社交生活。
孤独感是侵蚀内心的黑狗
由于社会形态的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无助感与孤独感,心理学家希格纳曾发现,有将近61%的美国人感受到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孤独感,有38%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亲密关系,有34%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得到他人的尊重。并且他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数据会进一步增加。
躺平一族越来越多
躺平一族往往是孤独者的代名词,他们不愿意参与社交,不愿意和身边的人描述自己的生活现状,他们仅享受自己狭小的世界,并且认为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尤其在发达国家更甚,这被视为冷血的一种表现,然而侧面反映的是孤独成瘾的现状。
曾有报道称,在日本有很多人居家猝死,若干天后因为尸体的味道发酵,才被有关部门进行清理。这些人似乎不再愿意打开心门,自然他们也就没有生活社交,网络社交甚至也少得可怜。
压力缓冲假说
社会支持可以在压力情况下和个体的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并起到缓和压力事件对身心状态的消极影响,以及保持和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的作用。
这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s科恩和威尔斯提出的,他们认为社会支持可以减轻不良刺激,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给予充分的肯定。无论是从整体的角度,运用社会学和社会流行病学的说法,还是从个体的角度,采用临床或者实验的方法,都显示出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确是有益的,人们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提升个人防御能力,减少对压力事件严重性的评价,同时还能获得与疾病之间的缓冲作用。
人类本就是群居动物,离开了群体,自然就会走“下坡路”,当然短暂的小憩是沉淀自己不错的方法,而不逃离人群,会让自己增寿。
▲我是姗姗,目标40岁退休的江南女子。关注我,就是在增长自己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愿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遇见纯粹的你,坚持梦想的你,持续充电的你,共观这大千世界里的无限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