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当上总统以后,民主党的人就好像一下子没了踪影。
尽管特朗普一再在各种场合猛烈批评拜登政府,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民主党头上,甚至废除了拜登的多项政策,但民主党人的反击却寥寥无几。
不过,一旦“对等税收”措施出台,民主党可就急眼了,奥巴马、佩罗西这些大佬都跳出来,对特朗普一顿数落。
15号那天,连已经卸任的拜登总统都出面了,他做了离职后的头一回演讲。演讲里头,他主要就是把特朗普狠批了一顿,说特朗普给美国惹了大麻烦,还把之前针对中国的三个重要策略给搞得一塌糊涂。
那么,咱们说的这三大安排具体是指啥呢?
【拜登复出】
说起拜登当总统那会儿,他的表现可真让人吃惊不小,好多决定和做的事情就像一出出荒诞剧,在国际上被人当成了笑话。
比如说,在一些很关键的时候,拜登老是犯口误,还会出现失态的情况,看起来就像是老年痴呆的表现,这让美国的国际脸面丢了不少,他的领导能力也被很多人怀疑上了。
挺让人意外的,从2025年1月20日不再当美国总统开始,拜登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以前那个在大家眼里显得特别苍老、没精打采的样子已经彻底消失了,现在的他站得笔直,走路带风,眼睛里闪烁着许久未见的神采,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年轻了十岁一样。
这种突如其来的大转弯,让人心里直犯嘀咕,拜登之前是不是故意在演懵懂呢。
然而,拜登的前一任总统特朗普,假如他有机会重返白宫,绝不会轻易放过批评拜登政府的机会。特朗普一直以说话直接、不留情面而闻名,这次自然也不会改变风格。
他把拜登当总统那会儿,美国碰到的各种麻烦,像经济上的难关,还有外交上的死疙瘩,全都算在了拜登政府的头上,说是他们没干好。
在白宫里头,特朗普搞了个挺吸引人的动作,他把挂着的拜登照片摘了下来,换上了一支“自动签名笔”。这么做,就是想调侃一下拜登当总统时,可能随手就乱签命令的事儿。
另外,特朗普积极废除拜登推出的多项行政命令,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拜登时代的政策方向,希望将美国带回到他心目中的正确道路上。
之前,对于特朗普搞的那一系列动作,民主党这边大多都没怎么吭声。
可能是因为共和党那时候势力非常大,民主党人怕随便回应会惹出更多政治麻烦,让自己变得更被动。
但特朗普一宣布要对等征收关税,这种沉默就瞬间被炸开了锅。他的这个决定,就像扔了个大火药包,不光在美国国内闹得沸沸扬扬,连国际市场上也都跟着震动不小。
民主党的一些老前辈们坐不住了,奥巴马首先站出来说话,话里话外都是对特朗普这项政策的挖苦和指责,觉得它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坏影响,这影响还说不准有多糟。
佩罗西随后也站了出来,加入了批评特朗普的队伍,说他的政策既冲动又没远见。
4月15号那天,拜登终于开了口,这是他离职后头一回演讲。他不再保持沉默,直接就把话锋转向了特朗普。
他毫不客气地说,特朗普政府搞的那些事情给美国惹了大麻烦,特别是在裁员和社会保障上头的决策,对美国老百姓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害。
他说特朗普想要砍掉社会保障的预算,然后把这些钱拿去给亿万富翁和大公司减税。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拿老百姓的好处去喂饱那少数几个有钱人的胃口。
重点在于,拜登在这次讲话里虽然没直接说,但特朗普的一系列举动,其实已经把拜登原先针对中国的三个主要规划给搅得一团糟...
【三大部署】
首先得说清楚,特朗普和拜登吧,他俩在很多事儿上都不对付,想法简直是南辕北辙。但有一点,他俩倒是想到一块去了,那就是死磕中国,这点上没商量。
两个人用的招数完全不一样,可以说特朗普把拜登的计划给彻底打乱了:
首要的一点是“携手欧洲制衡中国”。在拜登掌权的时间里,他针对中国的策略明显带有“结盟封锁”的印记。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他利用“共同价值观”这个纽带,想要重新打造冷战结束后的“美国与西方国家的联盟”。
拜登政府有套策略:在北约峰会上,他们加强了大家一起防御的规定;又弄了个《通胀削减法案》,想吸引欧洲的产业回到美国;接着,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来建立技术上的门槛。这样一步步地,拜登政府算是把欧洲拉进了跟中国较劲的队伍里。
尽管欧盟内部存在不同声音,但在能源短缺和地缘政治紧张的压力下,法国、德国这些国家还是不得不先跟美国站在同一战略线上,共度难关。
当时欧盟的头儿冯德莱恩搞了个“全球门户”计划,听起来像是大家一起搞基建合作,但实际上就是想跟中国较劲。这算是拜登打的“欧洲牌”开始见效了,算是他策略的一个小胜利。
不过,当特朗普再次踏进白宫的大门,他那套“美国至上”的自私打法,直接把拜登好不容易建起来的盟友体系给拆了个稀巴烂。这位总爱自称“谈判高手”的领导人,把跟盟友的关系搞得就像纯粹是在捞好处一样。
这种连自己盟友都要压榨的行为,使得欧盟内部要求“自己做主”的声音变得异常响亮。
就连席冯德莱恩本人也明确表示,跟美国的关系已经回不到过去了,欧盟接下来会更多地往亚洲发展。
在亚洲地区,拜登费心打造的“越南战略要点”被特朗普的“缺乏远见的外交政策”给破坏了。
拜登在总统任期内推动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扩容协商,暗地里支持越南军事力量的现代化,还在南海争议上站在越南一边。这样一来,他成功地把越南这个曾经的对手,变成了用来平衡中国影响力的一枚重要棋子。
河内方面也努力采用“平衡外交策略”,以谋求经济上的发展和安全上的保障。
特朗普执政后,他对越南采取了强硬态度,施加巨大压力。尽管越南在面对双方相等的关税时,有过妥协的念头,但他们的让步只换来了侮辱。所以,越南决定不再退让,而是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最后说说俄乌冲突这事儿,拜登觉得这是个“重新摆布世界格局”的好机会。他不断给乌克兰送军火,还对着俄罗斯来了八轮制裁。这么做,不光是想拖垮俄罗斯,还想让欧洲更加依赖美国的能源和安全保障。
不过,特朗普在竞选时就老说“战争 24 小时就能搞定”,等他一当上总统,立马就停了给乌克兰的军事帮忙,还催着基辅那边用“土地换安宁”。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甩掉伙伴”,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波兰和波罗的海那三个国家,直接站出来指责美国不守信用。就连英国首相都开口了,这种情况很少见,他说“西方的名声这下可栽了大跟头”。
但是话说回来,咱们不能轻视特朗普,也别对他有啥不切实际的期待。他虽说打乱了拜登的安排,可这两位总统在处理中国问题上的招数虽然不一样,但最终目的还是一样的。
拜登的“温柔包围”策略,喜欢构建一系列制度牢笼,从搞“印太经济圈”到“四方安全会谈”,他琢磨着靠制定规矩来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特朗普更喜欢用关税作为武器,通过挑起贸易战、科技战这类强硬手段,来实现“强行分离”,制造不少麻烦。
一种就像是藏在棉花里的细针,走的是阴险柔和的掌法路子;另一种呢,就像是直接往前冲撞的强硬拳术。但不管是哪种,它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小看它们,更不能心里还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念头。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