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吏到开国丞相,萧何凭什么?他的成功绝不仅是跟对了刘邦

多才柑桔 2025-04-24 13:35:25

萧何是汉朝建立时的头号大臣,也被大伙叫做“汉初三杰”里头的一个。他和刘邦是老乡,有人觉得他成功就是因为跟对了老大。但其实,你要是看看他都干了啥,就会明白,他简直就是上天安排来专门帮刘邦打江山的。为啥这么说呢?

刘邦没料到的事儿,萧何却总能提前琢磨透;等刘邦琢磨过来了,萧何那边早就把事儿办妥了。

萧何这个人,到底有哪些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呢?现在,咱们就来一起看看。

01 辅佐刘邦成事

这天,刘邦走进了萧何的家门。萧何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刘邦的来意,便笑着开口:“你老是东躲西藏的,也不是个办法。男的大了要娶妻,女的大了要嫁人,你的岁数也不小了,结婚这事儿迟早得来。你又何必老躲着呢?”

刘邦讲道:“我这个人,从小就爱享受,不怎么爱动弹。好在有你们的帮忙,让我在官场上捞了个泗水亭亭长的小官当当。但说实话,也不怕你们笑话,我心里有数。我现在还不适合跟那些姑娘谈婚论嫁,省的耽误了人家一辈子。”

萧何对他挺头疼的,讲道:“你小子,打小就不爱翻书,但脑子灵光得很,官场那些弯弯绕绕,你一点就明白,我真没见过比你机灵的。要是你能安安稳稳地干点事儿,早就闯出一片天了。”

刘邦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不了不了,咱没那个本事。”

尽管如此,萧何作为刘邦的铁哥们,还是很操心他的终身大事,一旦瞅见合适的人家,就会给刘邦牵线搭桥。刘邦呢,有时候抹不开情面,也会去瞧上一两眼,权当走个过场。

这天,县城迎来了一位叫吕公的人。他以前在大城市做官,家里挺有势力的。但因为家道中落,他又和县里的县令是铁哥们,所以就决定搬来县城住下。吕公虽然上了年纪,但儿孙满堂,有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特别是大女儿吕雉,长得那叫一个漂亮。吕公琢磨着,得在沛县找个好人家,把吕雉嫁出去。

萧何得知这事儿后,觉得对刘邦来说是个大好时机,就打算让他去试试手气。恰巧吕公那天要请全县的大人物到家里赴宴。刘邦一听吕雉长得挺漂亮,心里直痒痒,赶紧跟萧何道谢,接着一脸为难地说:“我也想去,但现在囊中羞涩,去了也没脸见人啊。”

萧何乐呵呵地说:“这些事情啊,我老早心里就有数了,你尽管去,礼物啥的我都给备齐了。”

刘邦乐呵呵地表示:“真是太感激了,只要这事儿能搞定,我肯定会好好回报你的。”

这天,吕公家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县里的小官们都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在那等着。吕公带着他的女儿们站在门口,迎接每一位来宾。刘邦呢,在萧何和曹参的陪同下,也提着礼物,昂首挺胸地走进了吕家大门。萧何凑到吕公耳边,轻声说了几句悄悄话。吕公瞅了瞅刘邦,笑得挺开心,说:“各位,里面请。”

宴会上,刘邦跟大伙聊得热火朝天,说的话让每个人都心里美滋滋的。吕公看在眼里,琢磨着这小子将来肯定能成大器。等宴会快结束时,他特地把刘邦叫到一旁,说:“我以前学过看相,瞧你的面相,以后指定能过上比一般人还滋润的日子。你现在娶媳妇了没啊?”

刘邦虽然不会看面相,但他也大概琢磨出了对方话里的几分含义,便直接回答说:“我现在还没成家呢。”

吕公乐开了花,直接说道:“我有个闺女,现在还小着呢,想把她嫁给你,你看你咋想的?”

刘邦一听这话,心里头乐开了花,连忙就去拜见老丈人。

在萧何这帮朋友的协助下,刘邦这位大龄青年,总算是把婚给结了。

02 头脑要灵光咱们得时刻保持清醒,别迷迷糊糊的。就是说,不管干啥事儿,心里得有数,眼睛得睁大点儿。遇到问题或者挑战,不能一股脑儿地往上冲,得先想想清楚,找个最合适的法子解决。就像开车一样,路上情况多变,咱得时刻留意路况,别分了神。工作学习也是这样,得专心致志,不能被别的事儿给带跑了。心里有目标,脚下有方向,这样才能稳稳当当地往前走。还有啊,咱们也得学会调整自己,别太累了。累狠了,头脑就不灵光了,容易出错。得给自己留点休息时间,放松放松,这样才能恢复精力,继续应对接下来的挑战。总而言之,保持清醒就是要求咱们在任何时候都得有个清醒的头脑,别犯迷糊。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

刘邦在沛县闹起义并且成功后,立马拉上一群兄弟,势力嗖嗖地往上涨,没多久就成了反秦队伍里的佼佼者。接着,他和项羽商量好,决定分头行动,看谁先打下咸阳,那关中王的位置就归谁。

刘邦在张良等智囊的策划和将士们的拼命下,很快就赶到了关中地区。他望着那雄伟的咸阳城墙,豪情万丈地喊道:“大家伙一起使劲,咱们要把残暴的秦朝给掀翻!”

就在他忙着鼓舞大家准备打仗时,一个传令兵急急忙忙跑了过来,扯着嗓子喊:“大王,快听听,秦王子婴把坏透了的赵高给干掉了,现在打算向我们投降呢,您看这事儿咱该咋处理?”

刘邦心里的那股子热劲儿正没地儿使呢,一听这消息,简直乐开了花,立马喊道:“成啦!我答应秦王投降这事儿。兄弟们,咱们一块儿奔咸阳去!”

士兵们一听说不用通过战斗牺牲就能取得胜利,全都兴奋得跳了起来,满脸喜悦。

起义的队伍攻进咸阳城后,大伙都激动坏了。很多人原本只是在地里种地的农民,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把秦朝的都城踩在自个儿脚下。他们瞧着咸阳城的热闹和富裕,一个个都高兴得过了头,忙着抢东西,结果咸阳城里头的人全都吓得不行,生怕被波及。

刘邦瞅见那秦宫金碧辉煌,心里直痒痒,趁旁人没留意,也悄悄溜进去四处溜达。他本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吏出身,哪见过这么多金银财宝、奇珍异宝啊。他还搂着个美女,在那龙床上躺了下来,享受着这皇族般的奢侈生活。可正当刘邦沉醉其中时,大将樊哙和军师张良急匆匆地赶了过来,直截了当地说:“沛公,你是想争霸天下,还是想当个有钱的地主?这些东西可是把秦朝给拖垮了的祸根,你要是再这么沉迷下去,下一个垮掉的就是咱们了!”

刘邦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明白了过来,他连忙带着手下的将士们把皇宫给封锁起来,然后开始统计兵马的数量。

这时候萧何在干啥呢?他啊,原本就是县城里管文书的,比旁人都清楚国家大事有多关键。因此,他一到咸阳城,头一件事儿不是去找财宝或者美女,而是火急火燎地跑到丞相府和御史府,还马上派士兵把这两个地方守得严严实实的,不让任何人随便进出。

萧何让专门的人把国家的人口登记、地理环境、还有法律法规这些资料都翻找出来,好好保存起来。这些资料能让刘邦清楚秦朝的家当,并且以后也能当成法律规章继续用。

刘邦得知这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直说:“要不是萧何,这些点子我压根想不出来。萧何这人,太有能耐了!提拔他,真是没白费。”

刘邦是头一个打进咸阳的,按理说,按之前的约定,关中王的位置该是他的。但项羽手底下兵马多,实力强,根本不理会这些规矩。刘邦一看形势不妙,立马选择低头,带着自己的人马撤离了咸阳,回到了自己的地盘。

刘邦被封到了汉中,那地方虽然适合养兵蓄马,但跟中原其他地儿就隔得远了。这时候,萧何收集的那些信息可就帮了大忙。多亏了萧何的资料,刘邦才知道了国家哪些地方地势险要,哪些地方人口多少,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可以说,就是这些资料给刘邦后来争霸天下打下了基础。

03 确保国家稳定与安全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是治理国家的核心任务。这意味着要确保国家内部和谐有序,不受内外威胁。国家稳定,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持续发展。而国家安全,则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必须坚决捍卫。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对内,要加强社会治理,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减少社会矛盾,让国家更加团结一致。对外,则要增强国防实力,防范和抵御外来侵略,确保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总之,只有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汉朝一建立,萧何就当上了丞相。有次刘邦喊他来,问道:“咱现在打下了这天下,可我心里老有个事儿纠结。你说咱该用啥制度来管呢?是直接照着秦朝那套来吗?可心里总觉得别扭,毕竟秦朝是咱给推翻的。要不咱搞个新制度?但又怕有啥闪失。丞相,你对此有啥看法?”

萧何讲道:“说实话,秦朝的制度里头有不少好东西,咱们可以挑着继续用,但那些过时的东西,咱就得换个新的。不过话说回来,咱制定新制度的时候,得根据实际情况来。你想啊,秦朝那时候太狠了,再加上这些年打仗,好多地方都没啥人了。就连咸阳这种大城市,现在人也只剩个三成左右。所以我说,现在咱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得赶紧想办法让国家缓过来,恢复元气。”

刘邦听完,心里头直竖大拇指,说道:“丞相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你这么一说,我脑子里那团乱麻立马就顺了。接下来咱们得咋干,丞相心里应该有数了吧?”

萧何稍微客气了下,说道:“我心里其实已经琢磨了些想法,要是有啥说得不对的地方,皇上您可得给我指出来。首先啊,咱们得让那些一起拼天下的老兄弟们心里暖和,所以头一件事就是得解决他们的难题。比如说,可以给普通士兵封个爵位;本来职位在大夫以上的,爵位再提一提;那些爵位七大夫以下的,家里头的赋税劳役就免了吧;七大夫以上的呢,就分点田地,爵位也再往上挪挪。这样一来,他们心满意足了,咱们的江山也就更稳固了。”

接下来咱们得着手安抚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这么多年的战火纷飞,导致大批农民四散在山野河湖之间,他们是为了逃离秦朝那残酷的统治和连绵的战争。如今天下已经太平,他们也应该能回家了。只要他们能回到原来的地方,就能重新拥有自家的田地。这样一来,咱们的民心根基就更稳固了。

接下来,咱们可以把那些奴婢给放了。你想啊,好多人并不是心甘情愿去大户人家当奴婢的,他们是因为战乱,没得吃没得喝,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这样做的。再说,奴婢一多,干活的人就少了,这对咱们管理国家可没啥好处。要是把他们放了,他们就能变回自由人,可以去种地。这样一来,国家就多了一个交税的人。这就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皇上您看行不?

刘邦听完觉得挺在理,就让萧何去照做。萧何一番折腾后,汉朝经济慢慢好转起来。萧何走了以后,接班的曹参还是照着萧何的老办法来,这事后来被人们称为“萧何定规矩,曹参跟着走”。

有时候,我也会琢磨,萧何原本只是个小官,怎么就一路走到了开国丞相的高位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站队站对了,跟了刘邦吗?其实不是的!

我觉得,萧何虽然起初只是个小官,但他特别会和人打交道,选对了老大刘邦,还擅长给刘邦当帮手。在跟着刘邦的日子里,他一步步走上了更高的台阶,而且在每个新台阶上,萧何都有明显的长进。说白了,要是想往更高的地方走,就得一直学东西,这样才能站稳脚跟。找对靠山只是开头,自己变得强大,才不会拖团队后腿,也不会被晾在一边。

萧何这人,本是个平平常常的小官吏,但他却有着胸怀天下的气魄。从他的经历里咱们能看出,不管一个人的岗位多么不起眼,只要能管住自己的贪心,有远大的眼光,并且一直努力提升自己,那就肯定能干出一番大成就。

你是不是也这么想呢?

订阅我,我每天都会给你带来读历史的心得体会。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