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提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盛锡福帽厂,在多年前可以说人人皆知,当时有个顺口溜“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中第一句讲的就是盛锡福。老字号是中国传统商业的特色,历史悠久,世代传承。
王光英为盛锡福题词
在当时,帽子不仅具有功能性,还是不同身份的象征:夏天戴草帽,冬天戴毡帽,洋派的戴鸭舌帽,有身份的戴礼帽,这都使得盛锡福的“顶上生意”非常红火。
刘锡三
很多人还不了解的是,盛锡福前身却被称盛聚福帽庄,创办人叫刘锡三。刘是山东掖县沙河镇人,少时他经人介绍到青岛一家外国饭店里当茶房,学会不少英语,后又到美商美清洋行当练习生,学会出口草帽辫业务,因聪明能干,不久升为职员,仍勤奋好学,利用业余时间攻读英语。
盛锡福帽庄
1911年,刘锡三与其表兄芮某合资,在天津估衣街租了一间门面,开设了一家帽庄,取名“盛聚福”,以制作、出售草帽为主,生意做得很顺手,但1922年爆发了直奉战争,打了两年,由于社会动荡,刘锡三便将帽庄迁进了法租界天增里,租了一间楼房门面,楼下作为门市部,楼上当作坊,由四五个工人制作草帽,由于草帽成本低,售价也就便宜,所以销路逐渐也打开了,业务也越做越大。但在1925年,芮某病故,刘锡三独资经营,此时的盛聚福在天津已是小有名气,为求更好的发展,刘锡三放弃了原来较小的店铺,通过一位亲戚刘子山,租用了东莱银行产业的两层楼房,将帽店迁至新址,扩大经营,改名为“盛锡福”帽庄,并向工商部注册了商标。
盛锡福各地分店
刘锡三命名的厂名“盛”字是希望买卖茂盛,“锡”字是取刘锡三名字中间的一个字,“福”字是因为刘锡三乳名叫“来福”,是祝福吉祥之意。商标是在盛锡福三个字下面,用草笠连成环形,中间三顶帽子呈“品”字形,下面是“三帽商标”四个字,从上往下顺着一念,刚好就是“锡三”二字。厂名和商标正合锡三之名。总的含义是锡三创办的盛锡福、制造的“三帽”牌帽子繁盛不衰,让他的名字永远与帽庄一起长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一场空前浩劫之中,盛锡福当然也未能幸免,由于战争,帽业业务一落千丈,出口生意完全停止,生产的高级金丝草帽根本无人问津,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即使漂白平顶草帽也因防空关系而销不出去,只好染成灰色,美其名曰“防空草帽”,加上各项账款收不进来,严重影响了三年大账的结算。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不料国民党政府又挑起了内战,盛锡福生意更加萧条,勉强支撑了两年,1948年以后日子更难过,工人的工资都难以支付,陷入了极度困难境地。
武汉盛锡福帽厂
1948年,刘锡三去了台北经营盛锡福分号,其长子刘大奎不久又去了香港经营广和贸易行,天津盛锡福总店由次子刘洪杰负责继续经营。
盛锡福帽内标
武汉“盛锡福”成立于1936年,其门店最初位于中山大道的闹市区,装修富丽堂皇,安有霓虹灯。当时的盛锡福已经是非常有名的品牌,很快就在武汉打开了销路。
湖北老字号
那时候老武汉有个习惯,小孩10周岁生日必须戴大顶呢帽祝贺成年,因此,盛锡福的呢帽销量很广。另外,盛锡福和今天的许多大企业一样,非常擅长“促销活动”,春天送帽刷,夏天送扇子,秋天送毛巾,冬天送日历,隔三差五搞个打折优惠,武汉人对他家的帽子情有独钟。
盛锡福成立百年纪念
在很多对武汉盛锡福的介绍中,往往会将其称为“盛锡福帽厂”,这就必须提一下“盛锡福结构”。所谓“盛锡福结构”,指的是国内的每家分店都是“前店后厂”,分店的后厂具备完整的独立生产能力,能直接给自己的分店进行销售,不需要中间物流环节。这一结构的好处在于,每家分店于所在城市吸收一些技术高、产品质量好的手工业作坊及个体手工业者,为其提供初级产品,避开了当时中国物流水平低下的问题。
全国帽业联合会合影
武汉的盛锡福,在开设之初,需要从天津总厂和上海分厂进货,但在自己的分厂建设完毕后,就可以生产四季齐全的各类产品,春秋季的呢帽、缎帽,夏季的草帽,冬季的皮帽、棉帽等,种类约200多个。
武汉盛锡福门店
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它生产的各类帽子在国内享有盛誉,不仅畅销武汉地区,还远销至湖南、四川、江西、河南、陕西及新疆等地。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他们凭借老字号的声誉、先进的工艺技术以及全国联网的销售优势,把生产经营搞得红红火火,党和国家不少领导人都曾慕名前来定制出国用的礼帽。
帽厂手工加工作坊
目前,武汉盛锡福帽业公司是中百集团下属分公司,位于武汉繁华商业中心"汉正街"商品市场,是全国盛锡福帽业联合会的理事单位之一。公司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2011年经武汉市政府重新认定,被批准为武汉市"中华老字号"。在这里,仍然沿用老一辈的技术手工制作各类帽子,最大限度保证帽子高水准,品种有礼帽、皮帽、呢帽、休闲帽、草帽等各类款式,满足顾客不同消费需求,老字号重新焕发活力,拿一句话来总结百年老字号——盛锡福,那就是:
“百年百岁百花百样帽子,一剪一刀一针一线精工。”
琳琅满目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