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这么富裕的年代,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乡下随处可见的蕨菜就成了很多人餐桌上的救命稻草,硬是把这种普通的野菜做出了一百种花样。
但为何现在却有人说它有剧毒?那么蕨菜还能吃吗?
大自然的救济粮蕨菜的来头可不小,向来有“山菜之王”的美称,据说蕨类植物2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可以说是菜中活化石。我国种植蕨菜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采摘蕨菜来吃,也就是《诗经》中所言“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这种野菜植株高高瘦瘦,能长到一米多,叶子是卷曲的,呈现三角形或不规则三角形,上面还有一道道皱纹沟。每到春天,蕨菜就会抽出嫩嫩的叶芽,这些叶芽也就是人们常吃的部分,口感既清香又滑润。
不仅是咱们国家,蕨菜还广泛生存在全世界的热带、温带地区,尤其是降水特别多,植物非常茂盛的中酸性土壤中,所以我们常常能在向阳的山坡或者灌木丛中看到它们的身影。
蕨菜拥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有耐寒耐热的本事,在5℃左右的温度就可以生长了,直到30℃的高温才会停止生长。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的产量如此大,能够一年四季都出现在山上,给人们提供粮食来源。
那时候,人们把它做成酸辣可口的凉拌菜,喷香扑鼻的炒菜,偶尔还能剁成馅儿或者煮汤。乡下的居民们虽然没啥钱,但都能一家老小去山上田埂里挖这蕨菜,变着花样地做出一桌桌可口饭菜。
这种天赐的“救济粮”,人们吃了至少有成百上千年,最近却有些专家说蕨菜有剧毒,严重可致命。这可把大伙儿给吓坏了,可能会觉得专家是危言耸听,那么这种菜到底还能不能吃呢?
蕨菜真的有剧毒吗?其实,蕨菜里含有一种物质,名叫“原蕨苷”。这原蕨苷确实不是个善茬儿,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就从蕨菜的嫩芽中提取出了这种物质,还发现它有致癌的风险,于是蕨菜也就被一些专家给按上了“毒物”的名头。
国际专家的生化实验证明,原蕨苷能和氨基酸“里应外合”,结合起来一同破坏人体的DNA。要知道DNA可是遗传物质的核心机密,一旦遭受毁坏就有可能导致细胞突变,从而导致遗传损伤。
科学家用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了这一点,作为试验品的畜牧牛羊,长期大量食用新鲜的蕨菜,结果直接悲剧了,它们有的两眼一抹黑宣告失明,严重点的直接一命呜呼。
这也提醒了牧民朋友们,给自家牛羊喂食的时候得提几个心眼子,别让它们吃太多的蕨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毕竟,谁也不想看到辛辛苦苦养了老长时间的牛娃羊娃中毒身亡是吧?
这也侧面说明,原蕨苷对机体的伤害能力极强。如果有人大量食用那些含有原蕨苷的蕨菜,或者有家庭成员有长期吃蕨菜的爱好,那可真的得小心了,尤其要警惕罹患肠癌和食管癌的风险。
更可怕的事情是,原蕨苷甚至能通过母乳传播给小宝宝,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若是母体摄入原蕨苷再哺乳,可能会造成婴儿中毒,严重会危及生命。同时蕨类植物里还有一些生物碱,也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伤害。
蕨菜还能入口吗?虽然原蕨苷确实对人体有害,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在蕨菜中原蕨苷的含量是极其有限的。普通人平时偶尔吃上一两顿蕨菜的份量,根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啥特别大的影响,只要不过量食用,没必要杞人忧天。
所以蕨菜这种蔬菜当然是能吃的,别看它们长得不起眼,可是实打实的纯天然”矿藏”,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如多种钙、磷、钾等多种元素,吃了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促进消化和吸收。
蕨菜里还藏着16~18种氨基酸,是咱们菜园子里一般蔬菜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李时珍曾经在《本草纲目》里对蕨菜赞不绝口,说能其能帮人们降下体内的火气,疏通经络排出多余的毒气,甚至能让人睡得更香。
春日来临之际,在路边摘一些新鲜的蕨菜嫩芽,不论是凉拌、炒食还是做汤,都别有一番鲜美的滋味。中医上还说蕨菜可以入药清热解毒,老一辈人也经常有人拿蕨菜来治疗拉肚子这些症状,效果挺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吃也得讲究方法和剂量,绝对不能多吃,毕竟原蕨苷可是个潜在的健康威胁。我们在吃蕨菜之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和烹调,可以用小苏打粉来清洗蕨菜,这样可以更好地去除里面的有害物质。
我们还可以使用“高温消杀法”,最好是确保彻底把蕨菜煮熟了才能吃。不过在某些地区,人们就是喜欢吃凉拌蕨菜,这样偶尔吃还行,如果经常吃半生不熟的东西,不管是不是蕨菜,都有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再加上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食品安全的检测方法也很先进了,任何一种蔬菜包括蕨菜在上市之前,大多数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查和处理,确保上市的我们能吃到的是健康有安全保障的蕨菜。
现在咱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上的蔬果也逐渐多样化,蕨菜也不再是穷人们餐桌上的唯一选择。但这种“野菜之王”依然有它们的追捧者,一方面是它们味道确实好,另一方面则是其特殊的精神象征。
蕨菜是“忆苦饭”的典型代表之一,老一辈人喜欢吃是因为习惯,能让他们想起曾经艰苦的日子,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而现代人吃蕨菜嘛,大多是图个新鲜口味,蕨菜也不再是人们的“唯一”。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