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谁在全球化中获益更大?

白刃行式 2025-01-27 10:52:37

美在全球化中,各自都得到了什么?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他“宁愿不对中国加征关税”,但是关税对中国是一个“很有力”的办法。

外交部回应: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多次表明了立场,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我们认为,如果双方有分歧和摩擦,应当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也不利于世界。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真相只有一个:在过去40年的全球化中,到底谁获利了呢?

1,驳鲁比奥:立牌坊

美国的国务卿鲁比奥对全球化有过一些看法,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很多美国人的看法:

√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本以为资本主义可以改变中国,如今看来反倒是中国改变了资本主义。中国人富裕起来了,但没有花钱买我们的东西,而是买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以美国为代价,牺牲美国的利益,实现了快速崛起。

(买你的芯片,你不卖,买你的航母,你不卖,买你们的光刻机,你不卖,9万美元一袋的螺丝,咱们发展中国家暂时还消费不起,你让我们也很难办唉。就想让咱们买你们的国债,但是你别使劲印钞票,搞得怪吓人的,把黄金都吓得飙车了。

当然了,鲁比奥在某些地方说的还是对的,美国人80年代对苏联形成优势,特别是90年代苏联解体,让很多西方人潜意识觉得只要让中国人喝可乐、吃汉堡,中国人也会成为美国的小弟。日本人福山,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历史的终结,可见当时狂妄到了什么程度。)√美国从中国购买太阳能电池板。谁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板?是我们美国,中国现在在电动汽车的电池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东西也是我们发明的。抢了美国人工作的中国人因此变得富裕起来,但没有按我们的预期购买美国产品,而是买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工厂关闭了,美国人失去了工作。

(火药还是咱们发明的呢?美国人用咱们发明的火药屠杀了印第安人,抢了这么多地方,也没给咱们交钱。再说了,美国人失去工作,和中国人有啥子关系,你们自己的资本家不愿意给钱,这怪谁呢?)√ 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严重依赖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从食品到药品再到先进技术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全球贸易协议的签订标准必须首先是对美国有利,我们签订贸易协定的目标不是做对全球经济有利的事情,而是做对美国有利的事情。

,时长01:06

鲁比奥的这些观点,其实根本站不住脚,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的观点。甚至很多国内的公知,也说是美国爸爸给饭吃,咱们才能发展得这么快。实际上呢?贸易本身就是相互共赢的,否则怎么会40年后,美国人才会发飙呢?难道美国人是傻子嘛?

但,很多人还是不太清楚其中的内涵。比如,昨天有位粉丝留言问,中美在全球化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好处?由于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所以,专门写这篇文章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也打破一些认识上面的模糊区域。

2,全球化趋势大潮起

关于中美谁在全球化中获益更大,很多人会拿下面这张图来说事儿。1990年中国GDP占比全球只有1.58%,中国自2000年代初加入WTO时,也只有3.98%,此后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IMF估计,2024年中国GDP将占全球的16.9%。

相对应的,美国1990年占比世界GDP的比重是26.13%,据IMF估计,到2024年,美国经济将占全球的26.3%,基本上原地踏步。

如果单纯看这个数据,肯定觉得,中国人捡了大便宜了,在全球化中间获利最多。但是,这种数据是一个静态的结果,它的潜台词是:如果美国没有推动全球化,中国GDP全球比重就不会提高。

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首先,全球化之初,中国的GDP某种程度上就已经被低估了,经过了毛30多年的建设,已经有了一些成就了。只是很多活动都没有被纳入GDP,比如农民自己种地自己吃,没有交易,也就没有计算太多GDP,还有各种小商小贩,还有农村生产队自己开垦水渠、自家建房子等等,哪里算什么GDP。

其次,哪怕美国不对中国开放,不代表其他国家不对中国开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只是在回到历史应有的地位而已。

假设美国当初不和中国签订贸易协定,欧洲也会和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因为当时全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所有人都能够看到全球化带来的共赢局面。如果美国没有对中国开放市场,那么美国还是现在的美国嘛?欧洲还是现在的欧洲嘛?全球格局,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也不知道,但在全球化的历史大潮之下,谁挡在全球化之前,谁就会被击毁。就算是美国,也不能例外。

在国富论中有过这么一段论述,生产力的提高来源于分工,而分工的前提是交易,交易的范围越广、越深入,就月能够提高组织效率,形成规模化经营。谁也无法忽视一个14亿人口、高度组织化的群体,带来的巨大利益。技术只要卖出去,就能立马拿到一笔大蛋糕,这个技术欧洲人有、美国人有、日本人也有,进入中国是迟早的事情,相当于一笔意外之财。

举例来说,我花了钱研发了一个产品,卖给10个人我就回本了,超出10个人,每一个人我都是赚的,这就是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巨大技术福利。而中国14亿人,就是14亿的大蛋糕,得笑醒。

这个蛋糕,不是美国人吃,就是欧洲人吃,又或者是日本人吃。美国人会放弃这个蛋糕嘛?显然不会。狼会不吃肉嘛?会因为所谓的莫须有的威胁,就放弃这块肉不吃嘛?显然不会。

3,中美各得了什么好处?

先来说一说中国,很明显,中国从海外得到了资金和技术,用于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成为全球工厂,甚至已经成为全球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综合国力都有了巨大的提升。目前中国制造业GDP的份额是35%,是美国的三倍,日本的6倍,德国的9倍。参考:《八张图:中国是世界唯一制造业超级大国》

关于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有切身的感受,我们就不重点谈了。我们主要还是来聊一聊美国从这场全球化中,获得了什么?

第一,巨大的市场

美国为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寻找到了更多、更大的市场。只要把模式、原料搬过来,就能赚钱,对于很多美国资本家来说,中国就是一台不断变大的印钞机。

数据显示,美国在华企业数量已突破7万家,累计投资额高达1.2万亿美元。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耐克、阿迪达斯、苹果、特斯拉、英伟达、英特尔、沃尔玛、宝洁等等。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这些大型跨国公司的成长,哪一个和中国没有关系?哪一个没有在中国的发展中切到蛋糕呢?

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市场规模越大,平均起来的生产成本越低,才有足够的利润用于在投资。

第二,人才供给

中国也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有统计数据揭示,维系美国半导体霸权的精英人才中,华人占据了超过半数,单是硅谷地区就有25万华人工程师。同样的,我们自豪的北大清华,也为美国输送了至少2万名优秀学子,这使得这两所学府被誉为"美国的人才基地"。

西湖大学的创始人施一公曾经CCTV-1一期节目上说了一个数字:他们那一届,也就是1985年,清华有2251名本科生,毕业那一年,大概1700人去了美国,现在大部分还待在美国。

就算现在,美国搞AI的那群人里面,也有很多是华人。比如视频生成工具Sora为例,其核心团队由十三人组成,而华人就占据了其中的四位,占比高达三分之一。

同样地,全球化不只是美国人的全球化,恰恰是因为美国人高举自由化、全球化的大旗,才吸引了无数的人才进入美国,才创造了如今的美国而已。

第三,美元霸权

由于全球化贸易,对全球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才导致美国在宣布黄金与美元脱钩之后,美元仍然成为全球主要交易货币。而且,交易量越大,就有越多的国家持有美元,然后用自己的贸易盈余购买美债。

而美债是什么?无非就是一张废纸而已。美国不止一位财政部长说过,美元债务永远都不用还,本币债务无非就是印钞。

所以,利用美元霸权,美国人不但可以收取铸币税,每一个国家都相当于无偿把钱借给美国人用。同时,美国还能通过加息降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价格的买入卖出,也就是所谓的美元潮汐。

4,美国自己杀死自己

既然美国在全球化中获益这么多,为什么美国人却说自己在全球化中受损呢?

理由很简单,分赃不均。真正受益于全球化的是那些大型跨国公司,以及享受了全球互联网红利的科技巨头。而那些以往的中产阶级蓝领工人,则完全被抛弃。因为相同的工作,在其他国家可以找到便宜的多得多的人去做。

而那些真正的高科技工作,提供的工作岗位是很少的,真正的精英才能从事那些工作。一个谷歌的工程师,前前后后得花掉上百万美元学费,然后还得有一些天赋,才能够赚这个钱。

我们要承认,

任何国家,平庸者都是大多数。

可是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或者只能干一些在其他国家收入远低于此的工作,靠别人施舍,问题就来了。

如果我们把美国比喻成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从全球各地吸收养分,却不排出体内,光进不出,各种毒素积累,大麻都成合法化了,全球各国来到美国的精英掌握了美国的大部分财富,美国本土的土著,就成了问题。

优胜不劣汰,美国就得自己把自己憋死

1 阅读:3

白刃行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