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亲家母上门

翱翔评小说 2024-08-19 16:14:41

明朝万历年间,在华州府圣山镇紧西边有一条名叫沙河的小河,沙河从绵绵巍峨的秦岭山深处奔涌而出,而在沙河的下游有一个小岛,在小岛上有一个名叫武村的小村,沙河在这个小岛南边的脚下,就分成了东西两股支流哗哗淌过,然后,再在村北的岛下,又汇聚在一起,再一路向北哗哗而去。

从这里,大家不难看出,武村其实就是个水中村。

武村的人要离开村庄,到别的村庄走动,就要通过一座年代久远的小木桥。

因武村四面环水,所以武村的男孩子们,个个从小就学会了游泳,在武村有一个名叫张全印的秀才。自小不仅学习好,在游泳上也是个高手。

张全印的父辈们,几代人都是个药农。

张全印的父辈们,一年四季皆是到村南约4公里外的秦岭山上采草药,然后他们将采的各种草药晒干,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后,再背到周边的圩镇或者华州府,将草药卖给药铺赚一点小钱谋生。

张全印的父亲虽是个不识几个字的药农,但却知道,想要儿子张全印日后有出息,必须送儿子去读书,只有让儿子张全印多读书,日后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于是,张全印的父母就省吃俭用地将儿子张全印送到镇上一家私塾读书。

这张全印话不多,性格沉稳,天资聪慧,是个读书的料,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在学习上又非常刻苦勤奋,小小年岁的他撰写的文章,就让老师刮目相看。

年仅17岁的他,在这年的院试中,就以华州府第一名的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秀才。

17岁就能考上了秀才,这在古代是不多见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样的人日后肯定前途无量。

秀才,在普通人的眼里,已是妥妥的读书人了,亦可享受一些好处,如可免徭役和赋税以及见县官不跪等好处,但还是不可以做官的,要想做官,得继续到县府或省府某家书院继续深造,在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中,考上了举人、进士之后,才具备了当官的资质。

话说17岁的张全印考上秀才后,他父亲自然是十分高兴,其家里经济虽不宽裕,但还是摆了几桌酒席,款待乡邻和亲朋好友以示祝贺,随后又送儿子张全印到华州府一家书院继续读书。

在华州府这家书院读书的秀才们多是一些家境比较富裕殷实人家的子弟,相比较,张全印属于家境贫寒的秀才了,但张全印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遥遥领先,深得老师和同窗好友们的喜欢。

平时,张全印在学习之余,时常会与几个住校的同窗好友,离开书院到外面散步聊天。

这年初夏的一天傍晚,太阳快要落山时,张全印和一个住校的同窗好友,一人手持一把扇子,来到城北的河堤坝上散步,因当时正是盛夏,天气比较炎热,夕阳辉映下,在河边的浅水中,有不少小男孩在游泳戏水。

这时,一个8岁左右的小男孩哭着指着河中间的大水,大喊救命,张全印顺着小男孩手指的方向望去,

发现在河中间的深水中,有一个孩子在滔滔大水中时沉时浮,在浅水中玩耍的一群小男孩,听到救命声,却没有人敢去河中间去救人,有几个还惊慌的朝岸上跑来。

张全印看到眼前的情形,将扇子递给同窗好友,连身上的长衫也顾不上脱,就冲下河堤,纵身跃入水中,拚尽全力朝河中间游去,将溺水小男孩从河中间救了上来。

其实这个小男孩的父母也在不远处的河堤上散步,那个呼喊救命的小男孩,是被救小男孩的表弟,这天到被救小男孩家里走亲戚。此时,两个男孩的父母几个人也正在较远处的河堤上散步。

听到儿子的呼救声后,几个做父母的,就疯般地冲了过来,但毕竟几个大人走的比较远,等他们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时,儿子已被张全印拖上了岸,正在为其控泄腹内的河水进行施救……

小男孩的父母非常感激张全印在危急时刻,救了自己的儿子,硬将张全印拉到自己的家里,设宴款待,并让儿子拜张全印为干哥。

被救的小男孩名叫郭新平,当时6岁,其父名叫郭存良,是县衙的县丞,郭存良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女儿名叫郭霞娟,二女儿名叫郭霞丽,大女儿郭霞娟时年16岁,两个女儿,个个长得貌美如花,且姐妹俩皆是那种典型的大家闺秀,温柔贤惠,知书达礼,其大姐郭霞娟对勇救弟弟的秀才张全印是一见钟情。

县丞郭存良见张全印长得一表人才,17岁就考上了秀才,颇有好感,心里就有了将自己的大女儿郭霞娟许配张全印的想法,但县丞郭存良并没有马上表明自己的意思,他想再对张全印人品和学习情况再了解一下,再托媒婆为女儿提亲。

在饮了几杯酒后,郭存良端起酒杯对张全印说:“张生啊,我们一家人非常感谢你在要紧关头救了我家的小儿子,如今我家的小儿郭新平已拜你为大哥了,这是我们前世的缘分,日后希望你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常来常往噢……”

张全印自是非常客气,连说:“郭大人,您不必客气,学生日后还仰仗您多多关照呢,能认识您,也是学生前世修来的福分……”

大家彼此客气一番,就结束了宴席,随后县丞郭存良派人赶上花丽的马车送张全印和学友返回书院。

此后,郭县丞的大女儿郭霞娟会隔三差五,带几款好吃的美食,给张全印送到书院,每次去送好吃的美食,都是其大女儿郭霞娟带着其小弟郭新平去书院去送的,大姐站在书院大门口旁边一棵大树后,令其小弟郭新平拎着香喷喷的美食送进书院给张全印。

一晃,时至这年秋季的一天,张全印的父亲上山采药时不慎失足失去了性命,在没有了父亲后,张全印家里的经济就开始变得拮据,于是张全印就有了辍学回家自学的想法。

郭霞娟这天和小弟郭新平给张全印送美食时,张全印从书院出来,潮红着眼睛对郭霞娟说:“霞娟,以后不要再和小弟来这里找我了,我明天就要辍学回老家了,原因是……"

郭霞娟一听,心里也很难受,一时泣不成声,扭身直抹泪。

……

郭霞娟回家泪眼婆娑地告知了父母,其父亲郭县丞在听了女儿的一番话后,凝重着神情思索了一会后,马上骑马赶到书院找到张全印,对张全印说:“张生啊,你安心在书院继续读书,今后你在书院读书的所有费用由我们郭家负责……”

对此,张全印是感激涕零,跪地感谢。

几天后,郭县丞又请一媒婆向张全印表明了自己愿将大女儿郭霞娟许配给张全印为妻的意思,对这样的好事,张全印自然是求之不得。于是,半个月后的一天,张全印与郭霞娟携手迈进婚姻,结为百年之好。

婚礼隆重而喜庆,华州府不少有头有脸的人,包括知县在内,都参加了张全印的婚礼。

儿子成为郭县丞的乘龙快婿之后,张全印的母亲王氏自然也是十分高兴,但她在参加儿子婚礼的这天,从亲家母看似热情客气的话语和眼神里,明显感受到了亲家母看不起她这个乡下女人的意思。

为此,在儿子张全印婚后,她甚少去儿子家,说是儿子的家,其实是儿子岳父的家,儿子结婚的房子和家里的一切生活用品,几乎全是其岳父郭县丞购置的,就在岳父家的紧隔壁。

在儿子结婚前,她给了亲家15两银子,用来办理儿子的婚事,但亲家后来又把15两银子银子全退给了她,对此,王氏心里是五味杂陈,她只有一个儿子,她不知道自己是给儿子是娶了个媳妇?还是让儿刁当了上门入赘的女婿?

若说是自己给儿子娶媳妇,可她没花什么钱,若说让儿子入赘当了上门女婿,可人家郭县丞有儿子啊,加上自己的儿子张全印结婚后,郭县丞没让儿改姓换名,这事儿让王氏感到甚是郁闷和茫然……

但王氏是个不服输且有点商业头脑的女子,她这天在参加完儿子婚礼后,婉拒了亲戚朋友的相送,独自回家,走到半路上又饥又渴,心想眼前若有家小吃店,她会毫不犹豫进去大吃一餐,然后再赶路。

一时的饥肠辘辘,给了她灵感,平时,不少靠近南山的的乡民都是由这条路从华州府以及赤水镇等圩镇赶回家的,若在这里开家小吃店和茶水店,不愁没有生意,于是王氏拿定主意在这个上坡的十字路口开家以卖凉皮凉皮为主的小吃店。

拿定主意后的王氏,在几天后就请人在这里盖起了几间简易的房子,开起了小吃店和茶水店。还别说,小店开张后,生意还真不错,从早到晚门庭若市,收益还是挺丰厚的,王氏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请娘家的侄子侄女帮忙。

此地距华州府不远,张全印知道母亲开店做生意后,隔三差五就和妻子郭霞娟来看看,张全印看母亲太辛苦,就劝母亲将生意交给娘家的侄子和侄女打理(张全印的表姐和表哥),然后到他家享清福,可好强的王氏却坚决不去儿子家,儿子和儿媳妇屡请不动,在王氏的脑海里,始终没有忘记亲家母看不起的她的那种眼神。

王氏不想让儿子为难。

一晃,几年过去了,也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身为县丞的亲家郭存良却在这年出事了,私自挪用3000多两公款银子贩盐一事被上级察觉到,上级勒令其限期退还,否则将依律追责。

一时间,亲家郭存良成了热锅里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可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3000多两银子不是一笔小数字,若不及时补上,是要面对牢狱之灾的,在此危难之机,此前对郭存良点头哈腰的亲朋好友,此时见了郭存良是避之惟恐不及,担心郭存良会开口借钱……

王氏这天从儿子张全印和儿媳妇郭霞娟的嘴里获悉这一消息后,当着儿子和儿媳妇的面她没有说什么,等儿子儿媳妇离开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她变卖了自己的金银手饰,拿出了所有积蓄,凑了2000多两银子,分装在几个麻袋里,装上马车来到亲家郭存良的家里。

郭存良夫妻俩,明白了亲家母的来意后,早已没有了往日里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一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在亲家母王氏的资助下,县丞郭存良及时还上了他私自挪用的公款,这才免去了牢狱之灾,庆幸的是这年张全印以优秀的的成绩,通过殿试金榜题名,考上了进士,后被朝廷委派到邻县当上了知县……

针对这个故事,笔者的观点是,人不要自视高人一等,要遵规守法,要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往往被你瞧不起的人,可能会在紧要关头做出惊人之举。

0 阅读:1

翱翔评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