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刘邦的觉悟:得人才者得天下

史海撷侃侃过去 2025-04-25 21:01:05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十二月,汉军在垓下大破楚军,逼得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彻底终结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纷争,一统天下!

二月初三,时年五十四岁的刘邦在汜水以北称帝,建都洛阳,史称汉高帝!

历时四百零七年的大汉王朝就此问世!

即位后的刘邦,第一件事便是兑现曾经许下的承诺,大度的将关中以东土地,割让给了助他破楚的有功诸侯。其中:

齐王韩信接连攻灭代、赵、魏、齐四国,招降燕王,功勋卓著,改封楚王。

彭越平定梁郡,并多次在后方袭扰楚军粮道,逼迫项羽往来奔波于荥阳与彭城之间,为汉军胜利赢得了时间,加封梁王。

原九江王英布,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选择归汉,参与击讨项羽,加封淮南王。

另外,恢复被项羽无故废掉的灭秦功臣衡山王吴芮、粤王无诸,改封长沙王、闽粤王。

加上刘邦称帝前所立赵王张耳、燕王臧荼以及韩王信,共有八人有幸成为西汉首任、同时也是最后一任异姓王!

刘邦之所以如此,一则是汲取了当初项羽违背怀王旨令滥封诸侯,致使天下背叛的深刻教训;二则是眼下时局已定,他有绝对把握随时灭掉八位异姓王,没必要在大汉初立之际,落下个失信违约的恶名。

而后,解散军队、马放南山,令他们各自归乡。并下旨昭告天下:“之前,民众为躲避战乱,相互聚集于山泽自保,亡失了户籍。如今战乱已定,应各归其县,恢复原有官爵、田宅。各地官吏要将律法布告百姓,切勿鞭打、欺侮返乡士卒。七大夫以上爵位,可享受食邑;七大夫以下的,免除本人及一户之内所有徭役。”

做完了这些事,刘邦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

酒至酣处,刘邦放下酒杯,乐呵呵的看着这些昔日与他一同征伐沙场的文武将相,当初他在家乡沛县做亭长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时的他也是天天饮酒取乐,如今做了皇帝,席间众人除了张良、陈平等一些后期加入的谋臣将领,大多是曾经日日高歌聚会的同乡故友。

四十八岁时,他在萧何、曹参、樊哙等人拥护下,率众起兵响应陈胜,与天下诸侯一同抗击暴秦。

谁能想到短短六年时间,他竟从沛县一路转战至千里之外的关中,被封于偏远的巴蜀。又采纳张良、韩信计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剪灭章邯、司马欣、董翳,重新入主关中。与从无败绩的楚霸王项羽在荥阳鏖战四年之久,期间彭城惨败几失荥阳,多次身临绝境,却最终化险为夷、一统天下!

回顾往昔,他不禁唏嘘感慨,随即做了个安静的手势,朗声说道:“诸位,今天趁着高兴,大家都说说心里话吧,不要在朕面前有任何隐瞒!朕为何能夺取天下?项氏为何会失去天下?”

众人相互对望,均跃跃欲试。

高起、王陵抢先答道:“陛下委任将领攻城略地,只要打下一城,便将其分封给夺取城池的人,与他们同享天下。项羽则不然,谁有功他加害谁,谁贤良他猜忌谁,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所在!”

刘邦笑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若论镇守一方,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若论攻城拔寨、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他们三人均为当世人杰,我能得到并重用他们,这便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反观项羽,他力能扛鼎、骁勇绝伦,雄霸四方、无人可及。有猛将龙且、钟离昧替他冲锋陷阵,有亚父范增替他出谋划策。然而却始终得不到他的信任,他只凭一己之意固执独行,最终搞得人心背离、势单力孤,所以才会为我所破!”

众人无不心悦诚服,尽欢而散。(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