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与垓下楚歌:刘邦、项羽的成败交响(上)

史海撷侃侃过去 2025-04-19 17:29:53

【01】兵仙韩信为何会选择弱势的刘邦

太祖高皇帝元年(前206年)二月,项羽大封诸侯,不仅没有按怀王当初约定,让先行入关的刘邦治理关中,反而把刘邦封到了偏远的巴蜀,并且让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分秦地,防范刘邦。

愤愤不平的刘邦在樊哙、萧何、张良等人的反复劝解下,最终没有与项羽翻脸,率军进入汉中,烧毁沿途栈道,以示决不东出。又通过张良用重金贿赂项伯,托他在项羽面前美言,打消了项羽的疑虑。

以刘邦的志向,当然不肯甘居人下,只做个偏安一隅的汉王。萧何、张良也都向他提过,若想经营天下,必须先取关中。

然而,占据关中的章邯、司马欣、董翳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刘邦并没有十足的获胜把握。

这一路走来,在他身边的聚拢的人才不少,也各有特点,然而却缺少能独当一面的帅才。

萧何、曹参都是出色的治世能臣,领兵打仗却非所长。樊哙、纪信勇猛有余,不堪大用。张良精于谋略,但从未有过军中经历,且已到韩国就职。彭越倒是勉强可以,却又留在了昌邑。至于郦食其,那只是个耍弄嘴皮的说客罢了。

正当刘邦苦恼之际,被后世称作“兵仙”的天才韩信横空出世!

称韩信是天才,是因为从史籍中完全无法查到,他那一身本事是跟谁所学!

韩信出生在淮阴一个平民家中,既不肯耕田务家,又不懂坐贾行商。在这一方面,倒与刘邦相类。然而,他又没有刘邦那样的混世本领,能在乡中弄个小吏做做,整天只知道挂着把宝剑四处闲逛。由于没有任何营生,饿了便到熟人家里蹭饭,以至谁见谁烦!

一次,他被几个无赖在闹市拦住,逼他从胯下钻过。他忍了又忍,还是选择了屈从,在众人讥讽的目光下愤然离去。

后来项梁起兵渡过淮河,他携剑投军,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死,他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还算聪明,让他做了郎中(相当于参谋),帮自己打理杂事。期间,他多次进献计谋,项羽均未采纳。

刘邦入蜀后,没有一点获得感的韩信逃离项羽,投奔了刘邦。依然没人待见,只混了个看管粮仓的小官。

悲催的是他又与十二人违犯军纪,被判斩刑。当前面的那些人都被一一问斩,轮到他时,抬头看到了刘邦的布衣好友滕公夏侯婴,情急之下高声喊道:“汉王不是想一统天下吗,为何要斩杀壮士!”

他的话让夏侯婴为之一惊,仔细看了他半天,觉得此人相貌不凡,挥手让人释放了他。随便与他聊了几句,不禁大感喜悦,认为这是人才,便推荐给了刘邦。刘邦看在故交面上,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却也并未接见。

治粟都尉,顾名思义,是个管粮食的中层官员。这让韩信有了与丞相萧何见面的机会,几次交谈让萧何对韩信产生了浓厚兴趣。

刘邦抵达南郑(今陕西汉中境),许多将士因思念家乡逃亡而去。韩信见刘邦始终不重用自己,灰心沮丧之下不告而别。萧何得知韩信跪了,来不及向刘邦请示,便自行前往追赶。

有人忙向刘邦报告:“丞相逃了!”

刘邦顿时大怒,绕着屋子谩骂不绝!萧何对刘邦来讲太重要了,当初刘邦在沛县做亭长,就与萧何是无话不谈的好友。起兵之后,军中各类事务更是让萧何打理的井井有条。萧何这一走,刘邦如被砍掉手足般张皇无措。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面见刘邦。刘邦既怒且喜,责备道:“你为何要逃?”

萧何笑呵呵的说:“臣怎会离开大王,不过去追个逃兵而已!”

刘邦略感惊奇的问:“此人是谁,值得你去追?”

萧何答道:“韩信!”

刘邦怒骂:“我手下将领跑了数十个,也没见你追谁。区区一个韩信,你去追他?就骗我吧!”

萧何正色道:“那些个将领很容易得到,但是韩信,他是绝无仅的国士,失去了再难寻到!大王若想长留汉中,不用管他。如想争夺天下,非他不可!”

萧何的话令刘邦精神大振:“我无时无刻不想东进,谁愿留在这个鬼地方!”

萧何说:“既然这样,那就请留下并重用韩信。如果不重用他,恐怕他还是会逃。”

刘邦说:“看在你的面子上,让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道:“这样不行,他不会留的。”

刘邦有些不耐烦:“用他做大将,这总可以吧!”

萧何说:“那太好了!但是大王您素来待人无礼,使唤将领如同对待小儿那般随意。若真想留住韩信,您必须选择吉日,沐浴斋戒,并筑起土坛,像模像样的正式册封。”

刘邦考虑了一会儿,答应了萧何!

众将领见到有人在广场设坛,且听说汉王要任命大将军,都以为是自己,一个个兴高采烈!没成想到了日子,才知获此殊荣的竟是毫无名气的韩信,顿时全军震动!

韩信激动万分的接受了拜将仪式,刘邦一改往日倨傲举止,十分客气的向韩信请教:“丞相多次在我面前称赞将军,将军有何计策,助我夺取天下!”

韩信礼施过后,问道:“大王您要夺取天下,对手岂不就是项羽”

刘邦点头称是,韩信接着说:“那么大王认为,您与项王相比,谁的综合实力更强!”

刘邦黯然不语,许久才说:“我不如他!”

韩信起身道:“大王说得对,臣也认为您远不如项王!臣曾侍奉过他,请允许臣向您介绍一下项王的为人。

他神态凛然不怒自威,一旦发火众人都惊恐战栗,然而他不能选贤任能,只是匹夫之勇。

他待人真诚、谦和有礼,部下生病他会同情流泪,把自己食物分给他们。然而一旦将士作战有功,应当加封爵位,他却无比吝啬不愿授予,纯属妇人之仁。

他称霸天下分封诸侯,不选择关中却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境)。他违背怀王约定,大肆加封亲信。他驱逐诸侯故主,反让他们麾下将相为王,又把怀王劫持到了江南。他攻取一地必会屠灭一城,百姓迫于淫威,才不得不归附。因此,他名义上是西楚霸王,实则早以失去人心。所谓强大只是表面现象,很快便会衰落!

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把城池分封给有功之臣,还有谁会不服!高举正义旗帜,收拢思乡将士,还有谁能与您为敌!

关中三王本是秦国降将,带领秦国子弟数年,损失不可计数。又欺骗众人降于诸侯,在新安被项王坑杀二十万之众,只有他们三人幸存,秦国父老恨此三人入骨。

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秦国暴政,与民约法三章,关中百姓无人不愿让您称王。项王却违背约定,把您封到巴蜀,秦地民众无不替您抱屈!只要大王举兵向东,平定三秦指日可待。”

听了韩信这番分析,刘邦大喜过望,后悔没有早些得到韩信。遂听从韩信计谋,部署安排东征事宜。

韩信的加入,为刘邦团队补齐了短板,让本就人才济济的汉军更加如虎添翼。刘邦也放心将军队交予韩信,在与楚国的角逐中逐渐取得了战略优势。

像韩信这样可独挡一面的帅才,越是放手使用,作用发挥的越大。反之,如果处处限制则会令其无从施展,还比不上个善战的士卒。

刘邦的大度,让他掌握了使用韩信的密钥。而倍受冷落的韩信,也感激刘邦信任,心甘情愿的替他效命。

【02】项羽的战略误判,让刘邦借机做大

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采纳韩信意见,留下萧何治理巴蜀,收取租赋供应粮草,亲自带兵东进。

刘邦面对的第一个对手,是项羽分封的雍王章邯。

章邯是秦国最后一位名将,曾统率骊山囚徒大破义军将领周文,又在陈县击败张楚王陈胜,一度打得义军几近溃散。

只是时过境迁,归降项羽后,经他一手调教的二十万秦军精锐一夜间被坑杀于新丰,如今麾下部众多为临时征募,战斗力已今非昔比。加之刘邦进入汉中便烧毁了出川栈道,让他完全放松了警惕。结果在汉军出其不意的偷袭下,接连失掉陈仓(今陕西宝鸡境)、好畤(今陕西乾县境),被汉军重重围困在废丘(今陕西西安长安区内)。

刘邦乘胜分遣将领攻城掠地,项羽在关中分封的另位两位秦国降将塞王长史欣、翟王董翳也相继归降。

刘邦在他们的封地上设置了渭南郡、河上郡、上郡,随即指派将军薛欧、王吸东出武关(今陕西丹凤),进入关东,彻底打破了项羽专为刘邦设下的战略闭环。

而章邯则在废丘坚守了近一年,终因后继无援被汉军所破,自杀身亡,所辖土地被设为中地、北地、陇西三郡。

至此,关中尽归刘邦所有,成为刘邦经略天下的坚实后方!

薛欧、王吸二人进至南阳,招降了南阳守将王陵。王陵是刘邦同乡,与当初背叛刘邦的雍齿是好友。刘邦西进咸阳,他不愿跟随,聚拢数千人割据南阳。这次见到汉军势大,选择了归降。

刘邦东出的消息传到项羽耳中,立即发兵阳夏(今河南太康),挡住薛欧、王吸进军之路,并派人到沛县将王陵母亲抓到军中为质,企图策反王陵。

又废掉韩王成,改任前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让其戍守阳翟(今河南禹州境),阻击汉军。

王陵遣使索要母亲,王母私下告诉王陵的使者:“请转告我儿,让他专心辅佐汉王。汉王是仁厚长者,终会夺取天下,不要因我分心。”说完便自杀而死。项羽大怒之下,竟下令烹了王母尸身。

项羽的残暴令王陵痛不欲生,遂铁了心的跟随刘邦,后来成为汉朝开国功臣。

位居韩国丞相、早已归附刘邦的张良深知,如果此时让项羽集中主力出战,刘邦定然落败。必需将项羽的精力引向其他方向,刘邦方才能有胜算。

于是,张良写信劝说项羽:“汉王擅离汉中,无非是想履行当初约定得到关中,一定不敢继续东进。如今田横驱逐齐王田都,击杀济北王田市,平定齐地自称齐王,并与赵国联军,企图攻灭楚国。与汉王相比,他们才是大王您的最大威胁!”

项羽深以为然,遂将目光转向了北边的齐赵,不再过问刘邦动向。

韩王换成了依附项羽的郑昌,张良也便失去了继续留下的意义,抄小路回到关中一心辅佐刘邦,被加封为成信侯。

因张良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无法承担繁重的领军任务,便时常留在刘邦身边,替刘邦出谋画策。

如果说韩信是攻讨一方的将帅,张良更像是制定规划的大师,为韩信标明进攻方向。差异化的人才布局,在刘邦的统一领导下相得益彰!

与刘邦的远大志向相比,项羽眼里只有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生怕遭到他人觊觎。

分封诸侯时,他将怀王熊心改称义帝,迁往偏远的郴县(今湖南郴州境)。从咸阳刚一回到彭城,便催促义帝上路,又暗中指使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以及临江王共敖在沿途邀击,将怀王杀死于江中。

怀王虽由项家所立,且在位时间不长,但毕竟是得到诸侯认可的天下共主。项羽这一公开的悖逆行为,让他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失去了道义制高点,而自诩不凡的他对此却全然不顾。

除掉了怀王,项羽亲统大军北上,征讨不肯听令的田荣。项羽确实能打,很快在城阳(今山东鄄城境)大破齐军,田荣败走平原(今山东德州境),被平原民众所杀。

项羽重新加封逃亡到楚国的田假为齐王,挥兵继续向北,一直打到了北海(今山东潍坊境)。所过之处,放任士卒烧杀抢掠,逼得齐国民众自发聚合一处反抗楚军暴行。

按理说项羽取代怀王成为事实上的天下共主,理应视诸侯为一体,然而他根本没把齐国当成自己地盘,在他眼中完全没有治理这一说,打下一地便屠灭一城,简直视民众如草芥。

反观刘邦,趁项羽北击齐国之际,领军东出关中进至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境),抚慰关外父老。河南王申阳痛快归降,刘邦在其地设置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

又任命韩襄王之孙韩信为韩国太尉——此韩信非大将军韩信——率军攻掠韩地。

韩王信

韩信没让刘邦失望,很快在阳城(今河南方城县东)击败郑昌,因功获封韩王,成为常伴刘邦左右的亲信。

取得了河南郡这一据点,刘邦没有急于向东发展,而是回到关中休整,并将都城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迁往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内),正式入主关中。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三月,调整了两个多的刘邦再度整军出发。

这次他没有选择陕县、武关,而是率军自临晋(今山西临猗境)渡过黄河,收降了魏王豹。攻陷河内(今河南焦作),俘获殷王司马卬,设置河内郡,与之前所设河南郡连为一体。

楚国都尉陈平闻讯前来归附,得到刘邦重用,任命为典护军,监督军中众将。

而后,刘邦自平阴津(河南孟津东北)渡河向南,来到洛阳新城。采纳当地三老(乡里分管教化的的官职)董公提议,统率三军替怀王服丧三天。

刘邦袒露左臂,摘去帽冠,放声痛哭。遣使分赴各地,檄告诸侯:“我们都是怀王臣子,项羽无故杀害怀王,实属大逆不道!我将征发关中所有兵力,聚拢天下英豪顺江南下,与诸位一道击灭此逆贼!”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古往今来,战争的胜负都绝非是单纯的兵力比拼,更需要有道义的引领。

刘邦步步为营,收拢人心;项羽任性施为,自绝于民。双方虽未接战,其实胜负已分!

【03】彭城惨败,荥阳争夺战,打不死的刘邦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四月,在刘邦号召下,各路诸侯相继起兵,跟随汉军共讨项羽。

齐国田荣的弟弟田横也收拢散卒,得到数万兵力,拥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从城阳(今山东鄄城境)起兵进击楚军,替兄长复仇。

原本已经想走的项羽只得留下,与田广、田横接连交战数次均未讨到便宜。虽然收到刘邦东出的消息,然而被田氏叔侄激怒的项羽仍想先消灭齐国,再进击刘邦不迟。

项羽的无视,让刘邦得以统领五十六万大军直逼楚境!

彭越

到达外黄时(今河南民权西北),彭越带领三万部众赶来归附。刘邦清楚彭越与韩信一样,是个可独挡一面的将领,不愿把他放到身边浪费资源,遂任命他为魏国相国,让他率所部专心平定梁郡(今河南商丘一带)。

支走了彭越,刘邦如入无人之境,轻易夺下楚国国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彭城存放着项羽从秦国宫室掳掠来的大量珍宝、美女,刘邦毫不客气的全部纳为己有。

可能是觉得远在齐国的项羽短时间内不会回来,加之仗打得过于顺利,让刘邦产生了松懈心理。日夜大摆宴席,与群臣把酒狂欢!

国都沦陷的噩耗很快传到项羽那里,震惊之下项羽把主力留给众将,让他们继续攻打齐国。亲率三万精骑,离开城阳,出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直抵萧县。早晨大破在此驻守的汉军,中午便以雷霆万均之势向东进击彭城。

毫无防范的刘邦被打得大败,汉军纷纷逃亡,死伤十余万人。项羽趁势掩杀,在灵壁(今安徽宿州境)以东的睢水边追上汉军。汉军前有睢水阻隔,后被楚军所逼,自相践踏着掉落水中,竟让河水为之断流。

刘邦被楚军团团围困无计可施,突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之下白昼变得有如黄昏。楚军阵形大乱,刘邦仅率数十名骑兵侥幸逃出。

途中,恰巧遇到了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刘邦用车载着他们继续逃亡。

不久,楚军尾随而至。逃命心切的刘邦忙将一对儿女推到车下,被滕公夏侯婴抱起。如此反复三次,夏侯婴道:“事态虽急,但又何至抛弃骨肉!”

刘邦大怒,想要杀掉夏侯婴。夏侯婴不管不顾,用身体紧紧护住刘盈姐弟,最终没让他们落入楚军之手。

刘邦的同乡审食其,护卫着刘邦的父亲太公、妻子吕后从沛县逃出投奔刘邦。结果没找到刘邦,反而遇见了楚军,被楚军擒获送交项羽。

刘邦一路狂奔,逃到了由吕后兄长吕泽驻守的下邑(今安徽砀山境),这才稍稍安定下来,收拢打被散的士卒。

彭城惨败,诸侯全都背叛刘邦,归附了项羽。被刘邦带在身边的塞王长史欣、翟王董翳,以及魏王豹,也先后在逃亡中重新降于楚军。

刘邦痛定思痛,觉得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惨败,是由于缺少能与项羽抗衡的坚定同盟,便召集群臣商议,诚恳的说:“我准备舍掉关东土地,送予可与我建功立业的英豪,你们说有谁可担此重任!”

众人默然无语,张良道:“臣为大王推荐三人!九江王英布,是楚之骁将,但与项王有仇;彭越称霸梁郡,且已反叛项王。至于大王麾下将领,韩信可托大事,能独当一面。大王如愿舍弃关东土地,就请送予这三人,楚国一定可破!”

刘邦深思片刻,说道:“韩信是自己人,随时可用。彭越已归附于我,也可听令。但英布还是项羽所属,有谁可替我前往九江,让他起兵反楚!只要能留住项羽数月,我夺取天下便有十足把握!”

众人均面带难色,刘邦责斥道:“你们这些人啊,没有一个可与我同谋大事。”

谒者随何起身:“大王何出此言!臣愿替陛下说服英布。”

刘邦大喜,派二十人与随何共同前往九江。

考虑到下邑距彭城过近,项羽的威胁远未解除,刘邦率部西行,经砀县、虞县(今河南商丘境),抵达荥阳屯驻。

时值五月,被楚军打散的各路汉军先后赶到荥阳。萧何也从关中征发丁壮增援荥阳,汉军声威复振。

刘邦针对楚军骑兵众多,仅靠步卒难以与之匹敌的实际,从军中选拔骑兵将领。

众人向他推荐秦国降将李必、路甲,刘邦准备拜二人为将,两人谦虚的说:“臣等本是秦人,做将领恐怕军中不服。大王身边如有精于骑术的将军,我们愿听令于他。”

刘邦遂用灌婴为中大夫令,任命李必、骆甲分任左右校尉,统率骑兵在荥阳以东大破楚军,楚军因此不敢再轻易进犯。又派人修筑甬道连接黄河,源源不断的从敖仓运取米粮,与楚军在荣阳形成对峙之势。

六月,刘邦听到关中罹患饥荒,甚至出现食人惨事,随即返归国都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内),处理内政。

他先是立长子刘盈为太子,解决了继承人问题。又大赦刑囚,减缓民众抵触情绪。接着将部分关中民众迁往汉中、蜀地谋生,很快稳住了局面。

八月,刘邦赶赴前线荥阳,令萧何镇守关中辅佐太子,将后方事务全权交付萧何处理。

萧何建立宗庙,制定律法,完善县邑,补充兵员,组织供应,将关中治理的井井有条,让刘邦再无后顾之忧,得以专心角逐天下!

【04】韩信灭魏破赵,英布叛楚归汉

当初刘邦高举道义大旗,团结各路诸侯共同伐楚。彭城惨败后,这些诸侯迫于楚军淫威又相继背离刘邦。

甚至连一直跟随刘邦左右的魏王豹,也在逃亡途中打着探亲名义归附项羽,导致刘邦在关东所获土地几乎沦丧殆尽。

这一沉痛教训使刘邦深知,靠着利益交换而来的同盟不可靠,必须将他们彻底打服,才能臣服于己!

二入荥阳后,刘邦先让职业说客郦食其,前往魏国游说魏王豹。

郦食其

可无论郦食其怎样巧舌如簧,魏王豹就是不听,对郦食其抱怨道:“汉王总爱侮辱人,骂起诸侯、群臣就像责斥奴仆,我是不愿再受这份闲气了!”

郦食其只得返回复命,刘邦随即任命韩信为左丞相,带领灌婴、曹参进击魏国。

在临行前的军事部署会上,刘邦问郦食其:“魏国大将是谁?”

郦食其道:“柏直。”

刘邦摇摇头说:“柏直?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怎能敌得过韩信!骑兵将领是谁?”

郦食其答:“是冯敬!”

刘邦道:“哦,他倒算个人物,其父是秦国将领冯无择。但比起灌婴还差点劲!步兵将领呢?”

郦食其答:“项它。”

刘邦笑着说:“他打不过曹参,这下我没什么可顾虑了!”

韩信也问:“魏国真的没让周叔做大将?”

郦食其道:“没有,我核实过了,他们的大将就是柏直!”

韩信轻蔑一笑:“他啊,不过是个竖子罢了!”

魏王豹将主力集结于蒲坂(今山西永济),堵住了自临晋(今陕西大荔境)进入魏地的通路。

韩信广布疑兵,陈列舟船做出要在临晋渡河的样子吸引魏军,暗中发兵自夏阳(今陕西韩城)渡过黄河,直取安邑(今山西夏县境)。魏王豹大惊,急忙率军迎战。

九月,韩信大破魏军,生擒魏王豹,一举荡平魏国,在其地设置河东、上党、太原三郡,遣使赴荥阳报捷!

刘邦当初号召诸侯反楚,代王兼赵丞陈馀提出,必须杀掉张耳他才出兵。张耳自常山被陈馀所败,一直陪在刘邦身边,刘邦不忍杀害,找了个与张耳相似的人杀掉送给了陈馀。

彭城兵败,陈馀发现张耳并没有死,一怒之下与刘邦决裂。韩信平定了魏地,派人向刘邦请求增兵三万,北伐燕赵、东击齐国,并向南断绝楚国粮道。刘邦采纳了韩信意见,指派张耳与他同行。

汉高帝三年(前204年)九月,韩信、张耳在阏与(今山西和顺境)击败代军,生擒代相夏说。十月,乘胜向东进击赵国。赵王歇、陈馀闻讯,集结主力于井陉口,对外号称二十万,准备与汉军会战。

广武君李左车劝陈馀:“韩信、张耳离开本国长驱直入,锋锐势不可当。但他们千里转运粮草,定有后顾之忧。井径山路狭窄,车辆无法并行,骑兵不能成列。行进数百里,粮车势必远离大军。

请给臣三万轻骑,抄小路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将军您据险固守,切勿与他们交战。使他们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不出十日定可将韩信、张耳首级进献给您。否则,我等恐被此二人所擒!”

李左车是赵国名将李牧之孙,家学极为渊源,这一计策如果实施,也就没了后来的韩信。

只可惜陈馀向来以君子自称,不屑于使用计谋,竟然振振有词的答复李左车:“韩信不过数万兵力,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我如避而不击,天下诸侯怎么看我!”

面对陈馀的执拗,李左车只能叹息离去。

韩信让人暗中刺探,听说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策略,不禁大喜过望,继续挥师东进,在行至距井陉口三十里处停下,安营扎寨。

夜半时分,韩信突然下令,精选两千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拿一杆汉军红色军旗,绕小路登上萆山(今河北鹿泉抱犊寨),瞭望赵军阵营。告诫他们说:“明天我出兵攻打赵军,我若败退,赵军定会空营而出。你们借机进入赵军营垒,树起我军旗帜。”

而后返回大营,带领一万人背水列阵。汉军这一动静被赵军斥候侦知,禀明了赵王。赵军众将哈哈大笑,认为韩信是在自寻死路。

第二天拂晓,韩信、张耳大张旗鼓的率军开至井陉口叫阵。赵军打开营门迎战,双方激战数合,汉军败走,旗帜、鼓角扔的满地都是。赵军倾巢而出,穷追不舍。汉军逃至水边阵地,由于后退无路只得回身再战,个个殊死力搏。

与此同时,隐匿在萆山的两千轻骑,迅速驰入赵军营寨,换上了汉军旗帜。

赵军无法取胜,准备撤入营寨固守。远远望见本方阵地上高高飘扬的汉军旗帜,以为赵王已经被擒,顿时阵脚大落,纷纷四散溃逃。

汉军乘胜夹击,赵军大败,陈馀战死,赵王歇被汉军所获。

战斗结束,众将拿着首级,驱赶着俘虏前来献功。有人向韩信请教:“兵法讲‘右背山,左对水’,将军却让我们背水列阵。与兵法不符,竟能取胜,这是怎么回事?”

韩信笑道:“这招兵法上也有,只不过诸位没有掌握罢了!兵家不是常讲‘置之死地而后生’嘛,这支军队从未经过我的调教,与平民百姓无异。将他们置于死地,为求活命他们尚可一战。但凡有一点退路,他们定会争相逃走。到了那时,这仗还怎么打!”众人叹服不已。

韩信久闻李左车大名,不惜重金悬赏能生擒他的人。有人将李左车绑到韩信面前,韩信急忙亲自上前松绑,将李左车安置于上位,以对待老师的礼节虚心求教击破燕国、齐国的办法。

李左车被韩信诚意所感,提议说:“将军俘获魏王,生擒夏说。东下井陉,不出一天便击破赵国二十万大军,名扬海内、声震天下,这是您的优势所在。

然而将军麾下早已疲惫不堪,实在难以为继。如若带领他们继续北进,燕军据城固守,将军求战不得,攻城不克,时间一长定会处于下风。燕国打不下来,齐国也必严阵以待。您与燕、齐相持不下,汉王也就没了与项羽争锋的资本,这是您的劣势所在。

为将军考虑,不如卸下甲兵休整,安抚赵国民众。那么百里之内的百姓,每天都会送来牛肉美酒犒赏将士。然后指派能言善辩的谋士,携带您的书信,把您的长处展示给燕王,燕王必然不敢不听。燕国一旦归附,再移兵东向,齐国纵有能臣也无济于事。如此以来,则天下可图!”

韩信连连点头称是,采纳李左车计策,遣使赴燕斡旋。燕国各地果然望风披靡,争先降于韩信。

韩信派人向刘邦报捷,请求任张耳为赵王,得到刘邦允准。

魏、赵、燕三国自此并入汉王版图,让刘邦在与项羽的角逐中优势尽显。(未完待续)

(图片出自网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