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的上边是什么字?“疏”的左半边是什么字?

雪儿浏览文化 2024-11-27 05:48:43

疋,读作shū(读音:书),本义是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依照小篆字形解读为“疋,足也。上象腓肠,下从止。《弟子职》曰:“问疋何止。”古文以为《诗•大疋》字。亦以为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记也。凡疋之属皆从疋”。

《说文解字》

意思是说:疋,指人的脚。上部像小腿肚,下部采用“止”的字形。《弟子职》上记述说 “问足放在何处”。古文中把“疋”用作《诗经• 大雅》的“雅”字。也把“疋”用作“足”字。另一种说法认为,“疋”是“胥吏”的“胥”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疋”是“记”的意思。所有与疋相关的字,都采用“疋”作边旁。

疋,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由大腿小腿及脚板三部分构成的行走器官;小腿位置加一小圈指事符号,表示小腿位置发达凸起的腿肌疙瘩。简体甲骨文将健壮的大小腿简。有的甲骨文将大小腿的形象更进一步简化成一圈一竖的“P”状。金文则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大小腿的“P”写成开口的勾状。篆文将金文字形中横写的“止”写成竖写的“止”,导致甲骨文、金文字形中的象形特征消失。隶化后楷书“疋”将篆文字形中的“勾状”简化为“横勾”(乛),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写成“足”的下半部。

古文字学家季旭昇认为:甲骨文、金文中“足”和“疋”是同一个字。战国文字开始分化,把“足”字上部写成口形,“疋”字上部写成圆形或“マ”形。在古代“疋”字更侧重指包括腿在内的脚,“足” 字更侧重指脚踝以下的脚部。

《广韵》

“疋”字在金文中读作xū(读音:胥),表示輔助。

古代《尔雅》也写作《尔疋》,故“疋”也读yǎ(读音:雅),同“雅”。

宋代典籍《广韵》中又解释“疋,记也”。

另外,旧时也用作布帛类纺织品计算单位的量词,所以还读作pǐ(读音:匹),同“匹”。

常见汉字“疏”的左半边也是“疋”字的变形;而“蛋”字顾问写作“蜑”,其上半部分则是“延”字省略变形而来。

1 阅读:193

雪儿浏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