肙,读作yuān(读音:渊)
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肙,小虫也。从肉,口声。一曰:空也”。 意思是说肙,指小虫子。字形采用“肉”作边旁,采用“口”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肙”是空的意思。
《说文解字》截图
清代的《康熙字典》还根据东汉郑玄对《周礼》的注疏给出了另一种解释,即“挠也”,也就是阻止之义。《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中原文为“刺兵欲无肙”。郑玄注曰“挠也”。
《康熙字典》考证
也有学者认为:“肙”是“蜎”的本字。“肙”字下面的“月”字是形旁,即“肉”字的变形,表示生物,在这里代表虫子的身体。上面的“口”字代表虫子进食的器官。整体字形表示全身只见口部、不见其他器官、缓慢蠕动肉滚滚幼虫。当“肙”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虫字旁”另造“蜎”字代替。“肙”字也仅作为娟、捐、绢、涓等字的声旁使用。
䏍,读作yuàn(读音:院),也读作yuān(读音:渊)
一般认为“䏍”是“肙”的异体字。如《类篇》中就解释为“萦玄切,《说文》小虫也。一曰空也。隶作肙。又萦绢切”。
《类篇》截图
除此之外,《康熙字典》中还给出了另外两种解释“又平声,音冤。动也。又与蜎同。井中虫也”。也就是说一种含义为同“蜎”,即水井中的小虫子。另一种是在读作yuān(读音:渊)的情况下,有动的含义。
《康熙字典》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