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午后,家住湖南省临湘市忠防镇丘坪村灵山脚下的老农户领着牛群上山放牧。一如往日,牛儿饮水吃草时,他便自个儿卧在树下小睡片刻。
只是这回突发状况,老农户一觉醒来,发现丢了一头牛,急得直跺脚,就在四处奔跑寻找无果、无计可施欲哭无泪时,突然听见身后隐蔽的洞穴里隐约传来牛的叫声,他连忙扒开树丛,只见里头是乌黑一片的洞穴,便找来绳索来钻了进去。
随着越走越深,老农户发现这洞穴与外头风景截然不同,洞内高耸宽阔,内部构造独特,洞壁平整,绝非是天然形成的洞穴,更像是人工挖凿的大型“地下皇宫”。
如此大规模的隧洞,就算放在当时来看,也是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建筑。到底是谁挖出来的?有什么用途?后来怎么被荒废了?地下隧洞背后隐藏着一段怎样的秘史?
人工隧洞的真实身份
老农户发现地下隧洞一事很快便传开来,一度吸引当地村民、周边几个乡里的民众前来探查,大家都纷纷被隧洞的内部构造给震惊了。整个山体几乎被挖空,人工山洞长17公里,分成上、中、下三层,串联了25个厅堂和17个通气竖井,两侧还挖掘了无数大小不同的洞穴,大的隧洞可与外部火车接轨,小的隧洞也能容纳货车自由进出,而且各个洞相连相通,机关暗道错综复杂,置身其中,恍如进了迷宫。
如此庞大的地下隧洞群引起各种猜测。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古墓,拿着铁揪便想来挖文物,无一不失望而归,因为此隧洞群根本不可能是古墓。从洞壁上刻画的痕迹和洞内堆放的机械设备来看,使用时间距离80年代并不算远,至少能判断是近代的工程。如果说是抗战时期的人防工程,将隧洞群做成如此高耸庞大,便显得有点小题大作了,也难以解释为何隧洞内会堆放着大量钢筋钢板以及吊车等机械设备。从位置来看,隧洞位于深山之中,卡在地势险要之处,隐蔽性极强,就连当地村民也从未听闻,可见挖掘建造时是秘密进行的。此外,隧洞靠近洞庭湖与长江交接处的城陵矶码头,水陆便捷,四通八达。种种迹象都在暗示它的非同寻常,有猜测说是民国时期某个政权的根据地,也有猜测说是外国人建立的情报基地……
直到有一位曾经在附近山头采矿的老矿工冒名前来,本打算看个稀罕,却因隧洞的独特结构以及洞内堆放的大量设备,触发起记忆深处一个不为人道的故事。那是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石油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全国多处都在奋力开采石油,各处矿点常常通宵达旦。当时老矿工在附近的小矿山担任基层矿长,正加班加点指导工人干活,突然接到上级领导的特殊命令,让他把厂里的爆破设备和生活用品都挪出来,装满好几辆大货车,交给一位指定的负责人,至于那人是谁、设备要送往哪里,全都是个谜。如今想起,老矿工推测那些设备和物资就是送到这里来了。想到这里,老矿工马上向当地政府报告此事,并指出它极有可能是秘密的军事基地。
当地政府循着这条线索翻阅资料,终于找到蛛丝马迹!这个隧洞原来是根据中央军委1965年一号文件精神秘密兴建的6501地下军事工程。它从1965年动工到1973年停建,修建时间长达八年之久,投资高达6000万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地下工程,堪称“地下长城”。
建造6501地下军事工程的原因
上个世纪60年代,在加快三线建设“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林彪要求推广建设一座地下或半地下的隐秘式炼油厂以备战时之需,并且加快完成三线建设战备物质储存任务。当时长江马鞍山长岭被誉为国家战备和交通运输的重点要道,石油工业部立刻派人着手在长江沿线选择合适的建厂地址,同时组建石油工业部6501生产队前往当地,风风火火筹建湖南岳阳长岭地区的战备炼油库,由此拉开了6501地下炼油厂的建设序幕。
在那个红红火火的年代,全国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特别疯狂。石油工业部甚至给这个地下炼油厂“画下大饼”,认为它不能只是个单纯的炼油厂,也不仅限于只是仓储战备物资,还要具备强大的战时功能:首先防炸能力要强,即便被敌人发现,从高空扔下炮弹也炸不毁,因此他们将隧洞深挖数百米,使隧洞上方能够经受常规导弹或核导弹的打击,做到无坚不摧。其次发炮能力要足,借助山林隐秘的区位优势,如果能在隧洞的不同角度发射导弹,那就可以提高击落敌人战斗机的概率了,因此他们在隧洞主干道两侧挖了无数个小隧洞,设计了无数真假混杂的地下发射井;再者务必要打造成交通要塞、军事中枢,隧洞内部必须交通畅通,火车、货车乃至任何车辆都能畅通无阻,便于运输石油和战备,于是他们设计了25个厅堂,并使用过道将它们相连相通,甚至铺上了铁轨;最后机密性要强,周边所有人都不可以知道它的存在,开采建造过程必须保持绝对机密,不能走漏一丝风声。
只是开采地下炼油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工程,光有激情,没有技术和经验是难以为继,光是打洞选址已屡屡碰壁。当时计划地下炼油厂规模是每年150万吨炼油量,这个开采量算得上是大规模的油厂了,那必然对选址要求相当严苛,譬如山体不能倒塌,结构要牢固,不能选择有石岩层的位置,因为当时的工具难以凿穿石岩层,还有各种地质灾害接踵而来。后来,石油工业部实在无计可施,只好请来地质部门的专家从旁指导协助,最终从七处选址中艰难敲定了灵山的“泥水洞”——如今6501地下军事工程所在位置。
6501生产队赶紧开凿挖洞,后来在石油工业部的热烈号召下,分散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人纷纷请求参战,只是他们每日天还没亮便被车辆载入大山里,每晚坐车回去时又是披星戴月的,谁都说不出这个地下油厂的地址所在,更不知道这座油厂是机密的军事战备库,以至于离开地下军事工程后,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以至于6501地下军事工程被老农民发现后,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它的来历。
为什么6501地下军事工程最终烂尾?
自从国家批准开建6501地下军事工程后,随着地下隧洞群越挖越深,大家的成就感一点点上来,那个时代的干事创业精神又被激发出来,大家又开始不满足原来画下的饼,将原油量年均产量150万吨几度拔高至250万吨,规模一下子翻了0.6倍,施工图也跟着修改了好几遍,最后工程图纸设计师都捉襟见肘了,你说要无坚不摧,既要满足250万的产能,又要给各种车辆经过,还要堆放大量军事储备,只能把隧洞群越挖越大,把洞越打越多,等到“巨无霸”工程初见雏形,又遇到了一摞摞的问题。
首先,炼油是重工业,在隧洞工程只有5个入口和2个出口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大规模炼油过程冒出的易燃易爆气体不会起燃,假如发生火灾,这么多工人怎么在短时间内顺利逃生,又能通过什么方法灭火?其次,生产安装也遇到了诸多问题,譬如在竖井里难以安装炼油所需使用的塔类装置,炼油设备在地下的安装工期过长,如果炼油设备发生故障如何检修……这些问题就连工程图纸设计师都难以回答,最后6501炼油厂的厂长和生产队工人针对这些问题联名上诉上级领导,列出了二十多条重大难题,要求石油工业部把6501地下炼油厂搬出山洞改成露天开采。
然而当时6501地下炼油厂已经开建了多年,投入了600多万,这在当时可是个巨大的投资额,怎么能说要挪出去就挪出去,庞大的人力物力、专家们前仆后继岂不前功尽废?到底要不要把炼油厂移出山洞,此事被学术讨论了整整两年,各种声音和意见不绝于耳。与此同时,工程被一度停工。
直到1968年,政局回归科学与理智,国务院终于同意将6501地下炼油厂搬出山洞,于是石油工业部换址改建,组织石油工人做好炼油设备的迁移工作,由此6501地下炼油厂正式报废,沦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历史产物。
虽然6501地下军事工程并没有建成并投入使用,但是其建筑架构非常精妙、历史意义非常重要,不仅是我国近现代重要军事历史史迹及工业代表性建筑,还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的又一佐证,时刻提醒着我们那段偏左之路的历史教训。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