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授牌
“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尚书》中的“庶常吉士”句,周秉钧解释:“庶,众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简单地说就是才德兼备之人。庶吉士是中国明清时期翰林院内的短期职务,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算是皇帝的近臣。“庶吉士”一职,最早出现于明太祖洪武初年。明太祖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所谓“观政”,也就是学习、实习做官。到了明永乐二年,只有翰林院设庶吉士,挑选科举进士中排名靠前且有做官潜质者授予。明英宗以后,科举进士一甲者被授予翰林修撰、编修,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为翰林院庶吉士。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庶吉士任期三年,三年后考核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其余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职,也有的被派到地方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