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偷偷给孩子“铺了条路”,我竟成了有远见的妈……

萌芽研究我最行 2024-06-19 20:38:42
01

下午好啊,姐妹们~

前天说到哥哥在省教育厅科创赛上获得了一等奖的季军,连老师都称赞孩子,“为广州市争光了”。

回顾文章:哥哥拿下省教育厅科创赛一等奖季军,我总结出他科创获奖的秘密

说真的,被老师这么夸有点受宠若惊,但由此也想展开我今天想跟你分享的新的“科创信息差”。记得一定要做笔记,因为对孩子后5、10年的学习规划一定有巨大参考价值。

大家可能听“白名单竞赛”这个词多了,但是我要跟大家科普一个新概念,“红名单竞赛”。

目前网上我肯定是少有能跟你介绍清楚这概念的教育博主。

红名单竞赛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知晓,但是绝大部分学校和老师都知道其分量之重的赛事合称。

红名单竞赛和白名单竞赛是如何区分呢?简单来说:

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主办的赛事,是红名单竞赛;

教育部/厅/局认可的赛事(非教育部/厅/局主办),是白名单竞赛。

从影响力来看,红名单竞赛>白名单竞赛;

从挑战难度来看,红名单竞赛>白名单竞赛。

从赛事积分数来看,红名单竞赛<白名单竞赛。

02

如何理解呢?

1、红名单竞赛的晋级比例是很低的。

比如我们上个月的科创赛是红名单赛事,不管多少人参加,只有省赛中每个赛项一等奖的冠军,才能被推荐到教育部展示,也就是只选一个队伍晋级国奖。

白名单竞赛的参赛人数虽然也多,但它是全国性参与活动,基本上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晋级(比如省赛前10%选手晋级国赛,1万人参加就能有1000人晋级),从名额上相对还是高一点的。

2、红名单竞赛的赛程超级短。

它根本不会给你太多时间去准备。

比如我们从入选省赛,到知道比什么内容,到真的开赛,只有不到2周,这已经是比较友好的时间点了!之前参加的市教育局科创赛,只有3天准备时间哈哈哈哈……

所以这么短的赛程比什么?比孩子们之前的积累和储备,相当于裸赛。

而白名单赛事呢?从组织到正式开赛,基本上都至少有4个月以上的准备期。

在组织最初期,所有的赛事规则、内容、流程都同时发布,这才叫真的给大家充分的准备时间。

3、白名单赛事的赛事积分数更充足。

现在不少城市已经在开设“科技特长生苗子”的培育成长路径。

目前主要是以积分制做统计,广州最新的标准是下面这个。

回顾:说个广州中小学生的信息差,原来全国的科创特长苗子是这样培养的

这么一统计,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培养孩子的科创潜力,我走的路线是:

从科学素养的及早积累,到白名单赛事的以赛促学,再到红名单赛事的全力突破。

哥哥是三年级开始接触科学科创,如今哥哥能在五年级下学期,凭自己的实力拿下红名单竞赛一等奖季军的奖杯,足以证明了这个成长体系的高效、可行。

03

在红名单赛事中,我尤其关注一个领域,也是含金量最高的领域之一,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便是:科学素养

特别是以发明为核心的科创赛项。

它基本上占了红名单赛事子赛项一半比例,白名单赛事也差不多。

比如连MIT、哈佛录取都认可其含金量的全国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已经开展38届。比如我们参加的省教育厅粤澳信息科技创新大赛,就是隶属于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举办的赛事,已经开展25届了。

我2021年就开始跟大家说,双减后要重视科学教育。

这几年我的亲身感受是,教育的信息差在每个城市、每个区域,都是客观存在的。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身边像我家孩子那样愿意花大量课余时间在科学学习上的,其实不多。

作为学校“很少”又“专一”的校队成员,很多活动老师也会跟我们沟通,特别是红名单赛事,如果没有学校的推荐,这是不可能参赛的。

这里并不是说我们这几年就已经有多优秀了,而是很多红名单赛事,学校是有推荐名额的,如果没有多少人报名的话,那基本上只要报了就有机会。

当年我就很清楚一个道理:走没有人走过的路,的确犹豫的人永远都会比行动的人多,不理解的人永远都比理解的人多。

但这对勇敢行动的人来说,实际上是有利的,因为信息差的红利是专属于勇敢无畏者的犒赏。

机会从来都不会提前告诉你它要来了,而是当它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是否能接得住。

特别是越来越多非一线城市已经在科创赛道布局,每个城市最早的信息差,会越来越在科创赛道呈现出差异化。

因此,唯有勇气和胆量,才能帮助你和孩子走到机遇的临界点。

04

我重视科学素养的积累,因为:

1、科学课将来一定会成为拉分学科。

提高孩子的科学知识水平,至少能给孩子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保驾护航。

我们那个年代都已经有被它们支配的恐惧了,何况我们这一代的孩子。

现在小学课本的科学知识整体水平还是以通识、博闻为主,很少涉及到核心概念和实操要点。

想想如果以这种学习节奏,一旦进入到初中。

科学立刻拓展为物理、化学、生物,加上实验、数据等大量的动手考核。

孩子的小初衔接,是不是容易被暴击?

那时候才开始提升,其实已经很被动了。

但科学难不难?并不。

因为很多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点,往往都可以从小学开始循序渐进接触。

所以校外学科学,是如今的大趋势。

成体系的课程,可以让孩子层层深入去学习科学课,顺利过渡到初中课程。

让孩子在初中阶段,更容易在物化生学科里站稳脚跟,甚至拉开差距、崭露头角!

05

我重视科学素养的积累,因为:

2、科学素养和科创赛道,是强强联合之选。

现在XSC自主招生名额看似在缩减,但都在往同一个方向倾斜并扩大人数。

往何处倾斜呢?科技特长生的苗子方向。

现在很多学校都越来越注重科技特长生的培养,而且也出了对应的科技特长生政策。

比如北京六小强中的北京一零一中学的科技特长生招生简介中:

其他城市的节奏也和北京相似,这是南京首师大附中的招生简介,直接计划招生125名孩子。

不仅高中有这些政策,其实现在初中、小学也开始前置去选苗子了。

广州的零一科创班、天河小院士等等,不也是典型的小学选科创苗子的阳光举措吗?

学好科学素养,不分男女。

走好科创赛道,不分男女。

千万不要有性别刻板印象,特别是女生,要多鼓励!

科学素养之风终究是吹来了!

从小打好科学素养基础——

退则物化生,进则特长生!

作者萌芽,国家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教养力》《这样养育,孩子才有自驱力》作者,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0 阅读:0

萌芽研究我最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