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大黑暗”时期大致是指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这是耶稣教至高无上的时代。
进入1600年代,欧洲一部分民众“觉醒”,不愿处于教皇及其体制的统治之下,于是“新教”出现,追求自由。既有势力当然容不得权力被削减,结果,于公元1618年起,爆发了为期30年的宗教战争。
法国,本是天主教国家,当时国王是路易十三,他的得力干将黎塞留大主教是一位以“法国利益”为统领的人物,并不以宗教为主。正是这位权谋人物,在“30年战争”中,见风使舵,站在了新兴势力的一边。因此,法国一举成为欧洲大陆的首领。
这是法国近代的第一个辉煌时刻。
法国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因而地产丰富,温度宜人,也因此,人们衣食无忧,性情“浪漫”,缺乏危机意识,而难免高傲心态。其结果是,路易十五丢了加拿大,路易十六丢了脑袋。
继之者,拿破仑,他为法国创造了第二个光辉时期。然而,他毕竟是法国人,理想饱满,德才不足——进攻俄罗斯,犯下致命的战略错误,如同当今泽连斯基竟然冒进库尔斯克。
拿破仑,在欧洲堪称一时雄主,但放眼东方,不过一战术家而已。他如同路易十五一样,战败后不以为耻,仍然苟活于世,甚至还要东山再起。
似乎,法国不以“耻”为念,“高卢雄鸡”只知高昂头颅,就满足了。
这之后,又有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期间的受辱,与其前辈相似,目中无人,外强中干,一战而被普鲁士所擒。
“二战”距今较近,法国的表现尽人皆知。
如今,法国出了马克龙,他似乎以其“先贤”为榜样,意欲夺得欧洲霸主之位。因此他大搞阴谋,展现手腕:对俄罗斯强硬,对我国两面三刀。好像欧洲的自主“行为体”只它法国莫属了。他要做路易十三吗?
就在中法两国互访之后,法国竟做“出头鸟”,怂恿欧盟给东方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从历史演进看,这种无能的两面派做法,终将令法国自食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