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2023年11月至2024年12月,考古人员对位于西安莲湖区土门街道办的唐代墓地项目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共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
此次出土的文物中,陶器约占69%,大体可分为器皿、陶俑两类,其中包含大量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锅碗瓢盆种类丰富,造型各异,为研究唐代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从制作工艺上看,部分瓷器表面的釉色温润、图案精美,展现了唐代高超的制瓷技术;一些金属器皿上的纹饰则体现了当时精湛的锻造工艺,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特征。除陶器外,还有铅俑、铅饰、玉握、石墓志、石尺、骨梳、贝壳等。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依据此次发掘中的10座纪年墓,初步确定了该批墓葬属性为唐长安城西郊中低级官吏及平民的公共墓地。根据有明确纪年的墓志显示,其作为公共墓地的使用时间至少长达231年,墓主人身份多样,有武将、刺史、和尚、宦官家属、庶人等,他们生前居住在西市附近的修德坊、颁政里、休祥里、义宁里、金城坊、布政里、延寿里、群贤第等里坊。
此外,本次考古还发现了100余座未成年人竖穴土坑墓,均为瓦棺葬,为进一步研究唐代未成年人墓地的分布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出土的2件纸质印绘结合本《陀罗尼经咒》,对研究唐代佛教的传播、雕版印刷术年代的推定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