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楚庄王,率领楚国崛起,逐鹿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雁玉历史 2024-10-01 04:53:50
南方有大鸟——楚庄王争霸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之后,在南方地区出现了一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新霸主,他就是楚庄王。

楚国在楚成王和楚穆王时,已吞并了南方一些小国,并向中原地区渗透势力,把郑、陈、蔡各国置于自己的武力胁迫之下。楚穆王在位十二年后去世,他的儿子熊侣即位,这就是楚庄王。

晋国趁着楚人国丧的机会,会合宋、鲁、陈、蔡、郑、卫、许七国诸侯重新订立盟约,晋国重新做了盟主。楚国的大臣们见此情景十分焦急,纷纷劝楚庄王去争夺霸权。然而楚庄王自即位后连续三年时间不理政事,整日只是吃喝玩乐。据说,他在宫中左手搂着美女秦姬,右手抱着越国美女,前面是大规模的乐队演奏乐舞。他十分讨厌前来劝谏他的大臣,下令:“敢前来劝谏者,斩!”不久,有个叫伍举的大夫进宫来到庄王面前。

楚庄王问:“难道你不知道寡人的禁令吗?”

伍举叩头回答:“小臣并非故意违令,而是有一点不明,请陛下指教。有一段隐语说:

楚国山上,

有只大鸟,

身披五彩,

可真荣耀。

一落三年,

不飞不叫,

人皆不知,

此为何鸟。”

楚庄王听后大笑道:“这可不是普通的鸟,它是在观察情况,积聚力量。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伍举若有所悟地退了下去。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还不见楚庄王有何作为,大夫苏从闯入宫中,义正辞严地说:“使陛下明于道义,富强国家,纵使我苏从被杀,也毫不足惜!”

楚庄王听后拍案而起说:“好极了!从今天开始,我就要治国争霸。”

第二天早朝,楚庄王立即罢免了一批无能营私之徒,提拔任命了一批德才兼备、忠君爱民的官吏。经过一番治理内政,楚国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随后,便开始对外征伐争霸。

楚庄王八年,楚国发兵讨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和伊川一带)的戎人,然后大军来到周王室的都城洛邑,在那里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式。周定王只好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却“问鼎”王孙满,被严辞驳回,自讨没趣,随后率军回到楚国。

当时楚国的令尹是斗樾椒,他是一个残暴凶狠的家伙。随着权势日大,他调集军队准备杀掉楚庄王。

楚庄王畏惧三分,就把楚成王、文王、穆王的儿子送到樾椒那里做人质,谋求妥协。然而,斗樾椒却坚决不答应,意在除掉国君。他陈兵于漳水河岸。

楚庄王九年七月初九,双方展开决战。斗樾椒拉弓射楚庄王,第一箭射穿车辕和鼓架,最后停在铜钲上;第二箭射穿车辕,反弹上去,贯穿了顶盖。楚庄王身边的人见樾椒箭法如此厉害,都很害怕。

楚庄王派人大声宣告说:“我先君文王消灭息国时,得利箭三枝,两枝被樾椒盗走,他已经用完了,大家不要害怕!”随后下令攻击,一举将樾椒消灭。

楚庄王是一位开明而知人善任的君主。一次,有一位擅长给人相面的术士来到庄王的宫中。据说,他给人相面算命非常灵验。

楚庄王见面后问他:“你是怎样判断别人的命运和未来的?”

术士回答:“我并没有超人的本领,我是依据一个人交际的朋友来作判断。一个平民百姓,如果他交往的是孝敬父母、遵守法令的人,家庭必会日益富裕,安度终生;一个官吏,如果他交往的是忠义之士,官职必会不断提升,地位更加巩固;一个君主,如果他朝廷中都是忠正耿介之臣,他的国家必会日益富强,他自己也会更加受尊重。”

庄王听后很受启发,便邀请天下的有能之士前来楚国。

孙叔敖就是在这时开始担任楚国令尹的。

孙叔敖是一个非常有魄力和才干的大臣。幼年时,有一次他到田间游玩,突然从路旁草丛窜出一条两头蛇,他不顾一切地把蛇杀死,然后埋了。回到家中,他非常担心害怕。母亲问:“孩子,为什么哭呀?”

孙叔敖回答:“别人都说碰上双头蛇的人会死,刚才我就碰上了,恐怕我就要离开母亲死去了。”母亲又问:“那条蛇现在哪里?”

孙叔敖回答:“我怕别人再碰上,就把它杀死埋了。”

母亲松了口气说:“双头蛇凶猛异常,你把它杀了,它也就没法害你了。人常说,老天会保佑善良有德行的人,你会得到好报的。”

孙叔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踏上仕途,背井离乡来到楚都郢城。他在郢城留居三年,但在政治上却毫无进展。他结识了一位朋友期思。

期思与孙叔敖是同乡,了解孙叔敖的才能,便对孙叔敖说:“你有大仁大义,能治国平天下。这些,我远不如你。但是,交际社会、接人待物、协调人际关系、取悦于国君,你却不如我。你先归回乡里,我留在这里为你游说,为你寻找机会。”孙叔敖回到了家乡。

几年光阴转瞬即逝,期思终于得到了楚庄王的宠信,便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楚庄王派人赶着自己的轿车去迎接孙叔敖,任命他为楚国令尹。

孙叔敖为令尹后,积极改善楚国政治。经过他的一番整顿,楚国人民的生活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楚国人原先习惯于乘坐车身很低的轿车,但这种车不便于马匹的驾驶,楚庄王想下令把车身造高些。孙叔敖说:“法令是很严肃的事情,令出必行,令禁必止。随便颁布法令,人民不知所从,这有损法令的威严。若要想让人们乘高车,只要我们下令让里邑的门槛修筑高些即可。乘车的都是有地位的人,他们到乡里不便屡屡下车,自然会把车身造高些。”

半年之后,人们都自动地把车身造高了。

随着内政的改革和国家的富强,楚庄王对外争霸的步子也越走越快。楚庄王争霸心切,恨不得立刻就当上盟主,但中原大国晋国使庄王的这一愿望难以实现。楚庄王决意攻伐晋国。

孙叔敖觉得伐晋时机还不成熟,便直截了当地劝谏楚庄王说:“为臣的家院里有一棵榆树,树上一只蝉在振翅鸣叫,自饮清晨的露水,洋洋自得。在它后面,一只螳螂正向它靠近,准备捕食它。在螳螂的后边,又有一只麻雀在准备捕食螳螂。在榆树的下面还有一个童子手执弹弓对准了麻雀。他在向前靠近,但没有看到跟前有一个洞窟会让人掉入。以上都是只顾眼前小利而忘记后面祸患的事例。昆虫是这样,人也是这样。我们怎能因一时急躁而引发祸难呢?”

郑国受楚、晋争霸之难,苦不堪言。郑国大夫子良说:“楚、晋两国都不修明政治,只知穷兵黩武,郑国无法应付。干脆,谁来攻伐,我们就同谁讲和结盟。他们两国都不讲信义,我们又怎能讲信义呢?”

郑国的这一政策使楚人深为不满,楚庄王十七年,楚军大规模进攻郑国。

郑国人想求和,占卜的结果却不吉利。于是,郑人再到祖庙中哭卜,这次占卜的结果是郑人只有拼死抵抗才能吉利。

闻此消息,郑国都城内的百姓甚至守城的将士都痛哭起来。楚庄王一看郑人决意死战,就撤兵了。不久,又发兵围郑。这年三月,楚军攻陷郑都城,从黄门攻入城内大道上,郑襄公光着上身(表示请罪),牵着羊迎接楚庄王说:“寡人得不到上天的保佑,这都是寡人的罪过,我怎敢不服从贤君的命令呢?即使贤君把我俘虏到江南,放逐到海滨荒野之地,我也唯命是听。不过,贤君若能念及从前我们两国的邦交友谊,让郑国不亡,这就是我们郑人最大的心愿了。斗胆说出,望贤君裁决!”

楚庄王语气缓和地说:“郑国的国君具有谦逊的美德,对人民又讲信义,灭掉这样的国家对我们楚国的声誉没好处。”楚军自动撤退三十里,答应郑国的求和条件。

郑襄公派兄弟子良到楚国做人质。

早在楚军围攻郑国的时候,晋国就派军队救援郑国,当晋军风尘仆仆赶到黄河北岸时,得悉郑国已同楚国议和,中军元帅荀林父想撤兵回国,然而,副帅先縠年轻气盛、自恃强勇,大声叫道:“晋国之所以能称霸诸侯,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军队,所向无敌。如今,我们坐视郑国沦亡而不去营救,有损于晋军的威名;大敌在前而不敢决战,这是胆怯。自从文公争得霸权,历经多年,怎能眼看着丢掉霸业?我只知冲锋陷阵,不知退却!”说完,就独自率领中军渡河。

事已至此,荀林父进退两难。无奈,他只好命令三军一起渡河作战。当时,楚军驻扎在郑国的地(今河南郑州北),打算到黄河南岸饮马以后就回楚国。听到晋国军队已经渡过黄河,楚庄王最初并不想作战,打算按原计划回师。

楚将伍参求功心切,想与晋军一决雌雄。孙叔敖阻止说:“我们楚军去年进攻陈国,今年进攻郑国,战事已经不少了。将士疲劳,不宜再战。如果我军失利,你是打算让楚国人吃你的肉吗?”

伍参说:“如果此次作战不能取胜,我伍参的肉将留在晋军那里,你想吃也得不到!”孙叔敖没有理睬他,军旗向南一挥,队伍开始向回撤了。

伍参来到庄王跟前说:“晋军元帅荀林父新近执政,没有威严,军队步调不一,他的副手先縠不肯服从荀林父。其他主帅也同样没有宏谋远略,令出而不能行,国君又没在军中,正是群龙无首之时,晋军怎能不吃败仗?陛下是国君,晋军那边是卿大夫,国君逃避大夫,您怎能受这等污辱!”楚庄王难以忍受这样的刺激,就命令孙叔敖挥师调头北上,严阵以待。

晋军行至敖山和鄗山之间的时候,郑国派皇戌到了晋国军中说:“只要晋国大军发起进攻,我们郑国就追随在后,楚军必然一战就败。”

先縠听闻此话,感到总算遇到了知音,便吵嚷道:“击败楚国,臣服郑国,就在此战!一定要答应郑人的要求!”

下军副帅栾书忧虑地说:“楚国的国君一直在励精图治。如今我们晋国国内的政局不安宁,百姓没有得到恩惠,人心不一,却要与上下一心的楚军作战,后果难以料想。子良是郑国的杰出人物,被送到楚国做人质,可见郑楚两国关系密切。郑国派人来鼓动我们与楚国开战,我们战胜就臣服于我们,我们战败就臣服于楚国。我认为不能轻信郑人的话。”

晋国的将领们在还没作战之前,内部意见就乱成一团。

楚庄王派使者来到晋军营中,通告说:“楚庄王年幼时遭遇不幸,所以不善辞令。现在我们如实向各位表达想法:楚国的先君成王和穆王虽然屡次北上,但都是为了教训郑国,此次庄王北上也无得罪你们晋国之意,所以,请你们不要在此逗留太久。”

晋国的上军统帅士会以礼作答:“从前周天子命令我们先君晋文侯:‘晋、郑两国要通力合作,辅佐周王室,切不可违背天子的诏命!’如今郑国不遵守王命,晋国国君派我们质问郑国,此事与贵国不相干,有劳向贵国君主相告。”

先縠认为士会的话太软弱,随后派赵括对楚使说:“刚才士会讲得不符合我们国君的意思,我们国君要求把楚国人送出郑国,命令我们‘不许逃避敌人!’”

事隔几天,楚庄王又派使者向晋国求和,晋国人同意,双方商定了结盟日期。但楚军方面也有些军将求功心切,恨不得与晋军痛快打一仗。

楚将乐伯向晋军挑战,许伯为他御马,摄叔为他车右。晋军反击追赶,左右两翼夹攻。乐伯拉弓射箭,左边射马,右边射人,箭无虚发,使得晋军两翼不敢靠近。乐伯最后只剩下一支箭,看到有只麋鹿出现在前面,一箭正中麋鹿的后背。

晋军鲍癸正在后面紧紧追赶,乐伯让摄叔把麋鹿送给鲍癸,说:“由于今年还不到季节,应该献的禽兽还没到来,谨以此麋鹿献上作为膳食。”

鲍癸下令停止追击,说:“这些人都是英雄。”

晋国的魏锜想当公族大夫未能如愿,早就对执政者不满,这次跟随出征,恨不得使晋军陷于失败。他请求出兵挑战,没有被批准,却被派为军使。他来到楚军阵前,擅自改变自己的使命,向楚军发动袭击。

楚国的潘党率人马追击,魏锜眼看就要被俘虏,正巧看见战场上有麋鹿,迅速射死一只,献给潘党说:“你率军作战想吃到野味,恐怕也不容易,我特意射死这只麋鹿献上以表敬意。”潘党这才下令停止追击。

晋国的赵旃想当卿没有如愿,心有怨愤,又看到楚军来挑战的人逃了回去,也要求到阵前挑战。荀林父没有同意,派赵旃、魏锜二人前去与楚国订立盟约。

赵旃、魏锜二人名为前去和谈,实际上是率领着人马向楚军发动攻击。楚庄王得此消息大怒,亲自坐着战车追击赵旃,赵旃丢弃了战车逃进森林中。

晋国人担心赵、魏二人遇到危险,便派战车前去接应。楚将潘党望见晋军战车扬起的灰尘,以为晋军发动全面进攻了,便派人回去报告:“晋国大军开到了!”

孙叔敖深怕楚庄王陷入晋军之中发生意外,立即派兵救援,并发布作战命令:“兵书上讲,先发制人。现在我军立即进攻!”

楚军战车奔驰,士卒狂奔,向晋军阵营冲了过去。晋军元帅荀林父没料到楚军会突然全线进攻,赶紧下令后撤:“先撤过黄河者有重赏!”

当时的晋国三军,只有士会统帅的上军做好战斗准备,便派巩朔、韩穿在敖山前面设了七处伏兵,守住了阵脚,处于不败地位。

楚庄王见遇到了晋军上军的有力抗击,一时力量不够,就派唐狡、蔡鸠居通知楚国附庸国国君唐惠侯说:“假如楚军战败,想必也是你们的羞耻。因此,想借你们的军队前来助战。”

潘党率领战车四十辆,唐惠侯率自己的军队随后,向晋国上军攻来。士会认为楚国力量强大,还是撤退为妥。

于是,晋国的上军在最后才撤过黄河。当天黄昏时刻,楚大军抵达(今河南荣阳北),晋军已经撤走,通宵都能听到渡河的嘈杂声。楚人在黄河岸边先祭祀河神,然后建起一座祖庙,向祖宗汇报之后,就凯旋了。

邲之战改变了长期以来楚晋争霸的局面,楚国的势力得以进一步北上,控制了黄河南岸的许多国家,取得了同晋国一样的盟主地位。楚庄公十九年九月,楚国又出动大军攻伐宋国。

宋人派乐婴齐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本打算发兵救宋,大夫伯宗却劝阻说:“陛下千万不要发兵。如今上天正赐福于楚国,我们不宜同它交锋,晋国虽强,也不可违背天意。”

晋国不发兵救宋,却派大夫解扬前往宋国,让宋国不要投降。当解扬途经郑国时,郑国人把他捉住交给楚国。

楚庄王给解扬很多好处,让他背叛自己的使命,劝说宋国投降。解扬不肯答应,楚庄王一再相求,解扬表面上答应了,他来到宋城前,爬上楼车,对宋人高喊:“晋国的援兵已经出发,马上就开到了!”

楚庄王大怒,派人质问:“你既然答应寡人,为何又出尔反尔?”

解扬说:“据臣所知,君主的职责是制法行令,臣下的职责是奉行君命,这是人间道义。陛下贿赂小臣改变使命,说明陛下不懂得君臣之道。小臣使命在身,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该大义凛然。该说的都说完了,我现在死而无憾!”

楚庄王听到这一番话,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把他放了。

楚军见攻不下宋都,准备撤军回国。申叔正好驱车过来,他献策说:“假如陛下在宋人城外修建营房,让需要种田的人先回国。宋国人看到我们打算长久包围下去,一定会屈服。”楚庄王立即下令实施。

宋人一瞧楚军准备打持久战,十分恐惧。于是,派大夫华元到楚军求和。华元半夜潜入楚军,走到子反床边叫醒他说:“我们国君派我来把实情相告:宋国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但人们也决不举手投降。只要你们退兵三十里,一切都可以商量。”子反报告了楚庄王。

楚庄王立即下令后撤三十里,宋、楚结盟,化干戈为玉帛。从此宋国臣服了楚国,华元到楚国做了人质。

楚庄王有很多美德。据《说苑》记载,一次楚庄王与群臣宴会饮酒,让他的姬妾来助酒兴。酒至酣时,一阵大风吹来,灯被吹灭,一片漆黑。一个醉醺醺的臣下借着黑暗之机去抓美人的衣服,美人顺手将其冠缨扯断,告诉楚庄王:“有人趁着黑暗撕扯我的衣服,我把他的冠缨抓了过来,请陛下查验!”

楚庄王却大度地说:“大家多饮了一些酒,有失礼的地方,算不得什么。”随后大声说:“今日高兴,不喝得酩酊大醉不算尽兴!”结果君臣喝得东倒西歪,冠缨纷乱,也分不出谁的冠缨被扯去了。

三年之后,楚、晋两军作战,经常发现一个勇士在阵前冲锋陷敌、出生入死,使楚军取得胜利。楚庄王便问这位勇士:“我未曾给你什么好处,你为什么这样拼命作战呢?”

勇士回答:“几年前臣酒醉失礼,陛下没有诛杀臣,我这条生命是陛下赐给的,卑职日夜思念着以死相报,纵是肝脑涂地,死而无悔!”

《吕氏春秋》也记载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次,楚庄王到云梦一带狩猎,射中一只科雉,一个叫申公子倍的小臣跑上前来把科雉夺走了。

楚庄王很恼怒,想把申公子倍杀了。

旁边的大夫们都劝阻说:“子倍是一位贤良之士,他这样做恐怕事出有因,请陛下宽容。”

没过三个月,申公子倍得暴病而死。后来楚军打了胜仗奖赏功臣,申公子倍的弟弟前来邀赏。

楚庄王不知何故,他解释说:“臣的哥哥顶着大不敬的罪名,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夺走了那只科雉,这是事出有因的。古书中说,射科雉的人不出三月就会死亡,他是为了保护陛下才去抢那只科雉的,请陛下明察。”楚庄王命令史官核查,果然有此记载。于是,重赏了这个小臣。

上面这样的故事未必一定确有其事,但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楚庄王施德政,得人心。楚庄王在位二十三年,楚国由原来的与晋国争霸,经过邲之战一举削弱晋国,使郑、宋等一些中原国家归附于楚国,确立了霸主地位,终于实现了长期以来的梦想。

0 阅读:46

雁玉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