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清朝有个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把清朝推向了巅峰。
康熙14 岁亲政,智擒鳌拜,削平三藩,收复台湾,还跟沙俄打了一仗,把东北边疆守得死死的。他还重视农业,六次南巡治理河道,兴修水利,让老百姓能吃饱饭。
雍正也不差,他整治吏治,设立军机处,加强了皇权。还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减轻了百姓负担。
乾隆呢,自称有“十全武功”,平定了准噶尔部、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大小金川叛乱,还自卫反击了缅甸和安南的入侵。在他的统治下,清朝疆域达到 1300 多万平方公里,国库存银丰厚,人口也增长到了 3 亿。
不过啊,这盛世之下,也有危机。乾隆后期,人口激增,土地兼并严重,底层百姓生活困苦。统治阶层还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流与贸易,这就为日后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乾隆这人,前期还挺勤奋的,每天卯时就起床,批阅奏章,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他还广纳贤才,刘统勋、傅恒这些能臣干将都得到了重用。他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全国耕地面积大幅增加,粮食产量也稳步提升。
可后来呢,他变了。他开始沉醉于过往的功绩之中,好大喜功。他喜欢享受奢靡的生活,对宫廷的奢华装饰、珍馐美馔愈发讲究,内务府的开支也越来越高。官员们也跟着效仿,贪污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
和珅就是个典型例子。他初入官场时,还有点才干,后来权力越来越大,私欲也越来越膨胀。他挪用公款,收受贿赂,买卖功名,还在朝廷上下广结党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贪污网络。乾隆对他的所作所为并非全然不知,却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袒护他,这就让官场腐败之风愈演愈烈。
乾隆还六下江南,每次南巡都劳民伤财。他的随行队伍浩浩荡荡,出行的交通工具极尽奢华,沿途地方官员还得修建豪华行宫,筹备海量物资。这些开支最终都转嫁到了百姓身上,让民间怨声载道。
其实,唐玄宗和乾隆有点像。唐玄宗前期也很辉煌,开创了“开元盛世”。可后期他沉迷于声色犬马,怠于政事,把朝政交给了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奸臣,还设立了节度使制度,让节度使拥兵自重,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大唐从此一蹶不振。
乾隆后期也变得好大喜功,宠信和珅,频繁下江南,耗费巨资,让百姓不堪重负。他还闭目塞听,拒绝通商交流,错失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嘉庆即位后,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官场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白莲教起义爆发,这场农民战争持续了九年,让清朝的统治根基遭到了沉重打击。
道光年间,英国向清朝倾销鸦片,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军队战斗力锐减。林则徐虎门销烟,却引发了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更是让清朝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绝境。洪秀全以拜上帝教为旗帜,发动起义,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朝分庭抗礼。这场内战持续了十余年,让江南地区的经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清朝后期也进行了一些变革,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些变革无法从根本上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也无法改变清朝灭亡的命运。
清朝的兴衰荣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统治者的居安思危、勤勉治国,离不开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也离不开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大家觉得清朝的兴衰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