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时期朝政混乱,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黄巢所率领的是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支,吸引众多有志之士纷纷投奔而来,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后梁王朝的朱温。朱温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之中,他先是投奔黄巢攻打唐朝,看到黄巢势力衰微,又临阵倒戈归降了唐朝。唐朝封其为宣武军节度使,赐名为朱全忠,与大将李克用一起追击黄巢。
当时两人一起攻打华州,镇守华州的是黄巢的弟弟黄邺。面对背叛起义军的朱温,黄邺命手下兵士在城门楼破口大骂朱温叛徒,朱温怒火中烧,命手底下兵士向城门楼射箭,但是距离太远不能命中。李克用也命人用弓箭射击,但几番下来收效甚微,辱骂之声仍然不绝于耳。
这时,朱温背后一个精明强干的男子利索的搭弓射箭,弓箭射出后竟然一击即中。李克用大为惊奇,连声叫好。要知道李克用可是能征善战的沙陀族人,骑马射箭是他们的强项,能让李克用连声叫好的人必定不是泛泛之辈。且见这男子跟随于朱温背后,年纪不大但英姿不凡,正是朱温的长子朱友裕。
朱友裕善于骑射,常年跟随父亲朱温征战,是朱温身边的得力干将。朱温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时奉命镇守汴梁,有次朱温亲自伐徐,军阀朱谨带着兖、郓两城的部队在外围骚扰朱温,朱温大怒,命朱友裕派兵攻打,朱有裕一战告捷,朱谨带着残兵逃跑,此时秉着穷寇莫追的态度,朱友裕没有追击,而且朱友裕认为战争的重点在徐而不在朱谨,便放过了朱谨。
朱友裕打了一个大胜仗,按理来说朱温夸奖他都来不及,但等来的却是朱温夺了自己的权力。当时朱温手下都虞侯朱友恭认为朱友裕之所以放过朱谨是为自己考虑,意图在军中建立威信,培植自身势力。于是朱友恭给朱温修书一封,向朱温言明。朱温对这个能战善战的儿子也同样很忌惮,怕他谋反,于是命都指挥使庞师古取代了朱友裕的位置,夺了他的兵权。
知父莫若子的朱友裕很惶恐,他知道以朱温的性格,误会已经生成,再等下去,等来的怕只能是杀身之祸。于是朱友裕带着仅有的几人躲到了山里暂避风头,不敢回去。而躲到山里的朱有裕不甘心就这样,于是命人多番打探联系到了朱温的妻子元贞皇后,最终通过元贞皇后说情,朱温才答应让朱友裕回来。
回来后的朱友裕一直诚惶诚恐,谨小慎微,深怕再引起朱温的不满。公元904年时朱友裕奉命讨伐杨崇本叛乱,结果竟在中途病死。朱友裕的早亡,导致让朱温在册立继承人这件事上犹豫不决,最终激发父子、兄弟矛盾,朱温也惨死于亲生儿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