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5岁就当上副主席,七大未被选为中央委员,毛主席:这很不合理

方正刚不毅 2025-02-18 14:18:38

我军土地革命时期,年轻红军将领辈出,多位高级指挥员30岁前已成就斐然。最突出者乃林彪,23岁时即升任红军军长。

林彪是否最优秀尚待商榷。有一人25岁便任军委副主席,成就更为卓越,他便是王稼祥。

王稼祥虽对众人稍显陌生,却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军的关键人物,多次出现在历史节点。毛主席党内军内地位因“遵义会议”奠定,而王稼祥正是此会议的促成者。

1945年党召开七大,25岁曾任军委副主席的王稼祥未当选中央委员,原因成谜。毛主席知晓后,着手处理此事。

【第一个支持毛主席】

王稼祥为安徽泾县人,1925年赴苏联深造,五年后归国。1931年,于第二次“反围剿”前夕,他抵达中央苏区。

因王明同学关系及自身能力出众,王稼祥抵达中央苏区后即获重任,历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及中革军委副主席,时年25岁。

王稼祥身兼多职,虽被视为王明一派,但他思想独立,不依附任何人。若真要归属,他只属于“真理”,与掌握真理者并肩。

初抵中央苏区,王稼祥经观察发现,遵循王明思路行事多效果不佳,而依毛主席方法则事半功倍。因此,王稼祥逐渐脱离“王明圈子”,转而亲近毛主席。

1932年宁都会议讨论毛主席是否退居幕后,多数人赞成,刘伯承亦持反对意见,唯王稼祥挺身而出,明确表示支持毛主席。

王稼祥的举动令众人讶异,连毛主席也始料未及。事后,毛主席言:“少数应服从多数。”王稼祥闻此,对毛主席的敬意更增。

之后,毛主席虽失军权,但王稼祥与其更亲近,常请教于毛主席于反“围剿”战斗。然博古、李德掌军权,王稼祥之言并不受重视。

毫无疑问,王稼祥是当时中央苏区领导层中首位支持毛主席的人。

【提议召开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某村暂停行进。负伤的王稼祥被安置在柴草屋。不久,一小战士前来询问:“请问,屋里还有空位吗?”

王稼祥欲语,毛主席声至:“勿喊,勿扰人清梦,我们在外等候即可。”

王稼祥闻言激动,确认道:“这是毛主席的声音,请毛泽东同志快进来。”

毛主席听出是王稼祥,遂步入。寒暄后,王稼祥问:“泽东同志,对当前局势有何见解?”

毛主席吸了口烟,稍作停顿后,反问:“你的看法如何?”

王稼祥态度明确:“简而言之,若继续让李德等人指挥,后果不堪设想。”

毛主席微笑询问:“你有何良策,能助我们摆脱当前困境?”

王稼祥思忖败局难继,遂向毛主席求教。毛主席分享见解,王稼祥深受启发,随后他找到张闻天,期望获得其支持。

王稼祥问张闻天:“博古与李德持续此指挥方式,是否可行?”

张闻天认为不可行,提议由毛泽东同志领导,因其擅长军事指挥,远胜于我们,也比李德更有谋略。

王稼祥颔首道:“需请毛泽东出山以挽危局,部队抵达遵义时,务必迫其出山领导。”

随后,王稼祥逐一拜访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等,清晰阐述己见,均获众人支持与赞同。

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确立毛主席地位,王稼祥功不可没。毛主席曾说:“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投了至关重要的一票。”

【未当选中央委员】

遵义会议后,王稼祥、周恩来与毛主席重组“三人团”,指挥红军摆脱困境,成功抵达陕北,并将党的根据地临时设于该地。

1945年,尽管王稼祥因功绩显著一直担任高职,但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未当选中央委员。

杨尚昆认为王稼祥未当选中央委员,原因有二:一是七大清算王明路线,王稼祥曾属此线,但他已脱离,而多数人未知。

第二,王稼祥性格孤僻,鲜少与群众沟通,因此众人多认为其态度高傲。

对于王稼祥未当选中央委员,毛主席颇为,表示:“此不合理。”随后会议上,他提出:“昨日选举他未入选,故主席团推其为候补中央委员首选,望大家支持。”

随后,毛主席详述了王稼祥的历史贡献,最终,王稼祥凭借高票数,以第二名的成绩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建国后,王稼祥首任驻苏大使,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1972年,他致信毛主席请缨工作。中共十大时,王稼祥再次被选为中央委员。

王稼祥因年迈且旧疾复发,于1974年逝世,令人痛惜。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