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西法尔
非常奇怪:如今能查到的所有文献都把杨阳执导,吴若甫、蒋雯丽主演的电视剧《牵手》(1999)称为「现实主义」,甚至连杨阳导演在自述中都这样说。
《牵手》(1999) 《牵手》(1999)
然而对当代中国人的婚姻生活稍微有一点认识的人恐怕都不会认可这个结论。这部平均收视率9.2、包揽了当年的「飞天奖」与「金鹰奖」双奖、带动了国产伦理剧热潮、捧红了蒋雯丽、俞飞鸿的热播剧——其中对于「现实」婚姻的关照实在少得可怜。
在剧中,吴若甫饰演的男主人公钟锐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因与公司管理者的理念不合而辞职创业。
蒋雯丽饰演的女主人公夏晓雪原本是一位知识女性,与钟锐结婚之后却放弃了事业上的追求,一心扑在家务和孩子上,不知不觉间疏忽了与丈夫的精神交流。
当钟锐遭遇事业危机后便开始逃避家庭生活,转而在邂逅的女大学生王纯(俞飞鸿)身上找到了激情。经过一番折腾,钟锐与夏晓雪离婚,却也未能和王纯成功「牵手」。
怀着负罪感的王纯不辞而别,夏晓雪终于醒悟家庭不是女人的全部,下岗之后她重拾专业,做一个「自强」的新女性,赢得了富豪沈五一、医生姜学成的爱慕,前夫钟锐也回心转意……
导演杨阳曾说自己绝不要把夏晓雪再塑造成刘慧芳(电视剧《渴望》的女主角,以忍辱负重著称),然而《牵手》其实和《渴望》一样,不乏过度戏剧化的情节。
比如第九集,男女主人公发生争吵,独生子丁丁被人贩子拐跑,又被「第三者」王纯找回。其实和《渴望》第五集罗冈丢掉了刘小芳,又被刘慧芳捡回来的情节异曲同工:兜兜转转世界上只有这几个角色,纯靠巧合来推进剧情。
又比如第十三集,姜医生对夏晓雪一见钟情,正欲展开追求,却阴差阳错地给病人开错了药,害得病人痴呆并落水身亡,而这位倒霉的病人偏巧又是夏晓雪妹妹的男朋友:这都是离奇又没有必要的巧合,正是「现实主义」应该竭力避免的。
《牵手》的剧本构思始于1994年,比电视剧播出早五年,当时总政话剧团编剧王海鸰创作了一部名叫《异性朋友》的剧本,讲述当时颇受关注的「第三者插足」问题,这就是《牵手》的初稿,这一版本的剧情更加「抓马」并且有微妙的厌女情结:将近结尾时女主已经下定决心和富豪结婚,却在婚姻登记处的门口被两辆板车撞倒并相继从身上碾过……(见杨津的回忆文章《曾经与<牵手>牵手》)最终的电视剧改编删掉了这雷人的一幕,但这整剧还是过于倚重巧合了。
实际上如果我们不把《牵手》往「现实主义」这么高大上的名词上靠,甚至不把它当成家庭婚恋剧来看,而把它当作一部非典型的纯爱剧甚至偶像剧来看,反而更容易看清这部剧的优缺点:除了男女主人公已经结婚之外,它的套路完全就是按照恋爱剧的模式来写的,而且还是那种颇为正统的恋爱偶像剧。
比如第四集,租不到房子的王纯深夜打电话向钟锐求助,为了加重王纯孤苦伶仃的氛围,编剧竟让上天下起了瓢泼大雨,钟锐和王纯在雨中的街头热情相拥的一幕,如果将吴若甫换成陈坤、陆毅,其实就是标准的偶像剧情节。
爱情偶像剧和家庭伦理剧的区别就是前者非常「干净」,以情感为第一驱动,财产分配、制度安排、家庭义务这些更加「硬性」的条件的重要性要往后排。
在整部电视剧中,钟锐和夏晓雪的肢体冲突只发生了一次,还是夏晓雪先动的手;吵架也没吵过几次,基本上算是和和气气、痛痛快快就离了婚。没有争过财产,没有争过抚养权,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样的离婚叫「现实主义」吗?备受诟病的婆媳剧也比这要「现实」吧!哪怕导演在婚姻办事处坐上一个礼拜,观察到的现实都比这丰富。
无论是夏晓雪、钟锐还是王纯,全都体面得不像是现实中撕破脸皮的三角关系。
夏晓雪一开始就像童话主人公一样,以为自己会和丈夫「永远永远」地生活在一起;钟锐为什么不爱夏晓雪了?不为什么,就是没激情了,说不爱就不爱了,这理由和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也差不多;钟锐为什么爱王纯?也没什么,就是王纯能唤起他的激情。
王纯给夏晓雪写信,指责她做错了什么呢?是她没有进到妻子的义务,让丈夫的激情熄灭了。
等夏晓雪成为了一个「自立自强」的女人后,与她「牵手」的男人沈五一是什么样的男人呢?一个创业成功版的钟锐。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沈五一的激情就比钟锐更持久呢?没有。夏晓雪从一个童话世界里走了出来,迫不及待地走入了另一个童话,却以为自己已经「独立」了。
这种对爱情极度颂扬的态度使主创压根没有空间去反思爱情。第三集中,钟锐带着儿子野营,巧遇给外国人当导游的王纯,那天晚上二人在营地对着篝火互诉衷肠,因为天气太冷钟锐脱下自己的外套硬给王纯套上——二人定情的一幕在导演看来是很美好的,但如果拿到今天,这种自以为是的好意一定会被年轻观众当作老男人「油腻」的证据加以批判。
这并不是说要用今日的道德标准去审判过去。世纪末文艺作品对于婚外情的宽容心态不仅仅是因为不自觉的男性霸权意识:1999年,城镇在业女性的收入为男性的70.1%,到2010年则下降为67.3%,男女同工不同酬的趋势是在逐年增大的。
也就是说在1999年的时候夏晓雪和钟锐离婚,她可以保持原来生活水平的七成,而如果是现在,她可能只能保持婚姻内生活水平的六成。同时1999年到今天城镇的房价增长了多少?男方在婚姻中投入的「沉没成本」也是水涨船高。
当两性的生存状态分别恶化时,就不要指望男女双方离婚时还能潇洒地互道祝福了。
《牵手》的故事未见得比当年流行的《知音》更加高明,也没有突破当时爱情剧的普遍模式给予现实更多关照。
只是一般的爱情剧是写给十几二十几岁,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年轻人看的;《牵手》则是写给已经走入家庭,却仍未对爱情完全死心的男男女女们看的,帮他们挽留一下玫瑰色的憧憬。这种憧憬看起来只是很个人的感情抉择,内里也包含着时代的因素。
至于这部戏受到「现实主义」的赞扬则实属张冠李戴,只能说明中国电视上的「现实」实在是太稀缺了,粉饰的、矫揉的东西则太多,稍微有一张没画艳妆的脸孔,大家就惊呼「天哪,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