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家住麦根路(今泰安路)与麦得赫斯脱路(今泰兴路)转角处一座清末民初式样的洋房,这是当年李鸿章给张爱玲祖母李菊耦的陪嫁之一。
两岁时全家搬到天津,住在32号路61号,这是英租界里的一座漂亮宽敞的花园洋房,也是当年祖父张佩纶结婚时购置的一处房产。
儿童时期的张爱玲
1928年春,因为父亲张廷重津浦铁路局的英文秘书的这个差事丢了,张爱玲八岁那年随家迁居到上海,刚开始住在一幢较小的石库门房子里,后又搬到陕西南路宝隆花园的一幢洋房。但好景不长,父亲张廷重和母黄逸梵不久即离婚,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判给了父亲。不久,全家又搬到延安中路原名康乐村10号的一所小洋房里。
1934年夏天,父亲张廷重再婚,婚后全家又搬到张爱玲的出生地即现今的泰兴路和泰安路转角处的一栋大别墅里。就在这一年,张爱玲从小学升入中学圣玛丽亚女校(校内师生简称为“圣校”),这是上海著名的美国教会办的女子中学之一。
1939年1月,张爱玲获得伦敦大学入学试及格的证书,但欧战爆发在即,英国宣布暂停招收留学生,而转由香港代为接收。她没有能去英国,而改入了香港大学,开始了人生新的航程。张爱玲于8月29日在港大注册入学。她入住的女生宿舍是圣母堂(即今天香港宝珊道8号)。
港大时期的张爱玲
1942年5月,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香港,香港大学被迫停课。张爱玲辍学,与好友炎樱坐船返回上海。路过台湾,她们看到了浮在海上的秀丽山水,留下难忘的印象。在沦陷区的上海,张爱玲开始尝试以写作为职业,卖文为生。1943年5月,《沉香屑·第一炉香》在周瘦鹃的《紫罗兰》上横空出世,张爱玲一炮而红。
一年之后的1944年9月,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集《传奇》在上海出版。收有《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心经》《年轻的时候》《花凋》《封锁》共十个中短篇作品。
上海沦陷期间,张爱玲与姑姑一起住在一幢七层楼的西式公寓里,搬入65室(现为60室),直至1948年前后母亲出国迁居为止。这座公寓矗立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与赫德路(今常德路)交会的路口,坐西朝东。
张爱玲与姑姑
1944年5月,张爱玲与汪伪政权的反动文人胡兰成结婚。是年胡兰成三十九岁,张爱玲二十四岁。胡兰成惟恐时局变化会拖累爱玲,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写婚书为凭: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胡兰成写的,后两句出自张爱玲之手。证婚人为炎樱。
1946年2月,张爱玲远去温州,去看望她那已成丧家之犬的夫君胡兰成。
1952年夏,张爱玲以到香港完成被战事中断的学业为理由申请出境,行前,特地到杭州去玩了一趟,然后取道广州,经罗湖桥进入香港。8月20日,张爱玲正式到港大注册,并获得了1000元的助学金。
1955年秋,张爱玲离开香港赴美国,11月,到了纽约,后与美国作家赖雅结婚。
1961年10月,应友人邀请,张爱玲到台湾参观访问。此次台湾之行,张爱玲本来的计划是游完花莲之后,就去台东、屏东。到屏东参观矮人祭,然后经高雄返台北。但因故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