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吸危机频发,年轻医生的执行力“卡”在哪?

香巧观看养护 2025-02-22 09:42:38

近日,我受某科室邀请为一位渐冻症患者会诊,这一经历让我对年轻医生在工作中执行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渐冻症患者的困境:吸入性肺炎引发的危机

这位渐冻症患者由于疾病导致进食和吞咽困难,长期依靠鼻肠管进行鼻饲来补充营养,已住院两三个月。两周前,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烧症状,胸片显示右肺完全变白。紧急插管吸痰后,吸出大量类似营养液颜色的白色痰液。后续复查显示,右肺中叶通畅,但上叶和下叶仍存在肺不张,经过多次床边气管镜下吸痰,最近一次复查发现右下叶依旧不张。

综合这些情况,我初步判断患者发生了误吸。为了进一步查明原因,我让管床医生带我到床边查看。到了床边,问题一目了然:患者头高体位仅约 20度左右;营养液滴速高达90毫升/小时。我向主管医生指出,应将营养液滴速控制在60毫升/小时,体位至少提升到 30 度以上。

执行的漏洞:知与行的差距

我顺便询问旁边的年轻小C医生是否看过我在全院院感群转发的公众号文章(《防范误吸,守护生命:细节决定成败》),他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这篇文章着重探讨了吸入性肺炎相关问题,按理说不少年轻医生护士都应该有所了解。于是我接着问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

吸入性肺炎,从专业角度来讲,并非复杂病症。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口咽部或胃肠道内容物误吸入气管和肺部,从而引发炎症反应。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反复遇到此类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部分医护人员对吸入性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危险因素理解不够透彻。例如,很多人知道患者体位和营养液滴速可能与误吸有关,但并不清楚具体怎样的体位和滴速范围能有效降低风险,以及背后深层次的原理。其二,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点,执行力不足。就拿这位渐冻症患者来说,明知不当体位和过快的营养液滴速会增加误吸风险,可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却未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护士们可能担心患者长期保持较高体位会引发褥疮,医生可能顾虑患者营养补充不足,从而在执行正确操作时犹豫不决。

在医疗工作中,执行力的欠缺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以吸入性肺炎为例,反复误吸引发的肺部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还会消耗大量医疗资源。而且,这种消耗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患者身体机能的损耗上。长期的炎症反应会使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进一步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形成恶性循环。

过往案例的启示:果断执行带来的转机

回顾曾经遇到的一个老年女性患者案例,她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在抢救过程中进行了插管和鼻饲。期间发生误吸,转入普通病房后,我考虑到长期留置胃管可能带来的风险,想要为她尽早拔掉胃管。然而,护士们有所顾虑,在她们的观念里,患者已经发生过误吸,胃管似乎是保障患者营养和防止再次误吸的关键。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长期留置胃管本身就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并且如果护理不当,同样容易引发误吸。

经过与护士们的沟通和协商,我们决定先观察几天。当我判断时机成熟,患者整体状态有所好转时,坚决为她拔掉了胃管。结果令人欣慰,患者的炎症指标很快下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出院。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在医疗工作中,医生需要具备清晰的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矛盾。同时,在执行决策时,要有果断的态度,不能拖泥带水。

年轻医生如何提升执行力与工作能力

从上述吸入性肺炎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年轻医生在执行力和工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的必要性。那么,年轻医生究竟该如何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呢?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危险因素的透彻理解是提升执行力和工作能力的基础。年轻医生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不仅仅满足于知道疾病的诊断和常规治疗方法,更要深入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理。就吸入性肺炎而言,要清楚不同体位、营养液滴速等因素是如何影响误吸发生的概率,以及误吸后肺部炎症反应的具体过程。只有这样,在面对实际临床问题时,才能准确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培养果断决策的能力在医疗工作中,犹豫不决往往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年轻医生要学会在复杂的临床情况中迅速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做出果断决策。这需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通过参与各种病例讨论、观察上级医生的决策过程等方式,逐渐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例如,在决定是否为患者拔除胃管这类问题上,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潜在的获益等多方面因素,一旦判断成熟,就要坚定地执行决策。加强沟通与协作医疗工作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医生与护士、其他科室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在上述渐冻症患者案例中,如果医生和护士能够就患者体位和营养液滴速问题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目标,或许就能避免误吸的发生。年轻医生要主动与团队成员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良好的沟通协作,确保各项医疗措施能够得到准确执行。勇于实践与反思提升执行力和工作能力离不开实践。年轻医生要积极参与临床工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挫折,此时要善于反思总结。每一次失败的案例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改进的方法,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例如,如果在执行某项医疗操作时出现了不理想的结果,要仔细回顾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查找可能存在的失误,并思考如何在下次操作中避免类似问题。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

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年轻医生要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学习前沿知识。可以通过阅读专业文献、参加学术会议、线上课程学习等多种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要善于向身边的前辈请教,学习他们的临床经验和工作技巧。只有不断自我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医疗工作的需求,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和工作能力。

总结

年轻医生在从医道路上,要以如吸入性肺炎这类案例为契机,深刻认识到执行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和提升,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希望每一位年轻医生都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突破自我,在医疗领域发光发热,为守护患者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