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常州的故事(一)

安荷评书法 2024-06-20 05:22:25

讲起苏东坡,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被他的诗词文赋打动过,有多少人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过,等等,嘿,真可谓不计其数也。他是当年的全国科考状元,他是能上能下的朝廷命官,他是才华横溢的文化巨星。

直到今天,他仍拥有无数粉丝,人们对他的敬仰和喜欢,或者说,他的影响力已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地域、超越了阶层。2000年7月,法国《世界报》刊出12位“千年英雄”,其中唯一的中国人是苏东坡。

当然,苏东坡是丰富的,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形象,都能在苏东坡的身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和影子。

苏东坡与常州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一生与常州关系密切,曾多次到常州游览、居住,并留下了大量的传说故事。但别忘记,苏东坡可是一位有思想、有亇性的高知,即使北宋时期常州的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具备很多优势,但他也只会经过长期考证,最终才会决定其一生的期望与寄托。

倘若他是一般文人,后人也许不足评价其与常州的关系,正因他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后人分析苏东坡与常州建立关系的因素,其实就是在反衬咱常州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在许多外地人现在还不知道常州在中国何处的当今。所以我就从收集到的民间传说故事讲起,让人们更加了解苏东坡与常州的不解之缘。

  钱世雄租借孙氏馆

为何地位不高的钱世雄,在大宋建中靖国元年苏轼遇赦北归时想在常州一带找个安身之处,身为一介平民的他经多方设法,早就在常州向一孙姓人家借租到房屋——孙氏(藤花旧)馆?

一,他是苏东坡挚友钱公辅的儿子,大宋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35岁的苏轼携全家离开京师,十月下旬到扬州,受到知州钱公辅的热情款待。钱公辅,字君倚、纯者,常州武进人。他是五代吴越王钱镠的族人,因其忠耿直言,几次在用人问题上与王安石相左,后被调江宁知府。不久,宋神宗欲将他召回京,王安石讲此人总是喜欢帮助小人,还老喜欢提不同意见,这种人不宜放在皇帝身边工作,随之改任其为扬州知州。

钱公辅文才出色,他的名篇《义田记》流传不衰,并被收入《古文观止》一书。

在离开扬州前夕,苏轼去与钱公辅告别,钱特意拜托苏轼:小儿钱世雄也在杭州做事,望你们能够成为好友。苏轼自然一口应承, 谁也没料到,仅是相隔一年后的熙宁五年(1072年)十一月,钱公辅便猝然离世,年仅五十岁。

二,钱世雄比苏东坡年轻,却一直视他为师长,执礼甚恭,在杭州时就常虚心求教。当他试着请求苏轼为家父写一篇哀词,作为永久的纪念,苏轼不假思索一口应承下来:“岂其土之不足食兮,将其人之难偶。非有食无人之为病兮,吾何适而不可?独裴回(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苏轼沉醉于延陵季子让国浓醇的氛围,心中有无数至爱亲友和文学知音,哪怕卖剑买牛,他也要将真情归老于此。一气呵成的哀词,已成自己内心的写照。当钱世雄捧读这篇《钱君倚哀词》,一方面十分感谢他对自己父亲政治上所遭不公正的共鸣 :

“岂存者之举无其人兮,辽辽如晨星之相望。吾比年而三哭兮,堂堂皆国之英。苟处世之恃友兮,几如是而吾不亡。临大江而长叹兮,吾不济其有命。”

另一方面惊喜苏东坡作出的抉择,唯望真能比邻而居,共老于家乡的此愿能够实现。

三.虽因“乌台诗案”受到牵连被罚铜20斤,但钱世雄与苏东坡友情不断,东坡在黄州流放期间,俩人依旧鸿雁往返。感动之余,在大宋元丰五年(1082年)夏季,苏东坡特为其父钱公辅的《遗教经刻石》作跋,随后寄赠钱世雄。

跋中对钱公辅的评价甚高:“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轼在杭州,与其子世雄为僚,因得观其所书佛《遗教经》刻石,峭峙有不回之势。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今君倚之书,盖讱云。”让钱世雄热泪盈眶。

四,大宋元丰六年(1083)年末的一天,钱世雄突然接到流放中的世叔苏东坡一封信中说“……余无可虑。会合何时,万万自爱。钱世雄就领会到他的愿望,有天经过白云溪古渡前岸的顾塘孙氏馆时,发现此处僻静宽蔽绿荫常驻,建筑古色古香,就与房主早早签定了借租合同。

大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年初,66岁的苏东坡从南雄出发,或陆路或水路,五月一日船到金陵与钱世雄在金山会面,做出决计归常的决定。

于官场浮沉大半生的苏东坡,谢了弟苏辙从许昌发来共同养老邀请,就在常州顾塘孙氏馆定居了下来。

0 阅读:3

安荷评书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