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北宋词人贺铸评传(44)

小楼听雨是诗轩 2025-02-03 20:28:40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北宋词人贺铸评传(44)

(三)贺铸词的题材与思想意义

1,爱国词

二,此词非为抗辽而作

关于贺铸《六州歌头》词为抗辽而作一说,与史实严重乖忤。兹据《宋史》有关纪、传,作一个简略的年表,以分析北宋末年宋辽战争的起因,及宋朝廷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〇徽宗政和元年(1111)九月,郑允中、童贯使辽,以李良嗣来(《徽宗纪》)。良嗣本燕人马植,世为辽国大族,仕至光禄卿。童贯出使,马植自言有灭辽之策,因得谒童贯。童贯与马植语,大奇之,载与归,易姓名曰李良嗣,荐之于朝。良嗣即献策曰:女真恨辽切骨,本朝若遣使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徽宗嘉纳之,赐良嗣赵姓,以为秘书丞。攻辽之议自此始(《赵良嗣传》)。

〇重和元年(1118)二月,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徽宗纪》)。

〇宣和二年(1120),遣赵良嗣使金(《徽宗纪》),议取燕、云诸州。使还,进徽猷阁待制(《赵良嗣传》)。

〇宣和四年(1122)三月,金人来约夹攻辽。命童贯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屯兵于边以应之(《徽宗纪》)。以中书舍人宇文虚中为参议官。虚中上书言伐辽之非。执政王黼大怒,降虚中为集英殿修撰,督战益急(《宇文虚中传》)。五月,以蔡攸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徽宗纪》)。蔡攸谓功业可唾手致,入辞之日,二美嫔侍徽宗侧,蔡攸指而请曰:臣成功归,乞以是赏。徽宗笑而不责(《蔡攸传》)。童贯至雄州,命都统制种师道等分道进兵,败绩。徽宗闻兵败,惧甚,遂诏班师。七月,王黼以辽主耶律淳死,复命童贯、蔡攸治兵(《徽宗纪》)。辽使来请和,种师道谏宜许之,童贯不听,密劾其助贼。王黼怒,责种师道为右卫将军致仕(《种师道传》)。九月,辽将郭药师来归,诏以为恩州观察使(《郭药师传》)。朝散郎宋昭上书谏北伐,王黼大恶之,诏除名、勒停、广南编管。十月,郭药师等袭燕京。辽帅萧幹以兵入援,战于城中。药师等屡败,皆弃马,缒城而出,死伤过半(《徽宗纪》)。药师失马,几乎为辽所擒,遂以败还,然犹进安远军承宣使(《郭药师传》)。十二月,金人入燕京(《徽宗纪》)。

〇宣和五年(1123)五月,以收复燕、云诸州,王黼率百官称贺。徽宗解玉带以赐,进王黼太傅,封楚国公,许服紫花袍,驺从仪物几与亲王等(《王黼传》)。进宰执官二等,王黼总治三省事。童贯进封徐豫国公(《徽宗纪》)。蔡攸进少师,封英国公(《蔡攸传》)。赵良嗣加延康殿学士,提举上清宫(《赵良嗣传》)。

总而言之,发生在宣和年间的宋辽战争,根本不像《瞿髯论词绝句》注者所说,是什么“辽兵入侵”,也不是一般小敲小打的“边衅”,而是北宋王朝经过十馀年的谋划,有准备、有目的而发动的旨在灭辽的战争。从战争的一开始,主动权就在北宋一边,辽国则是被动应战。

在这场战争中,凡主战者,或晋官,或加爵,或赐御姓,备受恩宠;凡反战者,或降职,或除名,或勒令退休,或流放荒远,多遭贬黜:北宋朝廷的态度如此鲜明,又何尝像《瞿髯论词绝句》注者所说的那样“深讳之”?

在这种宏观的背景下,将士们大有用武之地,贺铸又怎么会发出“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之类的浩叹?

对照一下这个年表,贺铸《六州歌头》不应作于此时,不应是为抗辽而发,结论明白如昼。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宣和四年燕京失守以后,辽皇族耶律大石率部西去,在今新疆一带重建辽国,史称“西辽”。西辽又延续了九十多年,但它与宋已不接壤,因此再无可能和宋发生边界战争。这样,《瞿髯论词绝句》的注者说贺铸“卒于宣和七年,其时宋、辽边衅方炽”,就更不能成立了。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0 阅读:0

小楼听雨是诗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