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马可波罗的真实性表示怀疑,马可确实访问了中国,但他从来都不是忽必烈汗的大使。如果是,那也只是一个非常低级的官方职位。
以下面这种武器为例,投石机是一种重型攻城炮,在襄阳之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被认为是蒙宋战争的转折点,马可波罗声称是他设计的。
事实是,这种武器也被称为 Huihui trehuchet,熟悉穆斯林的人知道,Hui对穆斯林来说是一个松散的术语。设计这种武器的经过验证的人是 Al al-Din 和 Ismail,他们都是来自中东的工程师,马可波罗绝对不是穆斯林。
另外,襄阳之战于 1273 年结束,而马可·波罗于 1275 年到达,他声称对襄阳之战的胜利负有部分责任,这显然是错误的。
马可波罗声称他曾经是扬州市长(或地方官),或者其他高级官员,在扬州市任职 3 年,虽然他而作为色目(第二高等级)有这种可能性,但缺乏实际证据——没有相关记录,加上马可波罗不懂中文,所以他在汉族占主导的地区被任命为这样的职位确实非常奇怪。
马可波罗的记录在某些方面非常准确,而在其他一些方面则非常不准确:他没有描述长城,长城虽然建于秦朝,但在元朝已经是一片废墟;到了明朝是才被大规模修复;同时也没有正确识别忽必烈汗进攻日本的年份,甚至没有提到茶的重要性,可能他不是英国人吧。
但他确实正确地描述了中国使用的货币体系,以及与盐税相关的政策。他的最后是护送科科钦公主与波斯伊利汗国的阿鲁浑汗订婚 ,他自己的记录准确地描述了护送队的细节,与永乐时代历史学家的独立书面记录一致。
马可波罗声称他会说多种语言,但他从来没有真正声称他懂汉语。比如,他用Cathay这个词来描述中国北方,这实际上是中东文明用来描述契丹的术语;他还将中国南方描述为mangi,但这个词意是指南蛮。
此外,他还用facfur一词来形容皇帝,用Caramoran来形容黄河。最不寻常的是,他说杭州的外号是天城,而苏州的外号是人间之城,这其实是一个著名的比喻短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他误以为是字面上的名字,这也与他声称自己是扬州知事的说法相矛盾。
根据马可波罗的旅行路线,他会在当时处于蒙古统治下的中东度过很长时间
从他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马可波罗实际上非常熟练地使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并且经常使用这些语言的术语,他也可以听懂蒙古语,当时中国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马可波罗可以在不懂汉语的情况下穿越这片土地。
马可·波罗确实访问过中国,但他的记录里面提到他是皇帝的朋友、他是一位总督的部分都就很难让人相信了,他在中国的身份只是旅行商人或低级官员,由于他的中文水平不高,能否在华南地区担任高级官员就值得怀疑了。
正因为他是商人,所以他最熟悉中国货币、贸易和邮政系统,这方面的信息描述要准确得多。此外,他在中国的朋友圈很可能仅限于蒙古人或色目人,这两种人是蒙古帝国的一等公民和二等公)。因此,他对中国的很多了解都是通过他们的视角或传闻从具有这种背景的人那里学到的。
最后,马可·波罗一书的合著者Rustichello da Pisa 也有可能夸大了他的部分旅行,以达到卖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