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底色绘就发展画卷

守望自然 2025-02-28 11:46:52

昌江是海南木棉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或单株星罗棋布,散落于稻田阡陌或田坎;或三五成群,枝叶相交,屹立于田间地头;或绵延成林,形成热带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

海南大学任明迅教授团队针对木棉稻田开展了多年深入研究,证实了其具有深厚的科学原理和农耕文化内涵。木棉树根系非常发达,在田间不仅可以巩固田坎、涵养水源,还有效改善了稻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同时,满树的木棉花吸引了大量的鸟类取食田间害虫,减少了水稻虫害,鸟类排泄物也提高了稻田的营养水平。而且,凋落的木棉花在田间腐烂后,有助于水稻的生长。这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是我国热带地区最为典型的传统立体农林种植模式。

昌江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约44万亩,一半以上属于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栽种区,其中典型的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范围约2933亩。由于持续的耕种和保护,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成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不仅保存了亚洲热带地区水稻早期驯化历史,还蕴藏着黎族传统稻种资源。

木棉树下春耕忙,是昌江黎族同胞延续千年的生活图景。在当地,木棉花开被视为春耕信号,农户在橙红花影下播种水稻,形成独特的“梯田木棉”“田洋木棉”复合景观。

据了解,昌江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保存有白石黑米、红芒(红米稻)、白芒、安南占(占城稻)、七被等传统稻种。这些稻种都具有较高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富含膳食纤维、赖氨酸以及硒、铁、锌等微量元素,是水稻育种和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

目前,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最为知名的地方稻种是“白石黑米”,营养丰富食用、药用价值高,种植约1400亩,产量50万斤。2021年,白石村成立昌江敬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白石黑米”特色产业。

为守护这一遗产,昌江2023年启动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任明迅带领团队深入田间,挖掘其经济生态价值与文化内涵:木棉树与稻田的共生模式,体现了黎族先民朴素的生态智慧——木棉落叶为稻田提供天然肥料,水稻生长又为木棉涵养水土。

昌江县同步开展田野调查,搜集老物件、口述史和影像资料,并组织实景音乐秀、农耕文化展,让游客在木棉树下聆听黎族古歌,触摸千年农耕记忆。

摘编自“木棉火红稻花香 千年非遗焕新生”,原载《农民日报》。

0 阅读:0

守望自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