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贤五十年创作杂谈||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一一博士生访谈四

宇瑜阅览生活 2025-03-23 13:48:51

  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问题的博士生访谈录连载之四

  尊敬的高致贤先生:

  您好,为完成毕业论文的需要,因为您是贵州文坛的重要见证人,我希望能够在您方便时跟您就“少数民族文学”问题谈谈您的体验。访谈的主题为 “ ‘少数民族文学’在贵州:20世纪以来的兴起与变迁”。

  “少数民族”一词新中国建立前已经出现,但作为一路对“文学”的命名,“少数民族文学”一词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得以出现并成为国家的合法话语。由于大家对 “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解有异,“少数民族文学”一词一直在使用中“定义”自己。因此我给“少数民族文学”一词打上引号,把这个词看成一个符号(比如这个词本身在官方机构、民间、媒体、研究者、作家中的“旅行”过程),一种文学运动或文学实践(比如官方机构的动员、多民族作家、研究者、知识分子的回应及相关的文学教育、影视改编、仪式展演等)。

  一句话,本研究的主题是思考“少数民族文学”在贵州之“在”(为何“在”,怎样“在”, “在”哪里,“在”的意义等)。

  下面附上我草拟的访谈提纲,以便您提前做一些准备。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帮助,我感激不尽,铭记一生!

  敬祝

  身体健康,创作丰收!

  陈晓军

  2017 年1月11日

网图侵删

  附:

  访谈录

  陈晓军:本研究的主题是思考“少数民族文学”在贵州之“在”(为何“在”,怎样“在”, “在”哪里,“在”的意义等)。

  高致贤: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过,如果要谈一点浅见的话,那么,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相对聚居与大片杂居相结合的省份。贵州建省之前是少数民族管理,建省之后少数民族继续管理几百年,直到完全改土归流,而今还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数民族乡镇。一些后来入黔的汉族在贵州反而成了人口上的“少数民族”。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渊源深远,有一些国家没有承认为“少数民族”的汉族,例如:南京人、穿青人、蔡家人等等的风俗文化也不同程度地融入少数民族文化之中。这就是少数民族文学能够在贵州存在的社会基础。

  但是,以前又没有少数民族文学的纸质载体,就靠口头流传。成了民间文学。所以,她只能在民间。承认她的存在,就是承认历史,不搞文学历史的虚无主义。这就是“在”的意义。

  2016.1.13.于深圳

0 阅读:0

宇瑜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