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毛主席提出不设国家主席,梁漱溟却反对:这是人治的体现

帝哥说史 2025-04-02 07:34:07

1966年的“运动”爆发后,著名学者梁漱溟也受到了冲击。

梁漱溟

8月24日,一群红卫兵踹开了梁漱溟家里的门,他们勒令梁漱溟站到一边,随后开始了野蛮的抄家。梁漱溟的夫人立即上前劝阻:“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她却遭到了红卫兵的一顿毒打……

自从抄家那天起,红卫兵就正式“占领”了梁漱溟家,建立了“作战指挥部”,梁漱溟的大书房成了他们的办公室,另一间正房成了他们关押“犯人”的禁闭室,梁漱溟一家被赶到储藏室。红卫兵命令梁漱溟每天打扫院内外的卫生,随时反省自己,他们还勒令梁漱溟自动降低工资,“不许继续吸食人民的血汗了”。与此同时,红卫兵却在梁漱溟家吃喝拉撒,一切费用还要他承担。

1968年,全国政协已名存实亡,被军事接管了,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的梁漱溟被勒令待在家中“斗私批修”。1970年,全国政协军代表恢复了政协直属组委员每周二学习的活动,梁漱溟是参加学习的10多名特殊人物之一。

梁漱溟书法作品

不久以后,政协组织讨论中共中央和中央“文革”小组起草的《宪法修改草案》,梁漱溟一看就发现:该草案与“九大”修改的党章如出一辙,竟然在国家的根本大法中规定了林彪是毛泽东的接班人,这是史无前例的。

草案中还提出不设国家主席,梁漱溟明白,这说明毛泽东已经不信任林彪了,不设国家主席,就是为了不让林彪当国家主席。梁漱溟认为,这是中国历来轻法治、重人治的体现,不信任谁,可以不选谁,但不能因人而废掉国家主席的位置呀!

第二天,军代表过来征求梁漱溟等人对《宪法修改草案》的意见。梁漱溟说:

制定宪法,目的是为了限制个人权力的滥用无度。一部宪法,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公民,人人必须遵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事。

……

这次《宪法修改草案》决定不设国家主席,并不好,道理上也讲不通,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来当国家主席又是另一回事。总之,要依法办事,不能凭个人的意愿、好恶随心所欲,一个国家的政制是稳定的框架,是制度,不能由哪个人出尔反尔,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晚年的梁漱溟

在场的人听了梁漱溟的话后,都吓得不敢说话了,军代表也慌了神,他心想是自己反复动员大家提意见的,还是别闹大了为好,便赶紧说:“既然是内部提意见,说了也就是说了,千万不可外传,这是学习纪律。梁漱溟此人一贯思想反动,借机跳出来放毒,这是他的阶级本性决定的,不足为怪,也没有必要跟他纠缠不清。”

军代表的这番话,算是“救”了梁漱溟,后面没有人再来找他“算账”。

197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80岁生日,梁漱溟决定给毛泽东送一份礼物,这天他早早地起了床,然后乘车来到中南海东门。门卫见到梁漱溟后,礼貌地问道:“老人家,有什么事吗?”

梁漱溟说:“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我给他送来一件礼物,请你转交。”他说完后,递给门卫一个蓝布包裹。

门卫说:“对不起,我们这里有纪律,毛主席生日是不收礼物的。”

“这不是一般的礼物,是我写的一些文稿,请一定转交。”梁漱溟坚持让门卫收下,并通报了自己的姓名。

门卫见梁漱溟态度如此诚恳,马上打电话请示上级,最终上级同意收下这份祝寿礼物。

梁漱溟送给毛泽东的不是一份普通的礼物,这是他1967年开始撰写、1970年完稿的17万字的专著《中国——理性之国》。面对“运动”造成的国家非理性的状态,忧心忡忡的梁漱溟试图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毛泽东进言,希望他在治国上恢复理性。这些书稿最终是否送到了毛泽东手中,就没有人知道了。

梁漱溟书法作品

梁漱溟曾说过:“在中国的旧道理中讲究谏,讲究诤,这两个字都是言字旁。一个人要有诤友,他就很少过错,人贵乎有诤友。”在那个年代,梁漱溟在受尽批判的情况下依然敢说真话,确实令人敬佩。

0 阅读:4